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传统的煤变质理论认为,引起煤变质的地质作用通常为深成变质、动力变质、接触变质、区域岩浆热变质等。但是,青海煤田地质公司在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研究青海热水煤田煤变质问题时,发现上述煤变质类型均无法解释该区煤变质现象。因为这  相似文献   

2.
第1期加强煤田地质勘查提高煤炭生产的资源保障能力……………………………………………………………徐水师(1)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徐水师(3)我国煤矿安全问题浅识……………………………王雪峰(6)·煤田地质·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陈梦连(9)青海省玛沁县大武煤田构造及聚煤作用分析……鞠崎(13)对辽宁省煤质分布规律的认识……………………陈冰冰(15)贵州织纳煤田以那架勘探区煤中硫与煤相分析…曹志德(18)龙永煤田危机矿山资源接替的几种勘探模式……何仲秋(21)·煤层气·库车坳陷侏罗系煤…  相似文献   

3.
由第一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广东煤田地质公司、湖南煤田地质公司和安徽煤田地质公司分别承担,中国矿业大学协作的《安徽省淮南煤田颖凤推覆构造与找煤研究》、《广东省兴梅煤田滑脱构造与找煤研究》、《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的研究与找煤预测》以及《安徽两淮煤田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4.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课题于1987年由煤炭部立项,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实施,共有9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历时6年完成的。煤炭部于1993年11月4日~5日在河北琢州市组织专家评审。课题的主要成果是:a.对华北石炭二叠纪...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7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著名煤地质学家、煤岩学家、本届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本刊编委会顾问杨起先生80华诞.杨先生从事地质工作60载,学术造诣高深,功绩卓著,桃李满天下.我们<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同仁和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向杨老师致以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学会设立的“青年地质科技奖”首届评选于1989年12月揭晓。煤炭科学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李小彦同志荣获“银锤奖”。李小彦同志参加过“中国煤的工业分类”、“太原西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我国主要煤田煤成气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在煤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讨黄淮区域构造与找煤方向,江苏省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组、江苏省煤炭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华东煤田地质研究会于1990年5月9日至11日在徐州联合召开了黄淮区域构造与找煤研讨会,有20多个单位的67名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华东是我国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煤炭是主要的能源,1990年煤炭需求量数亿吨,并且随经济发展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目前区内煤炭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形势要求我们多找煤和加快新井建设。华东地区主要含煤岩系是华北型石炭、二叠系,主要分布于郯庐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快地找出更多更好的煤炭资源,需要加强含煤地层研究。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于1974年4月11日到17日,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召开了黑龙江省含煤地层座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9个单位,68人。会议期间,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所属各队、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二区测队、东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吉林省地质局、东北区和黑龙江省编制区域地层表办公室等单位,分别交流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对中生代含煤地层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1月17~18日,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沉积盆地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的煤炭部“煤资源勘探区数据库系统”项目评审验收通过。参加项目评审的有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地矿部石油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11.
青海茫崖地区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岩系的西北延伸部分,地处阿尔金山南麓山前坳陷.青海省煤田地质区划将其称为格斯煤田,中一下侏罗统是本区唯一的含煤地层.对植物化石组合1及植物化石组合2进行了种属和组合特征分析研究,通过与邻区生物地层的对比分析,植物化石组合1与枝脉蕨顶峰带(Cladophlebis Acme Zone)植物组合类似,时代大体相当于普林斯巴赫期.植物化石组合2与锥叶蕨顶峰带(Coniopteris Acme Zone)可进行对比,地质时代为巴柔—巴通期.通过对茫崖地区基本地层层序与植物化石组合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对该区成煤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于5月9日~13日,在西安召开会议,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科研项目的两个子课题进行了验收。 子课题之一是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承担的《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形成与演化》,该项科研报告用活动论的观点系统地总结了鄂尔多斯地块的构造层、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背景、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域地质和构造样式、构造特征以及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构造演化、构造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并以自己的研究路线新编制了中国煤田地质界第一张1:50万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大地构造图,均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同志在谈到南方找煤问题时,曾强调指出要“根据构造的规律去寻找煤田和个别煤层分布的规律”;他认为:“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和构造体系有关系”。近年来,南方各地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在找煤勘探的实践中,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论断的份量和意义。一些煤田地质队运用以构造体系分类和构造型式鉴定为中心环节的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普查找煤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在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构造体系分类和构造型式鉴定的基础上,从改造和建造的结合来说明煤田地质规律,指导普查找煤工作。本文就几种构造型式与煤田分布的关系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田地质学》是一部着重论述我国煤田地质特征和聚煤规律的著作,是在1961年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煤田地质普查勘探和全国范围的煤田预测成果而写成的,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煤田地质特征和当前的研究程度。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煤田地质基础理论,吸收了近期国内外的新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成煤作用、煤的物质组成、聚煤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科教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和129勘探队共同承担的“煤田勘探阶段工程地质工作方法研究”课题,于1993年7月26~27日在邯郸通过鉴定。鉴定认为: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煤田地质研究的总特点是,多方协作,开展了大区域范围的系统研究:运用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和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探讨、总结成煤理论、聚煤规律,煤变质作用规律、煤田地质研究方法等。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扩大了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将煤岩学方法引入寻找煤、油气田中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的煤田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田地质资料是地质信息资源的载体,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利用SqlServer数据库,在ASP.net技术的支持下,借助MapXtreme2004平台,建立了青海省煤田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实现了煤田地质资料的属性和图形的联合查询,以及各种类型的资料在Web浏览器中查阅。  相似文献   

18.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欢迎煤  相似文献   

19.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欢迎煤  相似文献   

20.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欢迎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