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6月6日哥伦比亚西南部发生强震1994年6月6日,哥伦比亚西南部的考卡省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地震使帕埃斯河附近的NevadodelHuila火山发生一系列滑坡,大量的冰块、泥土和岩石猛烈地袭击了考卡省和邻省乌伊拉的几个小镇和村庄,其中考卡省西...  相似文献   

2.
3.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5.4级地震的强震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了5.4级地震,其宏观烈度为Ⅵ度。布设在伽师县城的强震固定台记录到5.4级主震及1次4.2级余震的加速度,其中一个地震的最大加速度值(水平分量)为66.12gal。初步分析这次强地震运动特性,得出两点结论:(1)强运动记录检验了投入使用的GDQJ-1A型仪器性能良好;(2)加速度时程记录表明垂直向P波初动尖锐、强震持时较长,最长约达7.5s,而水平向P波初动弱、强震持时较短,仅约2.5s。  相似文献   

4.
1989年10月到11月三陆近海(日本岩手县近海)震群状的活动期间,11月1月发生一次较大地震(M7.1,日本气象厅)。Streckeisen宽频带地震仪于1989年9月安装在筑波地震观象台,成功地记录到包括11月1日地震在内这一活动的完整序列。由于该地震仪的宽频特征以及大动态范围24位A/D转换器,所记录的地震图显示出各种有意义的特征,这无论对震源还是对构造都会提供有用的推断,甚至仅仅可以得到一  相似文献   

5.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1997,20(2):157-169
以中国大陆三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强震对比证实,在各种相近重复周期中存在的五六十年的优势周期,1981-1994年发生的46次强震,其中有38次大五六十前(即1930-1943年期间)都曾相近重复发生过强震,其他8次强震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无重复发震记录,可能与三四十年代该区强震记录不全有关,按现有的资料上述两时段内50年相近重复震率达80%,本在讨论了震强相近重复的基本特征的差异性后认为,强震  相似文献   

6.
周蕙兰 《中国地震》1995,11(1):84-91
本文对1988年11月5日发生在青海省西南部西捷与沦沦河沿之间区域的6.8(Ms)级强震(34.41°N,91.94°E),使用了国内外地区的100个观测资料得到其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又使用CDSN台网长周期P波波形,在考虑P波不同传播路径上的地壳上地慢结构模型不相同的情况下,反演得到该强震的震源参数。该震的地震矩为1.9x1018Nm,位错上升、持续和下降时间分别为1.0,4.0和1.0s。虽然目前还没有能从波形研究确定的两个可能的节面(走向分别为NEE和NNW)中判断出哪个是发震断层面,但是两种方法都得到:该强震与略带逆掩分量的以走滑错动为主的断层活动相关联。这个结论与ISC公布的HRVD矩张量反演结果相近,而与NEIC的差别较大。对该震最大余震(11月26日,Ms=6.0)也进行了研究。结合该区域过去发生的其它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可以认为,该区域的震源应力场是以统一的北北东或北东向的压应力及北西西或北西向的张应力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7.
1597年10月6日中国东部的振动事件是一次深源强震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 97年 10月 6日中国东部 7省 2 2个县记载了一次特殊的地振动事件 ,当天和第三天朝鲜咸镜道三水郡记载了两次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 .由于此次振动有感范围广、烈度低、衰减慢、找不到极震区 ,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无法确定震中和震源 .1983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顾功叙 ,1983)把事件的震中定在渤海(38.5°N ,12 0 .0°E) ,震级定为 7级 ;其后的《北京地震目录》中改定为 7.5级 ;有人认为该震强度估计大于 7级 (环文林 ,1989) ;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一次很大的地震 ,按有感范围规模推测可能是特大地震 ,震级达 8级(时振梁等 ,1985 ) .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郑绪君  张勇  汪荣江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1):4421-4430

近场强震数据是地震观测的主要数据类型之一,但尚未广泛用于震源参数快速和常规测定.作者利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的近场强震数据,分别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定位结果,采用迭代反褶积和叠加(Iterative Deconvolution and Stacking,IDS)方法反演得到了两个破裂模型.反演结果显示,两个破裂模型除在时间上存在大约2.5 s的偏移外,在其他破裂特征上都极其相似,表明强震数据反演并不严重依赖地震定位结果.破裂过程大约持续8~10 s,释放的地震矩在6.9×1018 Nm左右,对应的矩震级约为MW6.5.走向方向上,破裂覆盖了震中西北15 km至震中东南10 km的区域,整体表现为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模式,其中西北方向的破裂略占优势.深度方向上,主要破裂集中在0~10 km的较浅区域.这些特征与目前的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当前的数据条件下,即使定位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反演强震数据也能够独立可靠地确定中强地震的破裂过程.特别地,未来强震数据的数据质量和获取效率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后,这一工作有望成为震后快速确定破裂过程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震后应急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2002年12月17日玉门ML4.5地震近场多道强震仪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校正了仪器响应和基线,计算了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及各种谱值,并对记录特点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流动重力测量受温度,垂直形变、气压和地下水水位等诸因素的干扰较多。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西环状重力测线12期成果干扰因素的校改计算,使1986年6月13日地震前后杂乱的资料展现出具较好时空分布规律的异常。认为流动重力测量可以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并能较好地预报地震。最后,就流动重力测量工作的改进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4.6级主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深度震相sPg、PmP和sPmP对主震震源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确定,随后探讨了这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结果显示: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2 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0°,倾角86°,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299°,倾角79°,滑动角-4°,发震构造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往震区延伸隐伏的瑞昌—武穴断裂;本次地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断块东部,所在区域的5.5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成组活动特征,近期显著地震集中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南段及其分支断裂上,地震能量有加速释放的趋势,未来十年左右该区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用非线性方法分析了1989年3月13日大磁暴发生时地磁场的各分量,研究了非线性物理过程,讨论了非线性特征及其与纬度和K指数变化的关系,并指出地磁场是一个具有低昆沌的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挤压作用和内部大凉山断裂带、峨边断裂带等NNW向的左旋走滑次级断裂为主要特征;在历史上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上以7级以上强震活动为主要特征,而在次级块体内部则以5级地震频繁活动为主.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发生在逆冲走滑断裂带内部的NNW向左旋走滑断裂上,该地震主要受到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上的1733年M73/4和则木河断裂带上的1850年M71/2强震的影响,这两次地震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有促进作用,而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促进了2014年10月1日越西5.0级地震的发生,此外鲁甸地震对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峨边断裂带、昭通-鲁甸断裂带东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南段有一定的库仑应力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据法新社莫斯科1978年5月20日、21日电,莫斯科电台5月20日广播说,5月17日发生在苏联中亚地区的地震造成了几个人死亡。这个电台广播的苏共中央和政府的一份公报还说,塔吉克、乌兹别克和土库曼遭受了这次地震及随后突发洪水的影响。塔什干以西400公里的加兹里有一万人无家可归。布拉哈的许多房屋、公共建筑物和工厂遭到破坏。苏共中央和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向受灾者运送救济粮、医药物品和帐篷。苏联领导人并向受灾者表示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1月15日05时19分在台湾省花莲海外(24.1°N,121.7°E)发生了M_s7.6级地震及其随后的一系列震群。这次地震是1972年以来发生于台湾地震带内的最强的地震。这次地震,福州及沿海地区强烈有感,局部地区造成了少量的灾害。这次地震前后,在闽赣地下水位观测井网(以下简称闽赣井网)观测到了一系列水位异常动态。  相似文献   

18.
据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1979年4月15日14时19分42秒(北京时间)在南斯拉夫门的内哥罗(黑山)共和国,即北纬42.3°、东经18.5°处发生了_S7.1级地震。该震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和伤亡。现根据4月15日至5月25日的外电有关报道,对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灾情概况、地震趋势和地震成因等情况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使用coulmb3程序研究在墨西哥地区板块间俯冲带巨震对后续余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作用。2017年9月8日墨西哥MW8.2地震后,在主震震中所在区域选取38个MW>4.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有效摩擦系数μ′为0.2、0.4、0.6时,触发比例为39.47%、31.58%和28.95%,触发效果不佳,随着有效摩擦系数μ′取值的增大,墨西哥MW8.2地震对余震的触发比例在降低但对主要余震的触发效果在加强。  相似文献   

20.
据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1978年6月21日4时3分25.8秒(北京时间)在巴尔干半岛,即北纬41°,东经23°处发生了 Ms 6.8级地震。现根据外电有关报道对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灾情概况、地震趋势、地震成因及其他评述等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