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震波形震相分析,展示乌鲁木齐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波形震相特征,找出快速判定震相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大震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2.
熏烟记录地震仪具有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模拟记录地震失真小,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当今地震仪器发展到拥有数字化地震仪对地震进行监测的今天,国内外仍有不少地震台使用着它。但对于拥有熏烟记录地震仪的台站来说,熏制图纸却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为了提高台站的观测质量,减轻台站同志的工作强度,改善工作条件,特研制了地震图纸自动熏烟机。  相似文献   

3.
国家地震局分析中心研制成功DZB-I型地震仪自动标定器,可对地震仪进行脉冲标定和对放大器—记录笔系统的幅频特性作分段标定。 该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在地震仪正常运转过程中,只要输入一个指令或启动按钮即可完成脉冲标定和从4秒—0.02秒25种不同周期的分段标定。该机设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海底地震仪(OBS)测量海底运动的精度,在海底对地震仪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夯为两部分:(1)求出记录数据与地震检波器运动有关的仪器传递函数;(2)求出因地震仪的存在对海底运动的影响。利用—已知的宽度为τ秒的方波序列组成的电信号,输入地  相似文献   

5.
魏斌 《内陆地震》2003,17(3):276-28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喀什地震台,新疆喀什844000)中国地震局“九五”数字地震台网建设之前,我国的地震观测主要是用模拟地震仪进行的。模拟记录资料为地震学家开展地震定位、地球内部结构、震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推动了近代地震学的发展。地振动的频带很宽,从周期104s的固体潮到10-1—10-2s的微震和极微震,周期跨越了6个数量级。模拟记录地震仪的频带较窄,动态范围不大,即使配备上短周期、中长周期、长周期等不同频段的地震仪,其记录频带范围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95-01-01”项目对地震观测仪器进行…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9日17时41分23秒,石棉县境内发生一次4.2级地震,仪器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9°02′;东经103°13′,石棉地震台测震记录ts-tp为2.7秒.截至10月13日11时,石棉单台记录仅有ts-tp到时差1.6、2.4秒的0.8和0.5级地震各一次.经现场实地考察,宏观震中烈度为Ⅳ度.经调查,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佘山地震台于1979年6月安装了763长周期地震仪,该年8月13日—14日记录了第一张地震图,至今已有十多年。仪器本身逐渐稳定,图面质量逐步符合要求,并很快应用于地震分析工作。在每五日拍发的国际电报中,从1979年底起已使用了763地震记录图的部分资料。在十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763长周期地震仪的维护和使用摸索出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勐腊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14年11月7日新不列颠地区M_S6.2地震的震相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昆明、中甸地震台的记录进行对比,提出了新不列颠地区地震的记录特征、分析难点和注意点,以及这类地震的PKPPKP震相的特征,避免将一个地震的PKPPKP震相误分成另一个地震的P震相。  相似文献   

9.
对长清地震台体应变仪2016~2020年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长清地震台体应变资料固体潮波形光滑、周期明显,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态以阶跃和震荡型为主,但年零漂与年变幅较大。对其映震能力进行分析,认为长清地震台体应变仪对全球7级以上地震均有记录,记录到的最小地震为2.3级,最远震中距为19 295 km。推导出长清地震台体应变仪映震能力公式为M=1.818 logD-1.527。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成正比,与震中距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分析讨论了JCZ-1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在武汉地震台观测记录的典型特性,并与该台短,中、长周期模拟地震仪的同步观测资料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地震震相记录清晰,丰富。应用JCZ-1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能有效地提高地震台的地震监测能力和全球大震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重叠地震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95年4月21—23日菲律宾地区连续发生5次Ms≥7.0的地震时,地震波叠加在一起,佘山地震台利用台上各类性能的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进行分析,以求得各次地震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一套三分向检流计记录地震仪。仪器系统是按世界标准地震仪台网(WWSSN)长周期地震仪特性设计,并在北京、牡丹江、乌鲁木齐、佘山、泰安等地震台运转了一定时期,获得了许多过去的仪器记录不到的宝贵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平武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近震震级及定位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作为地震定位参考标准,对平武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近震,尤其是汶川"5·12"地震序列定位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平武单台数字地震仪记录得到的测定结果与《四川省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里给出了台站可以简单应用的偏差评估值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级地震,极震区地震烈度Ⅸ度.布设在西克尔水库、伽师、巴楚强震固定地震台获取了该震的加速度记录。各地震台震中距分别为25km,47km、113km,记录到最大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为85.39cm/8/8、50.71cm/s/s、76.03cm/s/s,反应谱的卓越周期为0.45—0.51s.对一次余震也作了介绍,同时提出几个问题供地震学者、地质学家及地震工程人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孕震区周边地块上的临震预滑和震颤现象,对破坏性地震预测有一定前兆意义,是值得地震学界关注的问题。选取2008年5月12日汶川M_W 7.9地震发生前,临夏和湟源地震台分量应变仪记录与临夏、恩施和西安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以及临夏和周至地震台深井水位仪记录,分析发现,在临震前数天至数小时,上述各地震台不同学科观测仪器均记录到一些"跃变"和"震颤"震相。文中试图以颗粒物理原理,来认识不同距离、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观测仪器在临震前相近时间段内记录的低频和高频震相,可能是不同地块在临震前发生预滑错动后激发的预滑震相Xp和地下气体在裂隙内流动激发的震颤震相Tp。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5月8日03时至主震发生,各地震台所处地块在相近时段内逐次发生次数不等的预滑错动,其中1—2次较大错动可在噪声背景中被识别;各地震台预滑错动方向指向或背向主震震中。据此认为:汶川M_W7.9地震前,上述各地震台所处地块在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力链驱动下,发生指向或背向主震震中的临震预滑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山东地震台网的泰安、嘉祥等8个地震台的64、65和 DD-1型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647次地震,计算了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地震震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三种仪器计算的水平向震级比垂直向震级略偏大,平均震级偏差Δm<0.1级。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爆发了Mw7.0级大地震.震中附近的宽带地震仪记录在1月10—1月12日观测到了显著的“震前扰动”现象.扰动信号的周期为3~10秒.北美大陆的宽带地震仪也记录到了类似的扰动信号.海地大地震“震前扰动”发生期间,加勒比海域及周围海域没有发生任何海洋风暴.海地大地震的“震前扰动”是由某种非台风因素引发的.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地震传输台网,担负着日常地震的监测和大震速报工作。台网的监测能力,除子台分布合理外,还依赖于设备的配套。西昌传输台网的子台均为1秒短周期垂直向地震仪。当网内发生M_L≥2级(RΔ<100km),网边发生M_L>3级(RΔ>100km)时,1秒短周期地震仪的记录都限幅(出格),震相不清,分析困难,影响震级及其它参数测定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地震台上设有DD—1型短周期地震仪。多年来已取得不少可贵的地震资料。这种仪器与电流计光记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直观可见,便于迅速地发现和处理所记到地震。这对地震速报,震情监视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由于DD—1仪器记录笔在记录时笔尖与记录纸面存在着摩擦,虽说记录笔固有频率较高,可是由于记录笔线圈转动惯量较小,记录笔杆较长,因而克服摩擦力矩能力较差,不可避免地对小振幅记录造成失真。这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白银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趋势变化的分析,发现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均出现了趋势变化异常,认为该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能够很好地记录到当地的地壳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