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下白垩统的扎赉诺尔群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扎赉诺尔群可划分为1个超层序,形成于凹陷断陷发育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Sq5)。进而在层序框架内对沉积体系和生、储、盖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储集层有利发育区带。指出各个断阶带、斜坡带沉积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砂体和超层序的退积型层序组(Sq2、Sq3)发育的湖底扇砂体是油气良好的储集场所,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凹陷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岩心以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TSq1-TSq3)、5个二级层序(Ⅰ-Ⅴ)、8个三级层序(Sq1-Sq8);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其中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Sq1层序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Sq2层序的南部和Sq5层序的北部;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Sq3、Sq4层序中尤其发育,并在Sq2层序的北部也有所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Sq2、Sq3和Sq4层序的洼陷带;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各层序的洼陷带。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凹陷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呼和湖凹陷白坚系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TSq1-TSq3)、5个二级层序(I-V)、8个三级层序(Sq1-Sq8),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依据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q1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层序Sq2相当于南屯组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等沉积体系。Sq1层序在凹陷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Sq2层序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周围发育沼泽相。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下白垩统沉积充填演化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乌南凹陷下白垩统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以断裂坡折带为界,乌南凹陷可划分为西缘陡坡带、东缘斜坡带、乌南次洼带、乌中低凸起、巴彦塔拉断裂带等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对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沉降史的分析,下白垩统可划分为裂陷初期、裂陷早期、裂陷中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发育火山岩-冲积扇盆地层序、冲积扇-浅湖盆地层序、深湖-半深湖盆地层序、半深湖盆地层序和浅湖盆地层序,各二级层序的发育演化和沉积相构成受构造演化的控制。东缘斜坡带和巴彦塔拉断裂带附近是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6.
郭少斌 《现代地质》2006,20(3):473-479
采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桃园—大平房地区东营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把该区东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地层旋回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5.625~25.510 m,且其主要受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偏心率控制。据此,采用F ischer图解法,求取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指导层序的正确划分。根据单井相、地震相和砂体形态等综合研究的结果,确定Sq1为扇三角洲沉积,Sq2和Sq3为河流相沉积,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据对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测井、岩芯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Es3^3亚段划分为三个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自底往上,Es3^3I层序发育辫状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Es3^3ⅡEs3^3Ⅲ层序则以扇 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由沉积层序的区域对比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建立起了前梨园地区Es3^3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储集岩层置于等时界面限定的沉积层序中进行划分和对比,可精确地解释砂体的成因及其横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摘要: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层序结构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的层序类型、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1层序为初始裂谷期湖泊层序,发育冲积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 SQ2层序为裂谷高峰早期湖泊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3层序为裂谷高峰中晚期湖泊层序,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浅湖、深湖等沉积组合;SQ4层序为裂谷后期过渡层序,发育半深湖一深湖,大型长轴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层序的结构特征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邓海 《世界地质》2013,32(4):808-819
以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 2 个三级层序和 8 个四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划分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等 4 种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乌南次凹西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分布在东部缓坡带,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中心的深湖相中,而湖泊沉积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的侧翼。从乌南次凹西部断阶带到凹陷中心,沉积相由近岸水下扇逐渐变为深湖--半深湖沉积,乌南次凹东部缓坡带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东西成带的格局。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钻井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包括单井岩心沉积相分析、单井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联井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结合地震层序分析,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段(Es3)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可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重力流体系、扇三角洲体系.综合前述特征,文东地区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特征表现为:SQ3在文东斜坡带上发育浅湖相,局部地区发育重力流沉积;东侧发育扇三角洲体系,并逐渐退积.SQ2-SQ4文东斜坡带上主要发育湖泊体系(滨湖、浅湖、半深湖和盐湖)与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东侧主要为扇三角洲体系,规模较小.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学特征分析,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扇三角洲砂体、重力流砂体是文东地区有利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11.
兰州-民和盆地河口群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州-民和盆地河口群形成于早白垩世,其间充填了巨厚的陆源碎屑物,碎屑物的组合内容和方式反映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体系占主导,盆地地层层序具有退积型。加积型,进积型叠置的变化旋回,显示了全韵律的特点。代表了构造旋回幕的产物。根据盆地的发展演化特征和层序界面的确定,初步建立了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同时阐述了盆地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近岸浊积扇相、远岸浊积扇相及湖泊相。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浊积扇,在盆地缓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在盆地深洼带主要发育远岸浊积扇和风暴岩。  相似文献   

13.
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厚 《沉积学报》1997,15(3):18-22
本文根据沉积、古生物及地震资料对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把下白垩统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准层序的叠置方式,准层序组有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本区下白垩统可以划分9个准层序组,以退积型准层序组最为发育。苏红图-银根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著变化,从早到晚先后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浅湖和深湖相沉积,并在深湖相暗色页岩中夹有浊流和泥石流沉积,为退积型湖进层序。早白垩世晚期则由滨浅湖相演化为滨湖沼泽和河流相沉积,为进积型湖退层序。本区的湖侵体系域浅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是重要的烃源岩。低水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层序以加积型为特征,即下部为扇三角洲平原,中部为扇三角洲前缘,上部为前扇三角洲。反映了该区处于活动盆地边缘,湖水由浅变深,扇三角洲相应后退,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集作用不可低估。高水位体系域的滨浅湖滩砂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而湖侵体系域的深湖相泥、页岩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滨湖沼泽相泥岩均可作为区域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早白垩世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接受了商水期、永丰期和巴村期的一套陆相湖盆沉积,主要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和较深湖相。这套地层可以划分3个层序,构成一个构造层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直接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和发育。层序的演变反映出本区经历了3次湖平面的升降,同时反映出构造对层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主要目的层侏罗系埋藏深,构造形态简单,岩性油气藏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综合利用腹部地区钻井和地震资料,建立起了该地区侏罗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把侏罗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Sq1—Sq6)。研究认为,与具坡折带陆相断陷湖盆层序模型相比,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层序形成于坡折带不发育或异常平缓的古地理背景下,因而其形成的层序特征也表现出独有的平缓地形特点,且突出表现为不整合面全盆范围内分布,无法依据坡折带划分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厚度薄等特点。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不同的影响,该6个层序形成于3种不同的古地理沉积背景中:潮湿气候平缓斜坡背景(Sq1、Sq2、Sq4)、潮湿气候缓斜斜坡背景(Sq3)、干旱气候平缓斜坡背景(Sq5、Sq6),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层序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古龙地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通过古龙地区登娄库组的构造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综合研究,对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特征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坳转换期,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和晚期、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和晚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对应4个三级层序(Sq1-Sq4); 古龙地区登娄库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 登娄库组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演化,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沉积充填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早期(Sq1)和晚期(Sq2)下部地层受断陷作用控制,沉积充填特征符合陆相断陷湖盆沉积演化模式; 断陷盆地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和晚期(Sq4)地层具有坳陷层序地层特征,其中萎缩阶段晚期(Sq2)上部和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早期(Sq3)属于坳陷盆地"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坳陷盆地孕育阶段晚期(Sq4)发育干旱背景下的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是青海油田公司的主要采油区 ,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根据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 ,对区内下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 ,共识别出 15个三级层序 ,4个超层序。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 ,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 ,并揭示出这 4个超层序中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冲积扇、低水位期湖底扇、辫状河流相以及下降半旋回扇三角洲相中的砂砾岩是红狮凹陷下第三系有利储集岩的分布区 ,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暗色泥岩是该区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