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丹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4,6(2):5-5
今年,科技部将安排专项经费8亿元,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的建设;以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资源为主,依托具有共享和服务优势的数据机构,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共享服务体系,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与增值;推动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文献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加强网络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1):2-2
《地球信息科学》2 0 0 2年第 4卷第 1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式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本期设置有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数字城市论坛、数字海淀进展、两岸学术交流、空间模型分析和学苑动态 6个栏目。本期的主题是 :1 .数字地球战略探讨数字地球是 2 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区域重组 ,跨国公司的资源再分配 ,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乃至建立世界新秩序与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 ,目前纷纷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力求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区”等 ,抓住机遇 ,务实苦干 ,不断规划深化“数字地球”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1,3(4):5-6
我国率先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战略思想,贯彻于决策、规划以及政府行为之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创刊不久,邓小平同志欣然为之题写刊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刊的关怀和期望,希望她成为宣传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思想与政策;理论结合实践为宗旨的导向性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广泛为世界政治首脑、经济、社会学家所认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更是其中普遍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当务之急,在于贯彻实施,见于行动,贵在实践。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走出了学术界的象牙之塔,成为政府首脑的战略决策,成为全社会老百姓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张祖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7,(1):68-68
今天能够参加中国科学中心的第一次会议,同时在此之前跟着陈先生,廖院士、何秘书长一块去莫斯科参加这次欧亚科学院院士大会,被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荣誉。这次到莫斯科参加大会,感受很深,刚才大家谈到俄罗斯,原苏联,它的整个科学,曾对我国的发展,有一段起过很大的影响。这次去后我的感受很深,俄罗斯人民对我们的友好感情非常深。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研究——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这个名词出现还不到十年时间,但是它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学术界中广泛应用,而且也被世界各国学者所承认。但是,地球信息科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尤其是理论体系更加不成熟,完全是由于生产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设“信息社会”和实现“国家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要求把地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升为学科理论。目前的状况是:理论的发展赶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而理论制约了技术的发展,所以现在客观上要求发展地球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6.
彭以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1,3(4):29-29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始于1984年,截止目前,共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5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合作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实验室建设增强了国家的科研能力,为科研提供了条件和物质保障;实验室吸引、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成为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实验室吸引、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成为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实验室促进了国内外科技学术交流,为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形成了有利于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8.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0,2(1):75-75
<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对1999年最热门的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反映了1999年世界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地位,并就对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中所起的作用,向国家提出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其客观性、权威性、前瞻性、文献性作为基本要求,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基本目标,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的手柄为基本目的,是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进行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1,3(2):47-47
“信息科技与数学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天文及地球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将衍生出充满活力的前沿科学与技术、新的科学方法、重大的科技创新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学科交叉的推动下 ,一批新的学科前沿和方向正在迅速发展 ,如纳料科技、微系统及其应用、生物和仿生材料与生物质转化、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学 ,极端条件下物质科学与生命现象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全球与区域变化 ,战略能源等。 相似文献
10.
王瑜婷!中国测绘报记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9,1(1):83-84
开发我国空间信息资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一观点提得很早,但没有社会需求的推动,结果是“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自去年以来,有这样几件事值得我们注意:1998年初,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这是他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世纪交替的挑战。“数字地球”概念提出后不到一年,克林顿接着发出了全球网络贸易的商战信号,最近又在科索沃战争中大打信息战。今年年初,比尔·盖茨来到中国兜售他的“维纳斯计划”。如果我们把这几件事连起来看,就不难发现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11.
云是自然场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其不规则的外观和复杂的运动使云的模拟难度很大。在分析和研究了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元胞自动机生成云的初始模型,通过billboard的自转简化云的运动算法,并将单向散射与多重散射相结合的方式构造云的光照模型。通过该方法提高了云渲染的效率,同时满足了云场景的真实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以较高的帧率实现云的仿真效果同时不失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发挥基础测绘的公益性服务功能 ,特别是为领导决策机关和宏观管理、行政管理服务 ,需要建立基础测绘公益性服务机制 ,并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提供和使用政策 相似文献
13.
许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7(5):56-60
几十年来,个人申诉制度在联合国人权保护体系内和区域性人权机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个人申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对传统国际法的一大突破。事实证明,个人申诉制度顺应了个人权利主体意识增强的趋势,是完善国际人权的监督和保护所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共享的关键是信息的标准化,建立完善、合理的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对于建立流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基于数据库的信息存储、管理、使用和共享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数字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黄河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方案的制定为例,尝试探讨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汇水区划分是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的基础。针对现有方法使用DEM在平原城市地区划分的汇水区不符合实际地形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平原地区分级划分汇水区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从城市用地分类角度出发将城市分为中心城区和郊区,依据城市排水主干水系进行汇水区一级划分,将影响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不同径流因子分别融入DEM中,利用细化的DEM进行二级汇水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汇流情况,结合Voronoi图,对中心城区进行三级划分,最后通过GIS技术进行修正。该方法既结合了传统DEM生成子流域的算法,又融入了城市区域地物地貌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地区的需要。选择上海市嘉定区西北部地区为实验样区,利用该方法进行汇水区划分比较表明,其对于城市平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宁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31(2):94-97
大学生在与英语国家本国人交际过程中,即使语言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但如果对谈话对象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未能根据当时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而造成语用失误,会导致交际失败。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情况,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对某校150名学生进行了语用能力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及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避免语用失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Drought Forecasting in a Semi-arid Watershed Using Climate Signals:a Neuro-fuzzy Modeling Approach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Bahram CHOUBIN Shahram KHALIGHI-SIGAROODI Arash MALEKIAN Sajjad AHMAD Pedram ATTAROD 《山地科学学报》2014,(6):1593-1605
Large-scale annual climate indices were used to forecast annual drought conditions in the Maharlu-Bakhtegan watershed,located in Iran,using a neuro-fuzzy model.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 was used as a proxy for drought conditions.Among the 45 climate indices considered,eight identified as most relevant were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Atlantic Meridional Mode(AMM),the Bivariate ENSO Time series(BEST),the East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Surface Temperature(NINO 3.4),the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Surface Temperature(NINO 4),the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Index(NTA),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and the Tropical Northern Atlantic Index(TNA).These indices accounted for 81% of the variance i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 method.The Atlantic surface temperature(SST:Atlantic) ha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SPI,and the AMM index ha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Drought forecasts of neuro-fuzzy model demonstrate better prediction at a two-year lag compared to a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l∶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编图程序。采用大地构造相编图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揭示不同陆块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进而对山东大地构造相进行了划分,共划出华北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和中国东部陆缘弧盆系相系3大相系,鲁西陆块、渤海陆块、大别-苏鲁结合带、威海弧盆系、胶辽岩浆弧和华北裂谷盆地6个大相以及20个相和59个亚相,明确了其鉴别标志。对陆块区、造山系和陆缘弧盆系相系以及大相、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简要总结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尤其是金矿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矿床与大地构造相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报是具高度复杂性的世界科学难题。以我国50余年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其揭示的自然现象为依托,从科学哲学及方法论视角,回顾经验归纳、还原论动力学、归纳-演绎和复杂动力系统等方法。通过汶川、唐山等震例探讨认识论因素在预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建议以大陆变形复杂动力系统演化及其地震行为、经验与数值预测桥梁的图像(斑图)动力学作为地震预报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它们虽不完善,但更贴近大自然的整体性、进化性和非线性本质,又能包容连接多种思路与方法;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地震具可预测性,又具预测的不完全确定性;预测→预报→减轻灾害尚存在颇大的可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