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效果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首先叙述了各台台址、观测仪器及台址信度等概况,并使用了甘肃省内的地电台(武都、平凉、兰州、临夏、武威、山丹、四零四,除四零四为区域台外,其余均为省级台站)共7个定点观测台的观测资料。利用这些台的视电阻率观测结果,结合1986年以来在甘肃及邻区发生的12次Ms≥5.0的地震(地震来自甘肃台网地震目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各参数的计算及临震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映震效果,展示其震兆异常图形,给出了每次地震在各观测台所记录的异常信息超始时间及临震特征的分析结果。经对数据的处理与震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异常特征出现到发震时间有一定尺度的结果,为地震中短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新交界8.1级地震与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新交界发生8.1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及地震序列进行了简述,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能力,对8.1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变化特征作了初步探讨与研究,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观测结果,为地震的前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定时的可靠判据。  相似文献   

4.
APE理论与地电阻率前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含裂隙介质的APE理论(anisotropic poro-elasticity)。根据APE理论,对裂隙膨胀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当岩石不产生大量破裂时,裂隙的扩张和闭合是互为依存、彼此平衡的。用笔者建立的裂隙方面性集中体积模型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张量表达式,研究了应力场导致裂隙纵横比变化与地壳岩石电阻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即使地壳岩石的平均体应变很小或不产生新的裂隙,也可以出现电阻率大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地电阻率短临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干加强的方法对地电阻率(以下科称ρs)资料进行的数学处理,表明了ρs短临异常突出明显的结果。为此本文对所出现的异常特征及短临异常的判别与地震预报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京平谷地震台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长清  方晓祥  李春城  张亚芳 《地震》2001,21(2):105-108
在1989年大同6.1级、1990年大海坨山5.0级及1998年张北6.2级等地震前,平谷地震台的地电阻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中对每个地震地电阻率异常做了分析,并根据台站的地质构造情况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志贤  彭远黔 《中国地震》1997,13(2):189-196
通过研究唐山7.8级地震ρs震时突变现象。发现ρs震时突变具有变化幅度显著,空间分布普遍以及与震前ρs异常变化性质的相反的似弹性回跳现象等。研究了与ρs震时突变有关的震前ρs的前兆标志及其特征,用从复杂的ρs异常变化中识别和判定与地震有直接关系的地震前兆,对提高地电方法地震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9.
山西地电中短期前兆异常识别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氏滑动法、动态距平法、速率法、均值法等对山西大同台、代县台、临汾台的地电异常进行了分析 ,对地电阻率异常的判定、预报方法效能进行了评价 ,对不同的台站 ,从正常的变化形态中找出了突出异常的有效方法 ,从中提取出因地壳应力变化引起的地震前兆异常 ,结果表明 ,5 .0级以上地震在Δ=15 0 km范围内有明显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0.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部分地电台ρs异常变化与研究区内地震组活动的实例,研究了ρs异常变化总体特征和发展演化过程特征与地震发生的关系,以及单次地震可能预报的前兆标志。对地电预报地震特别是首发地震后的震情判断和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绍绪 《地震》1992,(5):29-34
本文在重新审查了1979—1989年河北省内全部及邻区个别台站的地形变、水化学、深井水位、地电、地应力等定点前兆观测资料以后,发现异常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是复杂的,各种单项手段的异常与地震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但似乎可以看出在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_s≥4.8地震前数月,异常有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按各单项手段对应地震的评分值R作带权平均合成,发现在M_s4.8以上地震之前,合成量有一个逐步上升过程,地震发生在峰值后70天之内。对合成量进行积分,其积分值与震级呈线性关系,据此可以估计未来的震级。此方法对应地震的比例为90.9%,预报效能R值为0.81。  相似文献   

12.
金安忠 《内陆地震》1993,7(2):197-208
讨论了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华东地区地电阻观测台网范围内发生6级强震前ρ_s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观测值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岩石体积应变以及应力降等的关系作了对比。指出它们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有一致性,且在时间上有同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有关。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ρ_s异常可视为异常信息。ρ_s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幅度较小,异常数目也相对较少,空间分布呈散射状,且异常形态的叠加小于唐山大震前的ρ_s异常叠加值。表明使用ρ_s观测方法预测中强地震比预测强震要困难得多,因此目前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观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增大台网的密度,并通过深入研究震源区周围异常特征、改善观测台站条件来完善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75 ̄1991年间,广东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区发生了5次ML4.7 ̄5.1级地震。距震中10km以内的河源黄子洞地电台记录到了震前不同程度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采用距平法消除年变干扰后异常延续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电阻率异常下降幅度在1%左右。利用《指南》中的震兆异常信度分析法确认其异常信度后,利用模糊信息处理法对异常判定地震三要素进行了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全面整理我国大陆二十余年来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出地震强度(震级)与异常时间和震中距乘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的实用结果,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地电阻率短临前兆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讨了地电阻率前兆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对玉门Ms5.9地震前的原震区历史地震进行了简要叙述,并用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作了趋势判定,对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甘肃12个地电观测台32个测项中检索到了7个地电观测台13个测项电阻率(电磁波)有异常存在,同时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6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也出现了中、短临异常。利用这些异常现象分析研究了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趋势异常和前兆临震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及其前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和云  梁子彬 《地震》1992,(1):11-17
本文利用关联维数的计算方法处理了昌黎地电台、青县地电台1970年至1978年地电阻率日均值资料。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存在分维结构,并且在地震前有明显的降维变化。显然,这一特征对地震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引言为了适应地电阻率法预报地震的需要,许多学者已在地电阻率理论计算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献[1]给出了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的不同计算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作了评价;文献[2]则对地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作了数值模拟。在此思想影响下,本文试图对江宁地电台作一些理论计算,以讨论江宁台具体电性剖面条件下地表视电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山东菏泽和郯城两台站提供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必要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得出两台站周围300 km内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前兆异常;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时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变化都基本处于高值附近的一个区间内,即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存在一个易发震区间;并从地震发生时地应力的角度讨论了易发震变化区间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