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湿地植被生物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湿地植被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生物量测算方法主要是通过样方调查,采取收割法等方法;遥感估算法是借助遥感影像某些波段对湿地植被的灵敏反应,再配合典型的样地调查和GPS定位进行。在这两类方法的基础上,均可依据长时间序列的基础资料(实测资料、影像资料等),建立生物量的计算公式,以便进行类比或预测。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湿地生物量测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将传统典型样方调查及实验室分析与遥感估算技术(分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不断融合,不仅可以及时掌控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而且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的定量测算提供重要参数,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以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湿地研究源远流长。现代湿地科学发源于湖沼学,中国湿地科学历经60 a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从学科定义和分支、研究对象和内容、应用领域概述了湿地科学的学科体系,从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态水文与水资源、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湿地监测等方面评述了中国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并据此提出了未来优先研究领域。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赋予湿地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中国湿地科学研究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已经跻身于国际湿地科研队伍前列。  相似文献   

3.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连通对于湿地稳定性自维持极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对水文连通受损的响应机制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科学问题的相关进展。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具有尺度特征,从群落—生态系统、从局地到区域,其主导影响因素不同。水文连通被阻断,会导致沉积过程改变,进而改变湿地微地貌特征;水文连通可以通过改变生物生境进而影响生物定殖、扩繁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生物觅食与繁殖更趋向选择连通较好的湿地斑块,水文连通的丧失将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完整的水文连通能够促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水文连通与生物地球化学连通的耦合,是驱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流转和功能发挥的主要营力。未来关于湿地水文连通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应着重关注构建湿地水文连通评估方法、水文连通与湿地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多重胁迫下水文连通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作用机制和基于水文连通调控的湿地恢复与保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 .《湿地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湿地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湿地科学》定位于同国际接轨的反映湿地学科前沿的学术类精品期刊,发表国内外有关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资源,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功能、湿地生态工程、湿地恢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设有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  相似文献   

5.
<湿地科学>的创刊是标志中国湿地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从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湿地科学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首先,回顾作者多年来从事沼泽湿地的研究历程,从对早期研究普遍沿用但不适用于中国沼泽的一些国外理论产生质疑,到在大量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关于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沼泽区域分异规律、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沼泽分类与沼泽生态建设等基本问题的新的理论和观点,指出新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目前湿地科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文章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过程的复杂性,湿地研究的多学科性、边缘交叉性,为湿地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将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湿地科学体系.第三,<湿地科学>面向国际,为国内外湿地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将通过刊登富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办刊风格,为推动学科发展,建立和完善湿地科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连通对于湿地稳定性自维持极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对水文连通受损的响应机制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科学问题的相关进展。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具有尺度特征,从群落—生态系统、从局地到区域,其主导影响因素不同。水文连通被阻断,会导致沉积过程改变,进而改变湿地微地貌特征;水文连通可以通过改变生物生境进而影响生物定殖、扩繁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生物觅食与繁殖更趋向选择连通较好的湿地斑块,水文连通的丧失将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完整的水文连通能够促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水文连通与生物地球化学连通的耦合,是驱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流转和功能发挥的主要营力。未来关于湿地水文连通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应着重关注构建湿地水文连通评估方法、水文连通与湿地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多重胁迫下水文连通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作用机制和基于水文连通调控的湿地恢复与保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观测结果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科学预测和制定合理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观测始于16世纪对湿地的利用,至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球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立为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地区湿地观测的水平、具体内容及指标不同,北美及地中海地区湿地观测水平较高。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历史、观测内容和指标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要在观测网络的建立、指标体系完整性、先进技术和方法引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1)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3)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4)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湿地生态价值评估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已有工作进行总结,有利于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明确后续研究方向。应用文献计量与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1975年以来国内外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的相关文献,对该领域研究从总体趋势、主要研究力量、学科演变过程、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特点,并结合知识图谱对分析结果进行直观展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研究的关注重点:(1)加强国际合作;(2)提高经济模型的应用能力;(3)加强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融合;(4)提高价值评估结果对相关决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学》2013,34(5):385-406
Researchers have utilized radar reflectivity returns and lightning flashes separately and together to locate convection with tropical cyclones (TCs). Most studies utilizing both datasets have examined TCs over the ocean, while landfall observations have been limited to a few TCs. This study employs a GIS to delineate regions of high radar reflectivity values within 45 landfalling TCs. The percentage of convective regions contained within each quadrant placed relative to storm motion and deep-layer vertical wind shear is calculated. These percentages are then compared to those from previous studies of quadrant-based lightning flash loca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IS-based radar analysis may be identifying TC regions that are electrically active. Both the radar- and lightning-based analyses show that convection shifts from the right to the front of the storm as forward velocity increases. Convection is located left of the shear vector when storm motion is 45-135°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shear vector, and downshear when shear-minus-motion angles are 315-45°. Additionally, storms that became extratropical within 72 hours of landfall had more convection forward of the circulation center and left of the shear vector, and may produce less lightning than the remaining TCs.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浙江梅雨期2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对流天气是浙江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浙江省2011年梅雨期2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9日强对流,主要表现为冰雹和雷雨大风;6月18日强对流,主要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上,前者为西风槽型,后者为大陆高压型,2次过程都对应一支西南急流,显然后者的强度更大.探空和对流指数上,前者上干下湿,不稳定条件和对流指数优于后者.雷达回波图上,前者中高层强回波悬垂,出现"穹隆"结构,强回波平均高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明显高于后者,后者为回波结构致密,低质心高效率的强降水回波.  相似文献   

13.
天气雷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其主要用于监测强对流天气、定量估计降水,是气象部门的重要探测和监测手段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实时回波强度(Z)、径向风速(V)、速度谱宽(W)的回波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的信息,综合使用Z、V、W的图像分析,有利于较准确和及时地监测灾害性天气。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与云南暴雨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与暴雨空间分布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19,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也进一步说明云南暴雨在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2004年7月5日德宏州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子,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泥石流灾害的临阵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大理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分析滇西北地区7次局地小冰雹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雷达产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小冰雹过程受低压系统影响,多数发生在午后,持续时间短;有较有利的热力条件、不稳定条件和动力条件;冰雹出现时雷达反射率因子一般达50dBz以上,回波顶高达13km以上,45dBz的强回波高度达7km,具有穹窿结构,径向速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层逆风区,但是回波持续时间短,变化较快,面积较小,突发性强。  相似文献   

15.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with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is that gage networks are almost always too sparse to provide an adequate spatial coverage of storm‐scale precipitation. Gage measurements are representative only at the measurement site and are biased underestimates of the actual precipitation, mainly as a result of the effect of wind on the gage. Consequently, storm‐scale, real‐time assessments using only gage‐measured precipitation are frequently inadequate. With the advent of the WSR‐88D (formerly NEXRAD) weather radars,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at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s (4 km by 4 km) are now available in real time. These radars use the reflectivity of S‐band (10 cm) microwaves to provide an estimate of precipitation. Unfortunately, reflectivity is a function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raindrops and not their volume. As a result of this and other sources of error, radar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using fixed reflectivity‐to‐rainfall relationships are subject to substantial biases. To provide better high‐resolution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a gage‐radar precipitation compositing procedure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real‐time precipitation assessments. Radar estimates provide the spatial ‘footprint’ of the storm while gage data are used to enhance accuracy. This procedure calibrates each radar separately (since biases usually vary by radar), provides a composite mosaic of multiple radars for regions that lie under more than one radar umbrella, and determines an estimate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alibration.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一台300MHz高频脉冲雷达,对柯林斯冰帽150个测点进行冰厚探测,描绘出15km冰床雷达回波剖面。该冰帽小冰穹最大冰厚125-131m,位于其顶部,小冰穹顶至主冰穹顶脊线上的平均厚度约109m;主冰穹顶部附近50-85m深度处有一被钻探证实为含水界面的雷达回波;小冰穹近乎南北向的冰下地形与该岛北方台地地形相似。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09年8月12~14日大理州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基础上,还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风廓线雷达资料探讨了强降水发生前风廓线雷达各项产品的表现,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其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上的两高辐合区和700 hPa上的切变线;强降水出现前各物理量特征表现明显;风廓线雷达资料中信噪比与强降水对应关系非常密切,垂直速度的变化对强降水有一定预示作用,强降水出现前水平风随高度存在多层切变且切变层次突然增多并抬升。  相似文献   

18.
Wetlands in the Upper South East (USE) of South Australia yield a range of values to their owners and to the wider community. One such value is that generated by duck hunting in the region. Wetland owners receive private benefits from hunting fees, while hunters gain a non-monetary consumers' surplus. These non-monetary benefits received by duck hunters through their enjoyment of hunting in wetlands are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paper.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se values, a 'travel cost' survey of duck hunters participating in an organised shoot held by Wetlands and Wildlife in February 2000 was undertaken. The extent of the private recreation benefits so estimated is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potential to stimulate the provision of wetlands for both private and soci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19.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森林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逐渐成为湿地科学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在介绍当前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义和分布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类型、机理和价值评估方法,旨在加强人们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并为森林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湿地价值及其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邓培雁  陈桂珠 《湿地科学》2003,1(2):136-140
当前,全球湿地正处于退化和丧失的威胁之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湿地价值认识的不足。通过对湿地价值的来源、基本特征、有关利益群体及不同生态尺度下湿地价值的差异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