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泛收集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含油气盆地理论方法,总结南苏门达腊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探讨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其勘探潜力。结果显示,南苏门达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经历了裂前、裂谷、过渡、坳陷和反转等5个演化阶段。主力烃源岩为过渡期沉积的炭质页岩和煤层,储集层主要为上渐新统砂岩、下中新统灰岩和裂缝基底。油气总体呈现"深层气、中层油和气、浅层油"的分布特征,主要富集于构造及构造复合相关圈闭中。断裂、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和凹中隆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生烃灶周边断裂发育的斜坡、古隆起是有利的勘探区,凹陷内的岩性、地层圈闭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应加大对此类圈闭的研究和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2.
喀腊大湾西铅锌矿床位于阿尔金成矿带红柳沟-拉配泉成矿亚带,矿床产于长城系喀腊大湾组碳酸盐岩中,矿体形成和产出受推覆逆冲断裂控制.赋矿岩石为角砾状白云石化大理岩,具网脉状、角砾状构造.该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等具北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基本特征,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具很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联社  李香平 《铀矿地质》2003,19(6):339-343,354
本文从雅布赖盆地原型盆地特征与构造改造作用出发,分析了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目的层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和后期改造作用,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预测准则,认为雅布赖盆地后期构造改造强烈,总体成矿前景不佳,但位于盆地中部、由北向南展布的古斜坡带下白垩统仍存在一定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个方面分析了希勒阔腊的成矿条件、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和矿产与矿化特征,说明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层、岩属和水系沉积物、岩浆岩及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区具有形成金(铜)矿床的专属性,两次生晕异常的诸多参数又表明其具有矿致异常的特征;磁场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地区具有等间隔控矿(容矿)构造;所有这些都说明,希勒阔腊是寻找构造破碎蚀变者型或韧性剪切带型大、中型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刘兵 《西北地质》2014,(4):264-268
阿尔金山北缘喀腊达坂地区位于红柳沟-拉配泉弧后盆地(裂谷)内,中酸性火山岩及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喀腊达坂断裂分布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蚀变带内已发现多处地质特征相似的铅锌矿床;通过分析喀腊达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铅锌矿床均属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分析了该区的控矿因素,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该区硫化物型铅锌矿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杨友运 《地质通报》2005,24(4):369-37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也不同,因此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以主力含油层段长8油组为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西南缘较陡坡带,砂体为长石砂岩,以槽状层理构造发育、前三角洲中有重力流沉积为特征;重力流沉积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渭北地区的长7油层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形成于深湖环境中,发育的鲍玛组合层序有ABCE、ADE、AE和BCE型序列;东北方向水系形成了曲流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东北缓坡带上,三角洲分流河道伸展距离长,朵体规模大,以长石细砂岩为主,河口砂坝发育。  相似文献   

7.
西藏腊久-八宿地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了一套以重力流沉积发育为特色的陆源碎屑岩组合。通过详细的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四个层序及相庆的十二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经对盆地内沉积相及建造特征、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判别及火山岩特征等分析,确定该盆地性质为大陆裂谷断陷盆地,经历了发生,发育,消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红墩铅锌矿床与哈腊苏铅锌矿床均产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晚古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容矿地层为中泥盆统阿勒泰镇组下亚组第二岩性段,赋矿岩石为纹层状硅质岩及变石英粉砂岩。主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顺层产出,矿石具条纹、条带状、块状构造,矿体严格受层位和岩相控制,矿石沉积特征明显,均表现为锌多铅少,且闪锌矿为含铁较少的低温闪锌矿,红墩铅锌矿床不含铜,而哈腊苏铅锌矿含少量铜,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均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白云母化、钠长石化、黄铁矿化等。哈腊苏铅锌矿床尚属首次发现,通过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哈腊苏铅锌矿床可能位于红墩铅锌矿床的东延带上,与红墩铅锌矿床成因类型相同,归属于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川西高原风成黄土广泛分布,其中漳腊盆地黄土剖面厚约9.5 m。根据磁化率、粒度和地层特征,并通过与金川黄土和甘孜黄土剖面的对比,可将漳腊黄土地层划分为冰后期S0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倒数第二冰期L2黄土等4个地层单位,其中L1复合黄土可细分为L1L1、L1S1、L1L2、L1S2和L1...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潮水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评价项目,为了突出重点,缩小中侏罗统青土井组的找矿靶区,结合砂岩型铀成矿的预测准则,对潮水盆地构造沉积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有利的成矿区和找矿方向为盆地北部碟状凹陷、箕状凹陷和斜坡型凸起上的辩状河、辩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对砂岩的岩石学、粒度分析、地球化学、沉积构造、垂向层序、测井曲线及沉积体系展布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双山地区太原组桥头砂岩沉积特征,探讨了砂体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桥头砂岩沉积模式。桥头砂岩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的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碎屑物质被河流不断向南搬运充填入盆地中,形成辫状河、浅水三角洲、障壁砂坝-潟湖-潮坪、陆表浅海在空间上共存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下三叠统洪水川组沉积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川组由底到顶可划分为6个岩性段,一段主要为灰绿-肝红色粗碎屑岩及紫红色细碎屑岩组合;二段主要为灰绿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夹砾岩组合;三段以深灰色-灰黑色薄层-中薄层灰岩为主,四段主要为浅灰色-灰色中-薄层粉砂岩夹灰色薄层灰岩组合,五段主要为鲍马序列中某几段有规律的浊积岩组合,六段主要为灰色中薄层细砾岩、含细砾粗砂岩、细砂岩夹薄层钙质粉砂岩及灰岩组合。岩石组合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表明,洪水川组一段和二段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三段和四段属于浅海混积陆棚沉积体系,五段属于半深海-深海浊流沉积体系,六段属于滨浅海沉积体系。洪水川组沉积序列与弧前盆地沉积序列相似,记录了一个弧前盆地初始沉积、正常沉积、晚期沉积等连续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认为洪水川组是一套形成于阿尼玛卿-布青山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过程中的弧前盆地的产物,客观记录了东昆仑三叠纪弧前盆地形成及古洋壳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基本特征研究为基础,总结了二连盆地和蒙古东南部砂岩型铀矿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出二连盆地与蒙古产铀盆地在大地构造属性、盆地类型及规模、铀源、构造演化史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但在产铀层位、后期构造活动性、区域铀矿化显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根本性差异在于构造活动性和控矿沉积体系两大方面。认为二连盆地与蒙古东南部沉积盆地的产铀潜力大体相当,并提出今后需重视对二连盆地“苏敏河式”铀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14.
辫状沉积砂体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仁贵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5,21(2):92-96,104
砂岩型铀矿是后生的铀矿类型之一, 其成矿受盆地盖层结构和砂体的发育状况、以及盆地形成后由构造翻转形成的渗入型水动力系统的双重控制。这两者耦合的优劣, 完全取决于砂体的沉积特征。本文运用沉积体系理论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沉积砂体, 得出辫状沉积砂体对铀成矿最为有利的认识。该类砂体可产于冲积扇、河流和辫状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云南剑川县铁腊曲铅锌矿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及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该矿床成因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热液型铅锌矿床,构造破碎带、硅化、褐铁矿化,以及Pb、Zn、Ag、Cu地球化学异常带均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柴北缘马海地区新生界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缘,为柴达木盆地“高山深盆地”总背景下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沉积特征一致受构造的控制,主要发育有粒径较大的砾岩、砂岩、粉砂岩,受构造的控制,不同时期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以及滨湖沉积等沉积相,砂岩含量较高,储层较发育。  相似文献   

17.
论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四川会理地洼盆地为例,论述了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即地洼盆地沉积前基盘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及矿源层的展布方向和物质来源;沉积期构造任制了矿源层的岩相和厚度;沉积后的构造决定了储矿砂体的空间位置、铜质来源和矿体的形成;成矿后的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矿体;另一方面可破坏原来已形成的矿体。  相似文献   

18.
位于欧亚大陆地台盖层的山间盆地和洼地构造中的产铀沉积盆地控制着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床呈带状分布在5个矿带中。在碰撞造山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沉积型的产铀盆地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延伸达10000km,其特征是剖面呈双层结构。剖面的下部(Pz-Mz)由陆源碎屑、含煤及碳酸盐沉积构成;剖面的上部(N-Q)为无矿的磨拉石。在这些盆地中找到了大、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在碰撞造山带和地台构造带的边界上坐落着东西向的次造山带,产铀的沉积盆地在其中呈结点状分布。这些产铀沉积盆地位于中间地块(捷克地块、法国中央地块等)和年轻地台的活化部分(中央克兹尔库姆、楚-萨雷苏等),具有近造山自流水盆地的活跃水动力学特征,并在其中产出大、中和超大型卷状铀矿床。北带的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其中至今只找到主要是产于建造内型河谷中的中、小型铀矿床;在年轻的西西伯利亚地台南缘有-由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构成的、产于底部古河谷中的大、中、小型中生代铀矿床;在欧亚大陆东部贝加尔-戈壁带的范围内产铀沉积盆地既可产于碰撞造山区,也可产于古老地台的活化部分,通常在空间上与反映热缕作用的新生代火山作用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黄马青群为湖相沉积,其边缘相带发育完整,而前黄马青期海相沉积的西北缘相带缺失,说明由于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的拼接作用导致了黄马青期盆地的新生与前黄马青期盆地的构造侵蚀。黄马青群底部产出一系列扇砾岩,标志着在板块拼接早期,下扬子区地壳已开始受到构造变形。黄马青群砂岩中含有多硅白云母、变质岩及构造岩岩屑,砂岩中所含变质型重矿物组合与构成大别地块及张八岭隆起的宿松群及张八岭群同源。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其沉积盆地属于走滑盆地,盆地同具有很厚地壳的基底隆起带相邻。  相似文献   

20.
以大量砂岩碎屑矿物定量鉴定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长10—长1层砂岩类型、骨架轻矿物、岩屑组分等在平、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研究揭示,盆地在延长组长8与长7层沉积期间,出现了明显的沉积变革事件。在砂岩类型、矿物组分及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大致以华池—黄陵一线为界,长7期以来盆地西南与东北沉积区差异显著,开始出现与长7期之前明显不同的沉积分区。结合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他沉积-构造事件等研究认为,延长期沉积变革事件与中晚三叠世华北与扬子克拉通拼接碰撞,秦岭洋最终闭合联系密切,是对秦岭全面碰撞造山和强烈隆升剥蚀事件的响应。本研究对进一步分析延长期盆地物源区构造属性的变化和盆内沉积体系划分、砂体展布、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生代盆-山耦合关系、沉积建造与改造响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