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墒情观测地段有积雪存在时应如何取土测墒?据笔者调查,多数台站遇此情况是采取扒雪照常取土的方式,个别台站是等积雪融化以后采取补测取土方式。由此可见理解执行规范的不一致。笔者更赞同后一种做法,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察右中旗2011年人工观测与GStar-I C型自动土壤水分仪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观测方法存在的差异,为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投入业务化运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前 ,我省国家级农气基本站土壤墒情观测中采用的土钻法 (又称烘干法 )和中子仪法 ,各有优缺点。1 土钻法土钻法是农业气象测墒的传统方法 ,主要用于作物地段观测。其优点是携带方便 ,选点测墒灵活 ,操作技术简单 ,测定结果准确等。其缺点为 :①由于作物地段测墒是定地块、不定点 ,在两次测墒之间 ,若取土点距离较远时 ,不仅会使前后两次测定结果误差较大 ,而且还会使资料的可比性和参考价值降低 ,也不利于农气人员掌握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②在干旱季节 ,土壤比较坚硬 ,取土不仅费力费时 ,而且在取土过程中 ,易使钻杆倾斜 ,取土深度不够 … 相似文献
5.
6.
7.
8.
对2011年3-7月28次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与人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动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相比普遍偏小,30 cm土层数据偏差最小,20、40、50 cm土层次之,10、60、80、100 cm土层偏差较大;10、20、80、100 cm 4个土层自动站相对湿度演变趋势与人工测值较为接近,相关性较好;自动站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土壤水分变化敏感程度较低,其相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波动振幅小.分析结果可为评估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的监测能力及监测数据订正与应用服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站与自动站测墒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铜川气象站2008年9月—2009年8月人工测墒结果和河南产GStar-自动土壤水分探测仪测定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人工测墒与自动测墒结果各层次在秋季表现为正差值,春季正负差值均有,规律不明显,夏季表现为负差值,平均绝对差值在15%~20%之间;秋季0~20 cm差值比较接近,40~50 cm差值有增加趋势,夏季差值随深度有减小趋势;人工与自动测墒差值绝对值在0%~20%之间概率为54%~66%,〉30%概率在11%~14%。应重视自动测墒仪器的校对、订正,为干旱服务提供更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在高空小球测风中,观察者与记录者往往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尽快地整理记录发报,在观测中常用对讲电话。我们以前所用的对讲电话,是将听筒和受话器直接串联在电路里(见附图a)。这样的对讲电话,虽然有一定的通话距离,但声音不大,也不清楚。直流电流直接流过听筒,使用时间一长,听筒就失去了磁性,声音就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