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时不但为测定地面经度所必需,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而且关系着地球自转不均匀、经度变化、地极移动和星表编制等一系列的研究课题。近十年来,随着观测仪器的改进,天文测时的精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分析天文测时的误差有助于提高测时的以及订定时号改正数的精确度,又可用以判在上述课题的研究中所用资料的精确度。关于测时误差的研究,在仪器误差、季节性误差和內部误差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许多工作,一些世界时的综合系统也在每年的总结中对参加该系统的台站、仪器以及观测者的精确度作出评价。这些工作和评价一般只限于讨论在一个月以內或者在一年以内观测所达到的精确度,对于延续数年的较长期的精确度还很少有人去研究。长期的精确度对于地球自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上海天文台光电中星仪工作已将近六年之久,其观测的精确度无论是观测组内的内部符合或组与组之间的外部符合均逐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可以检查内部符合的平均单星误差而言,已经从1957年的±降低到1962年的±.这样的观测精确度与目前世界上的光电和目视测时仪器相比是不差的.为了寻求进一步提高精确度的途径,我们在该光电中星仪(蔡司型号 No.14968)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对引起单星误差的  相似文献   

3.
时间服务的目的在于确定并且发布准确的时刻.在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体系中,准确的时刻是由天文测时来决定的.因此,作时间工作的台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就是根据天文测时来决定天文钟的改正值.天文钟的钟面时加上这些改正值以后就给出准确时刻;再从无线电时号的钟面时求出这些时号与准确时刻之差,就得到时号的改正数.天文测时除了受观测仪器本身的精确度所限而带有一定的误差之外,还受着观测环  相似文献   

4.
中星仪测时的组内符合程度比组外符合程度约高一倍,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般认为引起组外符合程度较差的因素是仪器情况的变更和反常折射的存在.本文根据1951—1954年间徐台的天文测时结果求出它的季节性变化,并考虑星表误差、反常折射以及其他气象因素在测时结果所引起的影响.在上述期间,徐台天文测时所用的是一具口径80mm 焦距86cm 的帕兰(Prin)中星仪,附有马达带动人手操纵的接触测微器,仪器的水平轴是用水银盘控制的.主要的观测者为龚惠人(K),沈祖耀(S),罗定江(L)三人.  相似文献   

5.
地球自转速度的突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及其所属的徐家汇观象台的天文测时成果,我们发现在1959年7—8月间徐台石英钟的日差有一次突变.为了考查日差的变化情况,我们把1959年6月至9月间的天文测时成果,每半个月作一个平均点,再从平均点计算石英钟的平均日差.在上述期间,紫金山天文台用两具中星仪进行观测,徐家汇观象台用两具中星仪(其中一具有光电装置)和一具超人差棱镜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主要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设备直接采集恒星实时的先变,或是采用CCD拖道通过计算掩星时变暗部分的长度和位置对小行星掩星进行测时。而我们则是利用对恒星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曝光达到对小行星测时的目的,故叫做积分亮度测时法。积分亮度测时的思路是:恒  相似文献   

7.
现在让我们制作一件专门为初学天文的爱好者设计的天文小仪器——南北星斗仪。它包括一年四季所有主要星座,可以用来演示一年中任意日期,任何时刻天上有哪些星座,还可以用来直观地看星测时。南北星斗仪的制作方法1.剪下6个零件,刻出零件 N1上的大圆孔和 N2上的小圆孔。2.将 N3与 N4背靠背粘合起来,粘合时注意将二者的圆周边缘和定位小缺口准确对齐。  相似文献   

8.
测时计数器     
我们制作了专供天文测时用的电子计时装置,它全部采用 PMOS 集成元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本文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和电路。  相似文献   

9.
详细论述了时间间隔计数器和事件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了云南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现有测时设备的性能,以及进行了信号周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信号边沿较好时,事件计时器OTL100P的标准偏差优于时间间隔计数器SR620.OTL100P具有直接测量事件发生时刻的特点和高测量精度的优势,能满足云南天文台将来多脉冲激光测卫、测月对测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软件PSRCHIVE分析脉冲星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SRCHIVE是一款开源的、面向对象的科学数据分析软件,是一套应用于脉冲星天文学研究的应用包。它通过一系列通用算法实现数据校准与积分、统计分析与模拟以及可视化处理过程,并在脉冲星测时、偏振测量、射频干扰、脉冲变化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主要概述该软件包含的各种功能,特别是核心应用的各种界面。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超人差稜镜等高仪因为观测精确度较高,不但可以在固定台站精密测定时间与纬度,而且它的结果还可以用来做星表位置改进以及光行差常数、章动常数等的改进工作.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自从1958年开始采用了一具 OPL 型14号超人差稜镜等高仪进行工作后,已经积累了数年的观测资料.本文对1958到1960年间早期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在这期间组内和组  相似文献   

12.
反常折射引起的地面天文观测残差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布锡 《天文学报》1994,35(1):93-97
我国光学天文观测有相当长历史,观测精度也较高,但是与国际系统相比。无论是测时还是测纬,所有仪器残差都有类似的周年变化,本文作者认为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季节变化引起的大气等密度层倾斜,从而产生的反常折射所引起的,文中对反常折射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由于气象参数变化而引起的反常折射公式,并与测时,测纬的残差周年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反常折射可以部分地解释我国天文观测残差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3.
瞬时极坐标的确定,六十年来均依靠纬度变化的研究来进行.众所周知,利用纬度变化观测订定 x、y,当任意两台站经度差为90°时,对这一工作最为有利.近十年来天文测时工作有重大的进展,表现在照相天顶筒、超人差棱镜等高仪的出现,它们可以同时而且等精度地测定续度和时刻(经度);原子钟、石英钟以及附属的记录设备已能把任意两地  相似文献   

14.
紫金山天文台建台后,虽有概略的经度值,但尚未有过准确的测定.1947年台曾与当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测量局合作,作过一次经度测定,发表天文台子午仪室的经度值为东经7~h55~m16~s.967±0~s.005_5.然当时的工作,在结果处理中,未考虑到时号的改正数,显见其结果的不可靠程度.新中国诞生后,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天文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台上建立了经常的测时工作,并且测时工作于1957年12月正式加入苏联综合时刻系统,天文观测和时号接收的资料运用到苏联综合时刻系统标准时刻的计算中去.因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新天球参考系对测时测纬结果的影响,指出,若要求在1984年初,我国系统不发生跳动,在修正测时系统差的同时,要修改纬度地方项改正。考虑到新天球参考系的优越性,建议我国UT1系统不修正FK 5对FK 4的系统差。这样,我国UT1系统将在1984年初有一跳动。  相似文献   

16.
天津纬度站位于我国天津市西郊暂庄,1956年冬开始筹建,1958年春建成并安装仪器.天顶仪室的位置在选址时虽曾作过初步堪测,然精确的测定由我们在1958年3—4月间进行.观测使用的仪器为邦贝尔77262号子午仪和拉丁7302号天文表.子午仪物镜的口径为50毫米,焦距450毫米,挂水准分划值为2″.07.塔尔谷特水准分划值为1″.05.仪器备有接触测微器和目视测微器,目视测微器螺旋周值为114″.02.仪器安放在天顶仪室外距天顶仪墩子向正西7.86公尺处的砖墩子上.观测由一个观测员进行.经度测定采用一般测时站用子午仪测时的方法来测定钟表改正量,即由一组(8—1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1966-1975年的我国世界时工作,包括天文测时,综合系统,快速服务和UT_1时号发播控制情况.比较了我国综合系统和BIH,系统,并估计每个系统的长期稳定度.  相似文献   

18.
设计和实现了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10Hz共光路漫反射激光测距控制系统,包括激光器、信号探测器和测时设备等的控制。并将系统应用于实际观测中,使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且已成功实现了部分空间碎片的漫反射激光测距。将测时设备换为事件计时器后,该系统可直接用于激光测月试验。  相似文献   

19.
Ⅰ型光电等高仪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的新型测时、测纬仪器.新仪器于1971年底在我台安装调试.试验观测的结果已经发表.本文分析了该仪器从1973年10月到1974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评价了仪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新仪器完全消除了人差的影响,观测精度是良好的.利用这个期间的资料,初步研究了 FK_4星表的系统误差和改进光行差常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国古代计时系统中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详细讨论了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达的历史时期)对回归年等基本天文常数的测算和昼夜时刻的定授。结合宋代历法,分析宋代气朔、没灭、日出晨昏等各种时刻的计算方法。指出:在宋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时间系统,它包括定时授时系统、观象测时系统和历法计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