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0月25~31日将在我国召开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筹备工作由中国  相似文献   

2.
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中外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炳熹、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主度M.冈涛、副主席V.V.齐霍米洛夫和秘书长U.B.马尔文,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国际古生物学者联合会副主席周明镇,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夏国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李星学、郝诒纯,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前任会长夏湘蓉、现任会长王鸿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相似文献   

3.
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炳熹,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主席M·冈涛、副主席V·V·齐霍米洛夫和秘书长U·B·马尔文等  相似文献   

4.
杨光荣 《地质论评》2012,58(3):577-580
王鸿祯(1916~2010),山东苍山人.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5.
李鄂荣  王根元 《地质论评》1980,26(4):367-367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于1980年4月11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筹备会,宣告正式成立。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质部书刊编辑室、武汉地质学院、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博物馆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情报研究所及科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全国地质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动态与信息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  相似文献   

7.
张进江  张波 《地质通报》2006,25(1):250-250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目至15目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地质学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任纪舜、肖序常、马宗晋、张国伟、钟大赉等院士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1982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区召开了“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它是近几年来第一次云集国内工程地质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的一次盛会。主要是共同探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学科范畴、发展方向和当前开展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和建议。无疑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已经破土萌芽,而且必将随着“四化”建设的进展茁壮成长。会议涉及的学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为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明年在北京召开及筹备参加省地质学会的四川地质工作“八五”科技成果交流会,构造地质专委会于4月7日至8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了1995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宋鸿林 《地质论评》1991,37(3):288,234
1990年10月12~18日,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在风景秀丽的大连市金州海滨召开了“构造变形(附沉积地质学)野外现场考察讨论会”。这是一次以野外现场露头观察和讨论为主要形式的专业会议。到会代表共69人,既有许多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从事野外区调工作的地质专家。会议得到了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和辽宁区调  相似文献   

11.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2.
下一届国际地质学会议计划于1989年7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组委会主席为Charles Drake。国际地质学会议简称IGC,第一届于1878年在巴黎召开。上届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9届则计划于1992年在日本召开。 在美国举办国际地质学会议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在1891年,第二次在1933年。 组委会考虑地质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强烈的相互渗透性,因此在专题讨论会的内容安排上题材将会是很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新中国地质科学5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9日至1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地质学界程裕淇、涂光炽、王鸿祯、杨遵仪、董申保等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160多位专家、教授和190多名研究生在京聚会.9日上午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院士致词.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长、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朱训教授、武警黄金部队总工程师蒋志教授等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王鸿祯…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第十届国际地质科学史讨论会.苏联、中国、捷克斯拉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希腊、保加利亚、荷兰、英国、法国、东德、西德、以色列等十三个国家七十七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届会议.地质矿产部派高级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到会中外代表112人,其中外国专家13人,国际数学地质学会主席R.B.Mc Cammon(美),著名数学地质学家F.P.Agterberg(加)等出席了会议。会议主办单位为国际数学地质学会、国际地科联地质数据存储、自动处理、检索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单位为加拿大地质调查所。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会议定于今年7月7—17日在巴黎举行。 会议将分以下二十一个组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学;海洋地质学;沉积学和沉积岩石学;前寒武纪;第四纪和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遥感技术;数学地质学和地质信息科学;金属成矿学和矿产;地下能源;水文地质学;材料和工程地质学;地质公害;行星科学;地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质界的著名学者黄汲清教授,他的学术成就及其为人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黄教授作过一次即兴发言,他针对地质史学研究的特点,别开生面地提出了自己殷切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9.
后记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2000年11月15日—19日在北京昌平富豪宾馆召开了“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和石油大学联合发起,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石油大学具体筹办召开的。近80名来自全国各地学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辛亥革命和“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领导下,我国构造地质学开创之初,就坚持从  相似文献   

20.
张进江  张波 《地质科学》2006,41(2):194-194,286
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的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多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立飞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任纪舜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