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东戈壁钼矿位于北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增生带内,是新疆探明的第一个特大斑岩型钼矿床.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斑岩体为隐伏斑状花岗岩体,属S型花岗岩,在斑状花岗岩体中可见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金属矿物矿化,岩体侵位深度相对较深.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增生带具良好成矿条件,区域上找矿潜力巨大.因此,研究东戈壁钼矿床斑岩体特征和成因,对该成矿带内寻找同类型钼矿床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雁来岭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内已探明的秋树湾铜钼矿区的西侧外围,为一新发现的隐伏钼矿·区内钼成矿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黑云母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都发现了钼矿体,具斑岩型-矽卡型矿床特点.钼矿体呈透镜状,其形态、规模、赋存部位受控于矿区南部的向斜构造,在矿区东部(向斜构造的核部)及其外围有进一步找到该类型...  相似文献   

3.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外检查和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陈南沟钼矿属于与老君山花岗岩体有关的热液矿床,燕山期红岩寨花岗岩体边部及其外接触带是钼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北东向小型构造对辉钼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次工作完善了与花岗岩基有关的热液矿床研究,对栾川矿集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新鹏 《岩矿测试》2018,37(5):572-579
福建霞浦大湾钼铍矿床产于火山岩区,但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为查清矿区隐伏的钠长石化碱长花岗岩与钼铍矿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碱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研究,获得年龄结果为93. 0±0. 6 Ma,与矿区的辉钼矿成矿年龄(92. 2±1. 3 Ma)一致,表明碱长花岗岩与钼铍矿成矿作用时空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活动可能为矿区钼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结合区域上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本研究认为福建省燕山期岩浆活动时代与钼铍矿成矿时代都具有从西向东逐渐变新的时空分布规律,钼铍矿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为燕山期华南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福建省南靖县南坑钼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与文宾山组接触带,主要产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受缓倾斜的石英脉和网脉状石英细脉控制,矿石类型为石英粗脉型和石英细脉型。该钼矿床具有弱磁异常,原生晕、次生晕异常发育,钼次生晕异常在深部见矿效果较好;与钼矿体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和硅化,找矿标志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白楼—下楼断裂带、晚三叠世文宾山组、云英岩化、硅化及物化探异常,以上认识对区域寻找类似钼矿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之斑岩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哈密市南110 km,为荒漠戈壁区,隶属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多金属成矿带。钼矿体赋存于斑状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浅变质碎屑岩中;侵入岩主要有浅肉红色斑状花岗岩(隐伏岩体)、花岗斑岩脉、细粒花岗岩脉三种,控矿岩体为隐伏斑状花岗岩,属华力西晚期第二次侵入。本文对东戈壁矿区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  相似文献   

7.
萑香洼大型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台隆五丈山花岗岩基西南部中元古界能耳群火山岩中。矿区主要发育金矿化,少量的钼矿化。其中金矿体主要产于NW向和近EW(NWW)向断裂带中,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少量石英脉型,蚀变自矿体中心向外具分带现象,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钾硅化带、青磐岩化带。钼矿化主要产于靠近五丈山岩体的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中,并被F8断裂错动破坏,和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穿切。辉钼矿化整体较弱,多呈粗粒,浸染状、团块状或辉钼矿-石英细脉产出。为了探讨金、钼矿化之间的关系,确定二者是否是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作者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辉钼矿和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钾长石分别开展Re-Os同位素和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辉钼矿的Re-Os年龄为155.0±2.2 Ma,钾长石Ar-Ar坪年龄为133.2±1.3 Ma,分别与区内晚侏罗世五丈山花岗岩体、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相近,分属于不同期次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事件。结合区域构造,矿区钼矿化和金矿化分别对应于晚中生代伊佐奈歧板块俯冲弧后陆缘环境和之后的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平和包围山钼矿床成矿岩体、赋矿火山岩及辉钼矿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包围山深部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8.1±1.1)Ma,容矿围岩-石帽山群底部凝灰熔岩成岩年龄为(104.6±1.1)Ma;矿体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95.2±1.5)Ma。辉钼矿中Re的含量指示成矿来源与壳幔物质混合或幔源物质进一步演化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包围山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与125~92 Ma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机制有关。受该期区域伸展构造背景的影响,上杭-云霄成矿带下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诱发了平和包围山一带岩浆-热液-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0.
大营子岩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多年来因发现碾子沟钼矿床而广受关注。通过研究发现,大营子花岗岩无论是野外空间产状、岩相特点及含矿性,还是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内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边缘的正长花岗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了该岩体实际上是一个多期岩浆侵入的复合岩体。整体上大营子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铝、富碱、低镁、贫钙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i,亏损P元素。稀土元素组成总体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显著。其中,边缘相正长花岗岩比中心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更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低的微量元素U、Ba和Sr。边缘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7.6±2.8)Ma, 属于海西-早印支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造山晚期或后造山伸展作用诱发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为季家沟钼矿点(床)的赋矿围岩;中心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152.4±1.6)Ma的锆石U-Pb年龄,属于燕山期造山后陆内伸展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环境岩浆作用的产物,为碾子沟钼矿床的赋矿围岩。  相似文献   

11.
长山钼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在以往发现接触交代型铁矿体的基础上,近年来发现了花岗斑岩及斑岩型钼矿。斑岩型钼矿的发现,对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斑岩成矿研究和矿产勘查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步研究长山矿区侵入岩分布、岩石类型、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基础上,发现矿区花岗斑岩呈岩枝状侵入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地表出露面积小于0.01km2,深部揭露最大厚度可达30m,岩石具有高Si,低Ti,K/Na值大,分异程度高,固结程度低的特征。与西藏冈底斯钾质钙碱性花岗岩和含矿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但SiO2含量更高,Al2O3含量较低。综合分析认为,矿区花岗斑岩可能与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密切相关。矿区钼矿具有斑岩型成矿的特点,矿区中西部的深部及区域具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矿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黑山头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内花岗岩形成的准确时间。在研究区内共采集2个花岗岩样品,其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并显现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较高的Th/U比值(0.74/0.77),暗示其岩浆成因——即定年结果应代表了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经测定,在黑山头南采集的两块样品。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5.2±4.4Ma和247.8±4.1Ma,表明研究区内的花岗岩为印支期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花岗岩呈条带状分布在得尔布干大断裂东南侧,形成时期在得尔布干断裂发生之后,岩石云英岩化、孔雀石化较发育,与附近许多斑岩型矿床成矿母岩类似,具有很好的对比性,为该区内寻找铜钼矿床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控矿地质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控矿地质因素的分析,总结出如下认识:(1)河南省钼矿床属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的一部分;(2)在地槽活动带的边缘区的构造-岩浆岩带是钼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3)成矿母岩是主要控矿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4)区域上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是成钼小岩体的母岩,而成钼小岩体又是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董想平 《地质与勘探》2017,53(4):657-666
青海江里沟钨多金属矿床目前是青海境内规模最大的钨矿床,其规模达中-大型,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复合造山系秦岭造山带西段。本文从江里沟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入手,总结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矿体受岗察复式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控制,矿化围绕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向外形成了斑岩型钼矿化-云英岩型钨矿-矽卡岩型钨铜钼矿-角岩型钨矿-脉状铅锌矿的矿化系列,以矽卡岩型为主要类型。其矿床成因为与晚三叠世江里沟复式花岗岩体晚阶段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侵入及岩浆后期热液有关的多位一体矿床,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范家山铜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温泉复式花岗岩天水斑岩夕卡岩钼铜金矿带的核心位置。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范家山铜金矿体主要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附近的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以金铜矿化为主,围岩蚀变为夕卡岩化、角岩化及硅化、绢英岩化等。范家山铜金矿床主矿脉包裹体温度、盐度及H-O同位素研究显示,主成矿流体的盐度(S)为2.0%~11.0%(w(NaCl)eq),均一温度为120~345 ℃,主要集中在150~280 ℃范围,具有中温和中低盐度的特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248.3±1.9) Ma(MSWD=0.67, N=9),表明成矿活动发生在印支早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范家山铜金矿为印支期早期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背景下的夕卡岩型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西沙德盖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找到的一处中型钼矿床。钼矿化在西沙德盖斑状钾长花岗岩株及其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9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222.4~226.3 Ma,等时线年龄为(226.4±3.3) Ma,与赋矿围岩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一致,由此认为西沙德盖钼矿床与斑状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晚期构造_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内蒙古中西部大规模钼矿化发生的时间为印支晚期。古大陆内部张裂构造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少怀 《地质论评》2013,59(5):885-892
福建武平十二排铝矿床是近年来在闽西南地区找到的又一处铝矿床.钼矿化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与新元古界楼子坝群、晚古生界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5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149.7 ~ 152.8Ma,等时线年龄为(151 ±2) Ma,略晚于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由此认为十二排钼矿床与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闽西南大规模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燕山早期挤压隆升(约160 ~ 145 Ma)和燕山晚期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约105 ~90 Ma)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内,其成矿围岩主要为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蚀变的粗粒花岗岩。本文通过对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以及围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成矿成岩的关系及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在195.9~198.5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97.2±1.3Ma,表明桂林沟钼矿形成于早侏罗世。围岩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1.4Ma、201±3.1Ma和198±11Ma,这说明其成岩和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的是,桂林沟钼矿床的形成年龄不同于前人已报导的秦岭钼矿的三个主要成矿期,即238~213Ma、145~126Ma和116~110Ma,其稍晚于第一成矿期。200~190Ma可能代表了秦岭成矿带一期尚未认识的重要成矿事件,对于南秦岭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该期钼矿形成于秦岭印支期碰撞之后,是在造山带垮塌引起的岩浆-热液事件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海苏沟岩体位于大兴安岭造山带南段,岩体中发育有海苏沟钼矿床及小井子北铜钼矿床,目前对该岩体的了解还不完善,成因类型存在争议且对两个钼矿床间差异并未进行探讨.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矿区内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研究.获得海苏沟钼矿床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结果为137.1±0.6 Ma和143.6±0.8 Ma,测得Re-Os模式年龄为143.9±2.9 Ma.小井子北铜钼矿区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26.5±0.7 Ma.海苏沟岩体中花岗岩均属高钾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具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68.81%~77.18%,K2O+Na2O含量为6.80%~8.31%,CaO含量为0.43%~2.88%,MgO含量为0.15%~1.32%,A/CNK值介于0.97~1.07.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N=6.19~10.74,稀土配分呈右倾海鸥型,具有中等铕负异常(δEu=0.37~0.81).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海苏沟岩体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该岩体黑云母花岗岩与钼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海苏沟岩体的成岩及钼成矿作用的时间与西拉沐伦成矿带的第3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时间相吻合,对应当时的构造背景为构造体系转折(由挤压环境转变为拉伸环境)至岩石圈减薄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床,与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不同的是矿体不是产于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而是产于斑岩体外侧围岩脉体中。与矿化有关的脉体主要为具一定规模的石英脉,其次为钾长石脉,此外尚有复成分脉体如方解石—石英脉、萤石—石英脉、萤石—钾长石脉等。脉体之外围岩中基本无矿化。文章从东戈壁成矿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脉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入手研究了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脉体的同源性,即二者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各种脉体是斑状花岗岩浆演化至期后分异的产物,说明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斑状花岗岩浆,此研究对进一步深入探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作用过程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