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国华  夏军 《冰川冻土》2002,24(4):433-437
以概率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为基础,利用灰色概率、灰色概率分布、灰色期望及灰色方差等基本概念,针对环境系统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灰色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灰色概率的非突发性环境风险度的量化方法. 将非突发性环境风险归因于环境系统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灰色不确定性,将影响环境容量和环境负荷耗用量的变量的分布处理成灰色概率分布,并用具有灰色概率形式的环境风险度来量化环境系统的非突发性失效风险性. 最后,将具有灰色概率形式的环境风险度转化成一般的系统失效风险率,进而用改进一阶二矩法进行计算. 作为算例给出了该方法应用于嘉陵江苍溪段有机污染风险度的估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经典灰色系统模型的不足,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信息处理原则,在模型中引入遗忘因子,建立了灰色系统沉降预测的非等步长灰色时变参数模型,并在求解过程中引入遗忘因子以修正预测结果。模型充分考虑了预测系统的时变性和灰色性,从而降低对预测系统状态的预测误差。实例预测表明,灰色时变参数模型可以将工后总沉降量的预测误差控制在23%以内。误差检验结果显示,预测结果的精度等级较引入遗忘因子修正前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位动态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俊勋 《地下水》1992,14(1):7-9
将地下水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看作为灰色系统,然后利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分述了预测水位中所涉及的数列处理、求参、建模、精度检验、模型修正、水位预报等各工序的具体细节,最后进行了实例说明。结果证明,用该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5.
沉降预测的非等步长灰色时变参数模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柳治国  陈善雄  徐海滨 《岩土力学》2004,25(12):1919-192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信息处理原则,在灰色模型中引入时变参数,建立了沉降预测的非等步长灰色时变参数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预测系统的时变性和灰色性,在求解过程中,引入遗忘因子以修正预测结果,并根据后验方差比C确定遗忘因子λ的最优值,以提高预测精度。沉降预测实例表明:沉降预测的非等步长灰色时变参数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降低沉降量的预测误差和提高沉降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改进灰色模型对路基沉降预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 ,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精度更高 ,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7.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在北京地面沉降分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应用于地面沉降模拟和预测中只能分析数据的指数变化规律。对于地面沉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线性关系不能有效地反映。本文利用灰色组合模型中的第一类灰色组合模型即GM(1,1)与线性回归模型相融合。选取北京东部某地面沉降监测站2004~2012年的分层监测数据建立模型,计算出各监测层位沉降的数学模型,并以此预测各监测层位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在对地面沉降进行分层模拟和预测是可行的。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沉降模拟时,两种模型的精度均很高,但通过模型预测未来一年沉降量时,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精度,要远高于普通均值GM(1,1)模型。  相似文献   

8.
崔祥琨  杨小芳 《地下水》2009,31(6):13-14,4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根据灰色关联矩阵提供的丰富信息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比较分析,灰色评价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方便,又充分利用获得的信息,且结果直观可靠,是多因子综合评价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解决地质研究中常可遇上的“小样本量系统”,“非确定量系统”富有成效的一种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概述了灰色系统理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讨论了深化灰色系统理论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面沉降这一复杂系统中,既含有已知的又古有未知的或非确定的信息,可以作为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本文针对地面沉降的下沉曲线非线性特征,提出用一种基于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对地面沉降量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在沉降量比较大和水准点比较稀少的地区,利用此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可减少地面沉降监测经费,并能实时提供地面沉降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桩基沉降量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实测的桩基静载试验数据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桩基沉降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 ,可以模拟桩基静载试验P s曲线的未知部分。研究结果表明 ,建立的GM(1,1)模型可有效预测桩基沉降量 ,对进一步分析桩基的承载性能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控制系统理论常用颜色的深浅来形容系统中信息量的多少。如白色表示该系统已知信息量充足,黑色则表示已知信息量缺乏。而介于黑与白之间,也就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即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建立的数学模型为连续的灰色微分方程模型;而对系统参数部分确知系统的现有其他建模方法,是用离散的数据列,建立按时间作逐段分析的差分递推模型。由于灰色微分方程所揭示的是系统发展变化的连续的长过程,所以它更加真实合理地描述了系统未来行为,并可以对系统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量化预测。灰色预测是基于灰色动态模型 GM(1,1)上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理论在单桩静载荷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通过预测单桩沉降量去估算其极限承载力,基于静载荷试验所得的桩基沉降量具有灰指数律特征,将荷载Q看作广义的时间,建立了荷载序列的等步长及非等步长GM (1,1)预测模型.工程实例证明,所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灰色系统理论是近几年我国兴起的一套新的理论工具。本文利用炭色关联分析对六个生物地理分区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并将它们归为两个大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动态发展过程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它通过关联系数、关联度、关联矩阵及数据间、时间序列之间的“映射”来分析系统内各因素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及其关联特征,进而发现规律。关于因素分析过去采用的主要是统计的方法,如回归分析,但  相似文献   

15.
赵卫  韦猛  刘俊  舒振杰 《探矿工程》2012,39(3):82-84
利用监控量测数据,结合灰色理论建立隧道洞身位移变形系统。采用尖点突变分析方法,对开挖过程中初支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隧道塌方预测模型。通过杜家山隧道发生的塌方事故与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得出塌方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建立的隧道塌方预测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来指导该类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软基沉降的BP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联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BP神经网络插值方法对灰色数据进行了预处理,进而建立了预测软基沉降量的BP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联合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短期沉降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最终沉降预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5%,且灰色预测时取后期沉降瘦导颇算结果准确度高于取前期沉降数据的计算结果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辛安泉岩溶水系统特征及泉流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振中 《中国岩溶》1995,14(2):122-135
在对山西省辛安泉岩溶水系统及泉流量进行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系统泉流量的多元回归模型、趋势—周期—随机模型、门限自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泉流量,并通过拟合及预测结果,对各种模型功效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8.
卞建民  孙晓庆 《水文》2012,32(2):24-27,20
针对近年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地下水过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采用灰色关联系数及信息熵的熵变理论开展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研究。选取1998~2010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序列数据,在该区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演化方向的信息熵判别模型,揭示该区水资源利用的不均匀性;通过模型计算,1998、2004、2008及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开采量的灰色关联熵分别为3.58、3.65、3.78及3.72,整体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地下水环境处于失稳状态,向着重建稳定态的过程演变。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灰色Verhulst GM(1,1)建筑物沉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建筑物的沉降因素是复杂多样,沉降机理与过程是非线性的,从理论上给出符合实际的建筑物沉降公式很困难,许多安全等级很高的重要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均需进行沉降观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而及时修改设计。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列特征,综合分析了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应用灰色理论关于连续非线性数据列的建模方法,经过二次拟合,建立了能描述高层建筑沉降过程的非等间距灰色Verhulst GM(1,1)模型。该模型经重庆地区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实例验证,能较准确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过程和最终沉降量。表明利用少数高层建筑沉降的观测数据建立非等间距的灰色Verhulst GM(1,1)模型能较准确模拟建筑物沉降过程和预测最终沉降量,其建模方法较简单、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分析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上海市地面沉降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进而以市区和近郊区典型地段的地面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并在某些假定前提下预测了上海市地面最终沉降量及“沉降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