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形及气候对梧州市荔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金水 《广西气象》1995,16(4):22-23,16
通过普查、实地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梧州市荔枝生产的气候关键期、关键要素。分析有利地形小气候对荔枝生产的作用。说明选择有利的地理、地形环境,利用良好的日照、温度条件,对荔枝的防灾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普查、实地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梧州市荔枝生产的气候关键期、关键要素。分析有利地形小气候对荔枝生产的作用。说明选择有利的地理、地形环境,利用良好的日照、温度条件,对荔枝的防灾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形成居室内的小气候的气象要素有温度、湿度、风和日照等,居室内气候环境影响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 ,形成居室内的小气候的气象要素有温度、湿度、风和日照等 ,居室内气候环境影响人的健康。要想有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适当的温度、湿度十分重要。气象专家认为 :人的体感并不是受温度和湿度气象要素的单纯影响 ,而是受两者综合影响。通过实验测定 ,最适合人体健康的居室温湿度 :夏天温度为 2 3~ 2 8o C,湿度为 3 0 %~ 60 % ;冬天温度为 1 8~ 2 5 o C,湿度为 3 0 %~80 %。在这个范围内有 95 %以上的人感到舒适。如果居室装有空调时 ,温度应为 1 9~ 2 4o C,湿度为 40 %~ 5 0 %时 ,人感到精神状…  相似文献   

5.
居室小气候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士良 《贵州气象》2001,25(2):44-45
人的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的。居室小气候直接影响到每位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人类从古代凭巢穴而居发展到今天的高楼大厦。如今建筑物及有关设备已能创造出比较舒适的室内小气候 ,但城市室内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理想的居室小气候应该是温度和湿度适中 ,空气流通 ,污染较轻。据测定 ,在湿度和通风正常的情况下 ,对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 1 8℃。人的工作效率最高的环境温度为 1 5~ 1 7℃。一般而言 ,冬季使人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 3 0 %~ 40 % ,而夏季为 3 0 %~ 70 %。通过观察和调查 ,发现了人体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综合感觉 ,…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污染气象评估业务现状分析,规划了小气候资料订正系统的结构,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特点。通过应用表明,系统性能良好,能高效地完成小气候资料的延长订正工作,为气候论证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邦琨  陈官文 《贵州气象》1998,22(5):13-16,25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用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2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污染气象评估业务现状分析,规划了小气候资料订正系统的结构,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特点。通过应用表明,系统性能良好,能高效地完成小气候资料的延长订正工作,为气候论证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挑一茶复合茶园和纯茶园内小气候特征及其对林下劳动者人体舒适度影响的讨论,结果表明:与纯茶园比较,盛夏晴天桃茶复合园内光强减弱1/3,气温降低0.5~2.5℃,空气温度提高1%~5%,风速减少0.1~0.3m·S~(-1)。劳动者的不适指数减少2~5,在桃茶间作园劳动的工人一天中感到“极不舒适”的时间减少3小时。上述结果,对提高劳动效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夏季民宅小气候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铁元  廖移山 《气象》2002,28(2):25-28
以2000年武汉盛夏季节46天不同楼层4个房间的温湿观测记录为依据,初步分析了居民住宅楼室内温度、湿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描述了因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同等原因面临 城南北朝向房间的差异和顶楼与非顶楼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室内温湿度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数值模式出发,回顾了数值模式中考虑地形影响的处理方法和模式地形构造方法,数值模拟地形对降水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从而获得数值模式中地形处理方法及数值模拟地形降水特征及机理的认识。在数值模式中合理地考虑地形影响,提供更为真实的模式地形,将有助于提高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从而提升天气预报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蔬菜种植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用1989年11月至1990年4月、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武汉农业气象试验站塑料大棚小气候观测试验资料以及同期大棚外相应的气象资料,对塑料大棚温度、湿度、地温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塑料大棚的保温、保湿和地面增温效果是较为明显的;通过大棚内外气温拟合方程,可预测塑料大棚内的积温,进而预测大棚蔬菜生长发育期;在武汉地区晴天大棚通风时间大约在10时左右。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田间小气候特征与生产潜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度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_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但根据当年的光、热、水条件和生产水平要素估算,生产潜力可达13558.5kg/hm~2。  相似文献   

14.
林甸湿地与所在区域4-9月小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湿地生态环境、气候考察及2001~2002年4~9月林甸湿地2年的实时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湿地与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和时间变化等规律,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盆地地形与天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吐鲁番盆地地形对吐鲁番天气产生影响的物理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揭示高温、降水、大风等天气形成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温室小气候数据和西瓜膨大期裂果数据,考虑了适宜西瓜生长的气象条件,选取了与温度和湿度相关的10个气候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筛选与裂果数量相关性较高的主导气候因子,分析山东省昌乐县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与室内小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西瓜裂果数量与夜间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夜间小时最大湿度差呈正相关,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气候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达到0.404,验证样本模拟裂果数量与实际裂果数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6.8个,表明利用温室大棚夜间最低气温和夜间小时最大湿度差可以较好地模拟温室西瓜膨大期裂果灾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龙江沿岸垂直气候分析和花椒生长的实地调查以及栽植试验,将该地花椒的立体种植划分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其适宜的品种,以期每个层次栽植的花椒尽可能充分利用该层次的气候资源,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绿洲边缘夏季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观测的资料,分析了夏季金塔绿洲边缘的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作为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白天绿洲边缘的垂直运动仍然是以上升气流为主,并且其小气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中午前后绿洲边缘的总辐射最大值在1000W.m-2左右,净辐射>700W.m-2;在白天,仅有个别天数的感热通量超过100W.m-2,最大值仅为150W.m-2左右。在整个观测期,有超过70%的天数出现负感热通量。而Bowen比在±10-1量级,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差额较大,约28%。  相似文献   

19.
朝阳县是辽宁省的重点棉区,植棉历史悠久,为本省积累了丰富的植棉经验,但品种单一,技术老化,产量低而不稳,管理繁琐,与当今高速发展棉花生产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因此,我们根据气候相似的原理从山西引进了高产适宜简化栽培管理的3008棉花,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进行栽培试验,并与辽棉10号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其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比较显著,深受棉农欢迎。本文进行了农田小气候分析研究,从而为朝阳县推广棉花简化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与沙尘日小气候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06年8月13-31日近地层微气象资料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晴天与沙尘日个例,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对比分析了晴天与沙尘日沙漠腹地的小气候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晴天气温、地温日变化幅度均大于沙尘日,各深度地温极值出现时间滞后于沙尘日;晴天夜间近地层存在逆温,沙尘日具有等温性;晴天夜间比湿较大,白天较小,沙尘日夜间比湿变化平缓,在沙尘暴发生时,比湿急剧增大,并有弱的逆湿现象存在;沙尘日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比晴天明显偏小,向下长波辐射却大于晴天,但潜热变化差异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