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里东运动之后,前泥盆纪华南地槽回返褶皱成山,结束了地槽沉积,开始转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沉积。早泥盆世沉积了一套陆源碎屑建造,中泥盆世地台又开始活动,明显地表现在浅水和极浅水的碳酸盐合地中分布着一种特殊的较深水沉积相,引起了许多沉积学者的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对该沉积相的命名、分布特点及形成机理持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较深水沉积相是在碳酸盐台地中或台地间呈槽状和条带状展布,作者把它命名为台槽相。本文试图对这套沉积相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湘南中晚泥盆世台盆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南地区位于“江南地轴”以南的华南褶皱系。加里东运动后,华南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泥盆纪海侵自南西向北东侵入,形成三面环陆的湘桂粤陆棚浅海(曾允孚等,1987)。湘南地区即处于这个沉积盆地的北部东缘。区内泥盆系广泛发育,下泥盆统仅西南江华、道县等地有部分滨岸碎屑沉积;中上统则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相类型十分丰富。由于研究区北北东向基底断裂同沉积期的扩张活动,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东西两侧高而中部  相似文献   

3.
湘南晚泥盆世佘田桥期碳酸盐碎屑流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南地区佘田桥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十分发育。据近年来的研究,其类型很多,包括台缘滑塌沉积、滑动沉积、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关伊文等,1983;杨振强,1984;湖南地科所,1984;沈德麒等,1987;曾允孚等,1988)。近来笔者对该区的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其中的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研究尤为详细。  相似文献   

4.
湘南晚泥盆世佘田桥期表现为东西两侧高而中部低陷的古地理面貌。两侧为碳酸盐台地,中间为深水台盆。在台盆、台地之间斜坡地带和台盆边缘,堆积了类型繁多的碳酸盐块状流沉积物。它们由两类在成因和分布上有密切联系的沉积体系组成,一类为重力崩落或滑移体系,包括岩崩、滑动和滑塌沉积,另一类为重力流体系,包括碎屑流、浊流和颗粒流沉积。在层序上它们虽作有规律的组合层序,但并不是完整的类型,而出现较大的变异性。已发现的组合层序有①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②碎屑流—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沉积,③变密度颗粒流—浊流沉积。它们沿近南北向的台盆的两侧边缘呈条带状分布,东侧位于临武香花岭至桂阳莲塘一带,重力流厚度可达150m左右,西侧位于道县虎岩坝至双牌县城一带,重力流厚只30—50m,反映了台盆边缘两侧构造活动强度不一致,东侧强,西侧弱。  相似文献   

5.
滇东路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世义  白建中 《云南地质》1992,11(4):295-307
滇东地区上泥盆统上部地层,虽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先后做过工作,但属法门阶还是弗拉斯阶的问题,由于缺乏特征性化石依据,致使认识得不到统一。近两年来,笔者参加我校1:5万路南幅的地质填图,在上泥盆统上部的“寨黑组”内,找到许多可与华南地区锡矿山阶对比的腕足类化石,发现了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的法门期世界性特征分子——Plectorhynchella腕足动物群,以及大量的牙形石,肯定了滇东地层分区存在法门阶地层。  相似文献   

6.
张研 《甘肃地质》1994,(2):9-15,17
黑鹰山地区下泥盆统上部发育一套巨厚的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沉积,划分为清河沟组,其中含腕足类化石20余属,以厚壳的石燕族和大型扭月贝族占优势,以Paraspirifer一Rhytistrophia为组合代表,它们均生活于高能近岸浅海环境。本区腕足动物群与新疆北部、内蒙古及大、小兴安岭颇接近,与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的萨彦一阿尔泰、远东等地亲缘关系密切。故本区早泥盆世晚期腕足动物地理区应属老世界域的中国北方区。文中补遗描述部分腕足类属种。  相似文献   

7.
张研 《甘肃地质》1994,3(2):9-17,T004
本文是笔者对不同预应力度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荷载下挠度和裂纹开展作连续27个月、对不同含筋量混凝土试件收缩、徐变作连续24个月观测记录。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后获得的成果之一。该成果于1990年12月经交通部科技成果鉴定通过。  相似文献   

8.
徐仁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4,15(1):119-132
笔者在研究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并进行了研究.本文图示的大孢子为8个属、30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8个即;Verrucisporites reticuloides,V.lunanensis,Biharisporites microspinosus,Trichodosporites mirabilis,Nikitinsporites yunnanensis,N.sinensis,N.maximus和Lagenicula verrucosa等。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大孢子组合基本上可与加拿大北极地区同期地层中的大孢子组合进行比较,亦可与西欧、原苏联和中国有关地层中的大孢子进行对比.该组合的研究对泥盆纪植物演化,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仁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3,14(3):119-132
笔者在研究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并进行了研究.本文图示的大孢子为8个属、30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8个即;Verrucisporites reticuloides,V.lunanensis,Biharisporites microspinosus,Trichodosporites mirabilis,Nikitinsporites yunnanensis,N.sinensis,N.maximus和Lagenicula verrucosa等。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大孢子组合基本上可与加拿大北极地区同期地层中的大孢子组合进行比较,亦可与西欧、原苏联和中国有关地层中的大孢子进行对比.该组合的研究对泥盆纪植物演化,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湘南中泥盆世棋梓桥期为一碳酸盐台地,早期为开阔海台地,晚期转为局限—半局限海台地。可细分为潮下浅水、潮坪、泻湖、生物礁(滩)等几个亚相。铅锌矿主要赋存在潮坪—泻湖白云岩相中。棋梓桥组下段的岩石含铅锌较高,含铅一般40—l00ppM,最高达741ppM。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560、380、152百万年。δs~34‰变化较宽,平均值偏离零值线较远,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地层。成矿机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沉积—成岩期铅锌初步聚积阶段;二是成岩后改造叠加成矿阶段。该类铅锌矿是属于受一定地层、沉积相控制、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作用多阶段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1.
1976—1978年间,我院泥盆系专题小组,在广西东北部(简称桂东北)的富川县、贺县、钟山县、苍梧县北部及昭平县一带观察和测制了一些下、中泥盆统剖面,试图用生物地层学方法作进一步的划分,解决桂东北与其它地区,特别是桂中地区的对比问题,本文就是此次工作的总结。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是:对桂东北早、中泥盆世的一些地层单位进行了厘定,对各地层单位的含义作了修正。确定早泥盆世早期(莲花山期)桂东北没有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江苏南部中、下泥盆统茅山砂岩进行了古地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杨子地块早、中泥盆世时期处于赤道附近;(2)在晚侏罗一早白垩世期间,宁镇山脉相对于无锡地区顺时针水平旋转了37.5°,茅山山脉在晚白垩世相对无锡地区逆时针水平旋转了30.7°,(3)宁镇和茅山地区茅山砂岩的层位,似应上升到无锡地区茅山砂岩的上段中、下部.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进展》1991,6(4):78-78
本项研究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考会承担的国家基金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我国东北温带的顶极森林群落——红松阔叶林的分类、林木组成、年龄结构、种群分类格局、更新对策和演替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从生态学的整体性出发,把红松与其它伴生树种联系起来对上述内容从空间到时间、从静态到动态,比较传统的定性研究有更为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14.
“华南晚泥盆世晚期砑头虫类三叶虫”是由袁金良博士专题研究产自贵州南部和广西北部代化组上部砑头虫类三叶虫的第一部分,1988年在德国古生物志(Palaeontographica A Bd.201)上用德文发表。作者在这一地区的17条剖面上系统采集了千余块化石进行综合研究,结合过去前人对这段地层进行的牙形刺和菊石研究成果,根据肿胀砑头虫类(chaunoproetids)的形态特征和演化进程,将代化组上部分成6个三叶虫组合带,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昆仑山中泥盆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昆仑山中泥盆世四射珊瑚较为丰富.本文只描述Atelophyllum sp.,Cyatho-phyllum sp.,Disphylloides philomena,Disphyllum carinatum(sp.nov.),Xystriphyllumkunlunense(sp.nov.)等5属3种,其中有二个新种.其共生的有床板珊瑚、层孔虫、及腕足类等.它们均产于中泥盆统布拉克巴什群.可与新疆北部、内蒙、甘肃、陕西、贵州等地的同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6.
湘南地区晚泥盆世地层发育,是该区金属矿床重要的赋矿层位。近年来我们分别在宁远大坝头地区佘田桥组和江永县城郊锡矿山组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与该区晚泥盆世生物群落景观比较,这些层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物组合特征。遗迹化石的发现,为该区沉积环境和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对地层划分对比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系1979年我们在关尹文副研究员带领下野外考察时发现的。笔者共采集化石标本十多块,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黔南地区早、中泥盆世沉积演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盆纪时,黔南地区为一相对稳定的台地,早泥盆世晚期,海水开始漫漫其上.初始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中泥盆世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体系.空间配置有下列几种类型:滨岸障壁~泻湖~河流体系,碳酸盐缓坡~滨岸障壁~泻湖体系,镶边型碳酸盐台地~泻湖三角洲(潮坪)体系,碳酸盐缓坡~三角洲体系。基底断裂限定了台地和台间沟的延限范围和演化进程,这两种不同沉积背景的沉积演化旋回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8.
识别古代沉积环境,必须根据沉积剖面结构和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生物组合与古生态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沉积环境的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组分比无机组分更为灵敏,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生物组合与生态特点,是恢复古环境必须采用的方法。生物组合与古生态特点是判断沉积相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湖南,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西段及喀喇昆仑山,部分四射珊瑚化石,经笔者研究计有:喀喇昆仑山楚隆帕斯坦中泥盆统落石沟组含Grypophyllum kelakunlunense(sp.nov.);昆仑山西段下石炭统他龙群产Diphyphyllum kunlunense(sp.nov.)喀喇昆仑山中石炭统含Protodurhamina kelakunlunensis(sp.nov.), Lithostrotionella sp.;昆仑山西段中、上石炭统库尔浪群含Protodurhamina kunlunensis (sp.nov.), Neokoninckophyllum sp., Kionophyllum kunlunense(sp. nov.), Paracarruthersella sp., Orygmophyllum convexum Fomitchev。  相似文献   

20.
刘文均 《地球化学》1987,(3):243-248
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可以区别为四种类型:台地相、广海陆棚相、生物礁相及台盆相。69个样品的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台地-广海陆栅-台盆,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以及沉积环境由局限到开放的变化,碳酸盐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同步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