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构造转换带在逆冲断裂带中具有调节主干逆冲断层之间位移的作用。根据相邻主干逆冲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关系并结合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研究成果,将挤压区构造转换带分为相向倾斜、背向倾斜和同向倾斜型3类。相向倾斜型在转换带部位发育背冲断块样式,背向倾斜型通过逆冲三角带实现逆冲断层的倾向转换,同向倾斜型通过叠瓦构造实现断层位移的转换。分析了影响构造转换带形成的因素,认为基底构造、滑脱层、沉积相与岩性差异以及应力作用方式等对转换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转换带是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不仅控制着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分布,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而且密集的断裂系也为烃类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且有利于发育与断层、背斜有关的各种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辽河东部凹陷牛居—长滩洼陷沙河街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来源,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和轻烃组成特征并结合地质背景,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湿气特征,非烃气体主要是N2和CO2;天然气δ13C1值在-43.10‰~-31.20‰之间,δ13C2值在-30.00‰~-24.70‰之间,同源不同期次天然气的混合导致出现天然气碳同位素倒转现象;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腐殖型为主。利用δ13C-Ro关系,并结合成熟度-深度关系曲线对天然气成熟度进行标定,研究区的中南部天然气为成熟煤型热解气,来源于沙三上亚段烃源岩,而北部天然气为来源于沙三中、下亚段烃源岩的油型-煤型裂解气。 相似文献
4.
重力解释孙吴-嘉荫盆地基底埋深一般在0.1~2.5 km,基底形态具有北东走向的“三断两隆”的构造特征,自西向东称孙吴断陷、茅栏河隆起、沾河断陷、富饶隆起和嘉荫断陷.地震解释基底深度一般在0.1~6.3 km,并据之进一步划分了断陷的次级构造单元.孙吴-嘉荫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南部的松辽盆地颇为相似,大致经历了前裂陷、断陷、坳陷和萎缩4个阶段.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白垩统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埋藏较深,厚度较大,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储层发育,物性较好,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对沾河断陷和嘉荫断陷油气勘探有利区做了进一步预测,确定乌拉嘎凹陷是嘉荫断陷最有利的勘探区,确定沾河向斜是沾河断陷最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惠民凹陷盘河地区孔店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盘深3井地质录井资料的解释入手,利用孢粉、微体化石等古生物分析资料,对盘河地区深层孔店组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机碳、饱和烃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对孔二段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孔店组储集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盘河深层构造条件较好,储集层发育,但孔二段暗色泥岩不具备生烃能力;同时,临南洼孢沙三段生成的油气不易运移至该区,缺乏油源是该区深层构造落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林樊家深层石油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震资料和地质录井资料的解释入手,利用微体化石,孢粉等古生物分析资料和K-Ar稀释法火成岩年龄测定结果,首次对林樊家地区的中,古生界,孔二段和孔一段等深部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林樊家地区深层进行了石油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和构造成图,研究表明,林樊家地区深层具有石炭-二叠系,中下株罗统和孔二段三套有利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具有奥陶系顶部风化壳,上古生界,中生界砂岩和孔店组四套有利储集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发育甫沙-齐姆根和柯克亚-和田南2个压扭构造体系,前者主要是帕米尔弧形构造东北侧的侧向滑移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活动的联合作用结果,后者则主要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作用有关。这两个压扭构造体系主体形成于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其构造样式在平面上主要为走滑-逆冲断裂和雁列式分布的断裂与背斜,在剖面上则呈现为双重构造与反冲构造的叠加。压扭构造带所遭受的压扭作用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新的油气圈闭、促进油气运移与成藏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的油气成藏发挥了积极作用,压扭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8.
在目视解译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勤丰营构造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盆地分析,并解释了基底构造形迹的成因。同时,探讨统计分析在地持学研究中的适应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南祁连盆地三叠纪地层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完成南祁连盆地3条北东向直线距离为401.5km五万分之一条带地质图的基础上,重新厘定区内三叠系的划分,明确了各地层单位的含意,并建立了区内哈拉湖地层区,下日哈地层区和北部地层区及其与邻区三叠系的对比关系,认为中三叠统大加连组海相碳酸岩和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为该盆地重要的烃源岩系,并讨论它在盆地内不同坳陷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南方广西宁明,上思,海渊3个盆地的研究,分析了残留盆地的基本类型,判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指出:残留盆地是原型沉积盆地被后期构造运动强烈改造而成,主要有挤压逆冲型和垂向抬升型两种类型,空间上具有盆地面积大为缩小,地层遭受明显剥蚀,原型盆地面貌不复存在,生油岩成熟度高等特点,油气地质条件总体不如同沉积盆地有利,但仍具有小规模,埋藏浅,易开采油气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东海盆地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盆地属孤后前陆盆地。它的形成应力机制,在中新世末期以前受拉张应力场控制,由西向东依次拉开西部凹陷带和东部凹陷带,形成张性构造。在中新世末期的龙井运动以后,构造应力则主要表现为挤压和剪切性质,凹了争带收敛,出现挤压剪切构造,形成大型的叠瓦构造带和冲断褶皱带。 相似文献
13.
滋镇洼陷为北断财超的半地堑,第三发育较全,其中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具有良好的烃源岩系,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由于该洼陷具连续沉降湖盆和非持续埋藏成岩体系的特点,从而导致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时间严重滞后和油气资源量规模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发生陆-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决与佳蒙地块发生陆一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发生陆-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南祁连盆地石炭─保罗系地质剖面的研究,依据古构造格架、基底特征、构造变形、岩浆活动、沉积建造特征、古生物群特征以及地层发育程度和接触关系等,把该盆地石炭─株罗系划分为3个地居区,并在地层区划的基础上讨论了南祁连盆地石炭一株罗纪原盆地环境格局及石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富集规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文章从构造体系出发,系统地研究了盆地周边山区构造,盆地基底构造、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了古盆地、现代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及其对中、新生代沉积的控制和生、储油条件。提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含油远景区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南缘盆地的西北部,并将其划分为六个二级含油远景较好的地段。同时提出中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主要油源,在德令哈凹陷和祁漫塔格山前的基底中可寻找古生代油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石油地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创始于西北地区诸含油气盆地。近年来,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使西北地区的勘探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国西北含油气盆地内,古生界海相沉积和中、新生界陆相沉积都有生成油气的烃源岩。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和酒泉等主要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史可划分为三个旋回,每一旋回都经历了由伸展到聚敛的完整演化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前景看好,随着勘探工作的进展,将会在此区继续发现一些大、中型的油、气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