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秀如 《福建地理》2004,19(4):28-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大量存在,研究和建立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便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又一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基层工作实践,通过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就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大量存在,研究和建立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便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又一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基层工作实践,通过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就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施开放  刁承泰 《热带地理》2012,32(3):269-27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实潜力估算为量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基础,同时也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筹措提供客观依据.文章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对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现实潜力估算的基础上,引入流转现实潜力估算模型,估算流转现实潜力并对其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永川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实潜力(S)为546.62 hm2.S≥40 hm2的乡镇有4个,25 hm2≤S1< 40 hm2的乡镇有7个,10 hm2≤S1< 25 hm2以及S< 10 hm2的乡镇均为6个.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和交易行为在重庆市绝大多数小城镇隐形地进行。为推动该市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多层次、多样化、管理不规范的现状特征,并对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影响评价。最后,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2003—2013年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是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而城镇化则是中等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相较于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对中等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更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较强,而对中等发达地区则较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土地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文章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的条件、要求和理论依据,提出并阐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一进入市场的"双轨制"和直接进入市场的"三方制"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助推农村发展经历了深刻转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及功能逐渐多样化和非农化,由此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地类辨析、演变规律及驱动力探讨等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围绕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结构及功能,农村居民点用地空心化以及用地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与经济发展及农户生计变化息息相关。都市郊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就地非农就业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多样化以及功能和景观的非农化,传统农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废弃和景观的空心化。当前,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研究内容看,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仍以现象描述和解释为主,未来应逐渐向实践应用拓展和深化,并加强微观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创新。在微观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演变模式提炼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演变规律及驱动机理,提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方向,将凸显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政策出口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志慧 《西部资源》2015,(2):159-16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建设用入市迫在眉睫,合理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价值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关键。本文以常用的土地估价方法为切入点,探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价值评估中估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婧  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40-1448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现象、耕地流失及城市建设用地保障不足的用地现实,本文对国内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深化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解决现实用地矛盾、正确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践行健康城市化之路提供参考。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过程与特征、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模拟预测方面进行了多尺度、多地域的综合性与典型性研究,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耕地的占用,并提出了一些致力于城市用地增长调控的对策与方法。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法、RS/GIS技术、灰色系统分析法、MAS/CA模型等。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调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及当前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未来的建设用地变化研究应逐步向城市与乡村相结合领域转型,研究方法将由一维逐渐向二维、三维甚至多维拓展,并据此为国家制定和完善土地管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未来应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增长边界控制,以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过速扩张。实现精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不能没有同时也不能再生,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土地是需求量不断增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做得好坏关系到我们未来发展的速度。本文在本着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必要性、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介绍,遵循党的十七届十八届会议精神,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行法律法规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完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农户层面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层面研究对解析人地关系特别是农户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凸显的优越性与实践性收到学界的广泛推崇,成为当前学者研究农村发展与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本文对国内外农户层面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宅基地流转的讨论对象与研究热点差异明显,研究方法与视角等也略有差异。国外学者对宅基地流转研究的关注度尚不多,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 年代以前,研究多基于农户层面的问卷调查展开,偏重对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行为,流转区位选择,流转与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展开;国内学者对宅基地流转的关注日益提升,研究内容涉及流转中农户权益保障的政策讨论,农户心理与行为响应分析,农户需求与收益分配研究,流转政策实施评价等方面,研究以经济地理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探求农户需求与保障农户权益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大量运用调查数据展开实证讨论。今后研究应加强对流转过程中各个主体需求的讨论,并注重对农户生存与经济、社会与精神等需求层面关注,加强地理空间信息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的研究,加强对农户模型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系统运用与校验。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该文分析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论述了国内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存在缺乏理论研究、规划内容不统一、规划基础资料不足及缺少规划实施后评价等问题。小尺度研究将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总体趋势,未来应加大试点村的规划编制,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布局优化,推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的完善和成熟,促成国家制定统一的规划规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沙尘天气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尹晓惠 《中国沙漠》2009,29(4):728-733
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对沙尘天气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非常重视对沙尘天气动力机制的分析,广泛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贯强调对沙尘天气发展趋势的预测,不断尝试对沙尘天气灾害与防治的探索。随着对沙尘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明确了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地和移动路径,对沙尘天气形成机理与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沙尘天气的预报、预警及其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建立有效的沙尘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沙尘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强化对关键区域沙尘天气预警预报与综合防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来源、基本概念、评价框架和研究计划。介绍了国际土地质量指标研究计划中提出的养分平衡、产量差额、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与利用多样性、土地覆被、土壤质量、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水质量、林地质量、牧草地质量、土地污染等11项土地质量指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有关部门在土地质量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方国家近20多年来乡村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回顾与总结:①乡村景观变化;②乡村景观感知;③乡村景观保护;④乡村景观评价;⑤乡村景观规划;⑥乡村景观中的性别研究.总的来看,欧美乡村景观研究融合众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围绕乡村发展中面临的生态与文化危机,从多个视角进行探讨,尤其是对景观的社会、文化解释以及人的行为研究近年来明显增多,扩大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值得我国学者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开展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既是对土地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深化,也是对城市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总结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发展、内容、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多出自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延伸,或为某一领域的一部分,而其自身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主要从承载主体、承载对象和影响因素3个视角探讨了与城市土地承载力相关的内容,重在分析和评价城市各类土地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数理分析、模型方法、指标体系等被普遍采用,但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和城市特点有所不同,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在实践层面,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际应用还很薄弱,但其指导作用已经凸现。研究认为,城市土地承载力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再到实践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当侧重于完善城市土地承载力自身的研究体系,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功能分区研究和预警研究,建立城市土地承载力状态与土地政策调控的互动机制,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 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聚落地理学重要分支的乡村聚落地理学重新受到关注。了解乡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掌握其研究趋向, 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 也是促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进展, 认为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中国借鉴;然后简单分析了中国乡村聚落研究进展, 并从乡村聚落生态、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演化、乡村聚落发展问题、乡村聚落综合研究等4 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 在分析国内外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聚落演变趋势预测研究;中国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乡村聚落的模式研究;中国不同地貌形态区乡村聚落的研究;新聚落的构建研究;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南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及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功能的认知,分别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数法对海南省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据此划分地域类型,并提出集约利用模式。海南省各市县城镇用地集约水平呈现南北分异格局,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投入水平等经济因子是强化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表现为西高东低格局,历史发展基础是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中部市县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与区位条件较差,其城乡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普遍较低。提出了土地市场导向、城乡增减挂钩、"控增逼存"、产业-用地协调增长4种集约利用模式,各市县应依据主导因素,选择不同模式来促进其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分类引导海南省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