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了岩石物理分析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软件实现思路,给出了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做了具体的功能描述。系统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和跨平台Qt开发工具开发,可移植性和扩充性强,具有灵活方便的图形界面和交互功能,是集岩芯实验测试、测井和地震为一体,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方便实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
宋智强  刘斌 《物探与化探》2013,37(1):108-112
炮点密度、检波点密度对于成本的影响是比较清楚的,而对于成像效果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通过研究炮点密度、检波点密度对成像效果影响,认为决定成像效果的是观测系统炮检距属性,并不是单纯的炮点密度高或者是检波点密度高.分析研究表明,在保证观测系统炮检距属性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观测系统炮点密度、检波点密度,既有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收又可以保证成像质量不变化.  相似文献   

3.
区域化探过程中大量不规则网采样点编号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容易出错。本文论述在MAPGIS条件下利用空间分析模块、点位赋属性功能、属性挂接功能结合EXCELE等技术,完美实现不规则网化探采样点自动编号工作。藉此为今后类似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真空挖掘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详细介绍了国外主要厂商的真空挖掘系统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真空挖掘及无损伤点探技术项目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电偶源频率测深曲线十字点的判定在方法应用中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在说明十字点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量板理论曲线~〔Ⅰ〕的系统分析,阐述了随层参数变化十字点的判定规律,并讨论了从H型、K型曲线极值点来判定等效层十字点的规律性问题,这对认识和应用频率测深曲线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汛期分期的变点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介绍了变点分析理论,结合三峡水库汛期的分期,阐述了均值变点、概率变点的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宜昌站1882-2001年实测日流量资料,用均值变点分析方法对汛期每日最大洪峰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期;同时选择一定的阈值,在假定发生概率服从二项分布的条件下,应用概率变点分析方法进行分期,最后给出了三峡水库汛期的分期方式。经比较表明,变点分析理论应用于汛期分期中,能反映来水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从理论上以及防洪的角度来讲,概率变点分析方法较均值变点方法更适于水库汛期的分期计算。  相似文献   

7.
左仁广 《地质与资源》2004,13(3):178-180
主要基于面向对象程序化设计的思想对计算机辅助地质填图系统作了论述,并结合野外工作实际建立了点、线、面3个基类,给出了3个基类的定义(属性),并以点、线、面为基础划分并讨论了系统的图层管理,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设计院所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设计方案,并就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数字水准仪所具有的各项功能的理论分析,针对数字水准仪在"测量碎部点"或"中间点测量"使用方法上与光学水准仪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字水准仪"测量碎部点"或"中间点测量"的观测精度进行了探讨,供仪器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地球科学》1998,23(4):351-354
多源图象数据由于基取值范围较大,如何快速进行点变换一直是专业图象系统的难点。通过引入重映射表、彩色查找表和二级查找表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多源图象点变换的快速 可视化算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新的分类方法。文章列举了观测网层次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的层次性应该对应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作者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实例,研究了区域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技术的新的分类方法。列举了观测网层次混乱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具有层次性,而且这种层次性必须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对应;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研究了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姚军  王晨晨  杨永飞  王鑫  汲广胜  高莹 《岩土力学》2012,33(Z2):205-208
针对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砂砾岩油藏,基于典型的分层砂砾岩图像,在不同层位选取代表性的岩心薄片分别构建相应的三维数字岩心,采用合并法构建砂砾岩数字岩心,并提取相应的孔隙网络模型,采用常规法构建相应的砂砾岩孔隙网络模型,对常规法和合并法得到的孔隙网络模型结构特征和渗透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并法构建的砂砾岩孔隙网络模型能够描述其孔隙结构特征,且能有效地描述出砂岩介质在横向和纵向渗透率的差异特征,可为砂砾岩油藏岩心的精确表征及渗流机制的分析提供一套有效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4,346(5-6):130-139
The Earth's core is constituted of iron and nickel alloyed with lighter elements. In view of their affinity with the metallic phase, their relative high abundance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their moderate volatility, a list of potential light elemen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cluding sulfur, silicon and oxygen. We will review the effects of these element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Fe–X high pressure phase diagrams under Earth's core conditions, such as melting temperature depression, solid–liquid partitioning during crystallization, and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solid phases. Once extrapolated to the inner–outer core boundary, these petrological properties can be used to constrain the Earth's cor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Agent分布式专家系统(Multi-Agent Distributed Expert System, MADES)是基于网络的、利用类型相同或相关而知识内容不同的专家系统组成的分布式专家系统.分析了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专家系统的结构,将系统中的Agent进行分类和定义为Communication Agent、Actor Agent、Management Agent和Interface Agent 4种.提出了系统中多Agent之间的一种协作策略.并将多Agent分布式专家系统应用到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中,能够解决对外界资源占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Karstsystemsaredynamicsystemsinspontaneoussuc-cessiveevolutionarisenfromtheinteractionbetweenwaterflowandsolub1emedium-Thecircu1ationofwaterprogres-sivelyandcontinuouslymodifiesthestructureofmediumfield,consequentlymodifyingthehydraulicbehaviorofthesystemitself'Someauthors(e.g.,FordandWilliams,l989)believedthatmostcarbonaterockswillbecomeconduitaquifersifsurficialerosionisnegligibleorsufficienttimeisgiven.Karstsystemsfailtodevelopconnectedconduiteitherduetoincompleteextension(becauseinsuffici…  相似文献   

17.
刘萍  赵雪花  王超  李新华 《地下水》2013,(6):130-13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资源系统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该系统在盘石头水库管理中站网布设、系统硬件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洪水预报系统、洪水调度系统等应用技术进行详实分析,运行演示软件系统进行实例分析,达到了较高的预报精度。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不仅能在汛期起到防洪减灾作用,而且在也可用于日常的水资源管理,可以起到增加蓄水和发电量,达到优化调度的目的,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4,346(5-6):119-129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seismic structure of the inner core and the complexities thereby revealed ask for a dynamical origin. Sub-solidus convection was one of the early suggestions to explain the seismic anisotropy, but it requires an unstable density gradient either from thermal or compositional origin, or from both. Temperature and composition profiles in the inner core are computed using a unidimensional model of core evolution including diffusion in the inner core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sation at the inner core boundary (ICB).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re has been recently revised upwardly and, moreover, found to increase with depth. Values of the heat flow across the core mantle boundary (CMB) sufficient to maintain convection in the whole outer core are not sufficient to make the temperature in the inner core super-isentropic and therefore prone to thermal instability. An unreasonably high CMB heat flow is necessary to this end. The compositional stratification results from a competition of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light elements in the outer core with inner core growth, which makes the inner core concentration also increase, and of the decrease of the liquidus, which makes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light elements in the solid. While the latter (destabilizing) effect dominates at small inner core sizes, the former takes over for a large inner core. The turnover point is encountered for an inner core about half its current size in the case of S, but much larger for the case of O. The combined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buoyancy is stabilizing and solid-state convection in the inner core appears unlikely, unless an early double-diffusive instability can set in.  相似文献   

19.
桅杆是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勘探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4000米岩心钻机桅杆进行结构设计,在Solidworks中完成桅杆的建模,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桅杆装配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对桅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与激振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第1阶、第2阶固有频率与钻机转盘和起升系统频率有重叠,可能会发生共振,通过调节钻机转盘和起升系统转速避免发生共振,振动时最大变形处变形量较小,说明桅杆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岩芯信息表述尚没有统一的格式,严重阻碍了岩芯信息资源的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为提高岩芯信息利用率,方便用户和其他软件共享岩芯信息,必须规范其组织、存储和交换数据格式,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实现手段通过软件自动保存、解析岩芯信息。文章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技术标准,创建了岩芯信息元数据标准,应用XML技术生成与元数据标准对应的XSD文件,并在应用程序中成功使用,当用户交互岩芯信息时,生成符合XSD格式要求的XML数据文件传送信息,不同用户可以正确解析岩芯信息。通过应用岩芯信息元数据标准,规范了数字化岩芯信息组织、存储和交换,采用XML技术由软件自动实现,大大提高了用户工作效率,方便了岩芯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了岩芯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