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进忠  朱永新 《矿床地质》2022,41(5):989-1008
文章在全面揭示甘肃中秦岭成矿带23种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以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为主线,归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由有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参与的变质流体和建造水混合或沸腾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由源于下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和沸腾形成,或由源于中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变质水混合后再与建造水或大气水混合形成;研究区存在7个矿床成矿系列。结论认为,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含矿流体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夏河-两当弧形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相关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中酸性岩体与近东西向断裂耦合部位是该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文章圈定找矿远景区12处。  相似文献   

2.
有色金属大部分来自热液硫化矿床.深入研究硫化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尤其是硫化矿床的共同组份——硫,在岩浆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矿床领域,而且也是地球化学范畴中尚未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 在指导找矿勘探中,现有的热液硫化矿床的成矿理论起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这种理论远不能解释硫化矿床成矿的若干过程.例如,关于成矿溶液的性质,一直认为它是一种含成矿组份很稀薄的溶液,所有成矿组份都溶解在溶液中,随温度、压力及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硫化物就逐步沉淀下来  相似文献   

3.
水的相变: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流体主要组分是水。在研究热液矿床时,除了要重视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地质演化等因素外,水的相变也是了解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以热容为例,应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提供的网上计算平台,研究了地壳中随温压改变水的热容变化规律,指出相变可造成水的物理化学参数急剧变化、是热液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揭示出热液成矿作用中水的相变和断裂(或断裂+岩浆活动)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指出通过水的相变可建立成矿期次与断裂期次之间的对应关系,水的相变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水物理化学性质、热液矿床、溶解度实验研究等资料的基础上,曾提出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框架.在此进一步完善该理论:①当水发生相变时可引起热容、水中矿质溶解度、压缩系数、膨胀系数等物理化学性质突变,特别是在临界点处二级相变时还出现"临界奇异性"、部分参数趋于无穷大,与水在非相变区物理化学性质的小幅度渐变区剐明显,必将...  相似文献   

5.
运用当代成矿学和找矿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研究,地质与物化探等综合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本区热液型铀矿床自身特点的地质预测新技术,解决与剪切带相铀矿床控矿成矿构造识别和热液铀矿床垂向地球化学分带等关键技术,增强深部隐盲矿床的预测能力,为铀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南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大型铜(钼)矿床。虽然该矿床在找矿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关于矿床成矿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斑岩的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C、H、O同位素组成,探讨其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立体模型,其成果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范启灏 《地质与资源》1999,8(3):182-184
探索热液矿床的区域成矿作用和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对于探矿及盲矿体的找寻具有地质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1 文献回顾及问题在宝贵的地质科学文献(包括流体包裹体资料)中,有许多关于各种热液矿床及矿化带的地质、成矿、稳定同位素、成矿流体特性及其找矿标志的研究.在流体包裹体方面,E.Roedder[1]、Ermakov[2]、卢焕章[3]、Kwak[4]等已发表过有代表性的专著或论文.迄今,普遍缺少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热液矿床成矿流体迁移方向方面的资料.在澳大利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也无人研究热液矿床流体的…  相似文献   

8.
大卧龙地区位于夏日哈-什多龙铁-铅-锌-银-锡-钼-硅灰石-白云岩成矿亚带,是青海省铁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带之一。前人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研究较薄弱,如何在新一轮找矿中突破已成为目前矿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笔者在讨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结合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矿(床)点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成矿规律和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区的找矿前景,认为在矿区热液型矿产找矿条件有利,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为今后的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9.
层控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成因;含铜石英脉型矿床为热液充填成因.根据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标志,对大宝山地区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划分,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黔东北地区1︰200 000区域化探成果资料为基础,对铅锌矿床(点)的分布、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构造作用的表现形式等作了阐述,探讨了铅锌矿的成矿机理,将黔东北地区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归属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对区域铅锌矿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9个可供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是一条多次活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灵山—藤县、博白—岑溪断裂带呈NE向贯穿该成矿带。两条断裂带控制了岩体、中新生代盆地及铀矿床、矿点的分布。综合分析铀成矿条件及成矿潜力表明:该成矿带成矿条件有利,成矿潜力较大,有助于老矿床的扩大和找到新铀矿床。  相似文献   

12.
运用Re-Os 同位素定年对赣北九岭-鄣公山多金属成矿带梅子坑钼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的厘定,获得5件钼矿石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为148.2~ 150.7 Ma,加权平均值为(150±1) Ma(MSWD=0.66),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8.9±4.4) Ma,指示该矿床的成矿时限为150 Ma左右,表明其形成与晚侏罗世中晚期的岩浆活动有关,可能与该时期由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而导致的持续挤压作用有关。结合该成矿带上的成岩成矿年龄,可推断该成矿带的形成不仅包括与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有关(约135 Ma)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应该还存在中侏罗世晚期以来(约150 Ma)由东亚岩石圈板块汇聚作用而形成的一定规模和强度的晚侏罗世成矿作用。该年龄的精确测定将对赣北九岭-鄣公山多金属成矿带找矿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成矿带是分布于祁连地区最北部的Ⅲ级成矿单元(全国统一编号为Ⅲ-20), 目前共有235处矿产地, 形成了石油、煤、凹凸棒石黏土、萤石、石膏、芒硝、石灰岩、天然石英砂、铁、铜、金、钨等40余种矿产。该成矿带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 其次为流体、岩浆、变质和表生成矿作用, 可分为11种矿床类型, 主要成矿期为华力西期、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河西走廊成矿带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成矿亚带, 分别为玉门—民乐成矿亚带和山丹—中卫—泾源成矿亚带。根据构造空间、成矿时间、成矿作用和矿种等四要素的耦合关系, 河西走廊成矿带厘定了10个矿床成矿系列, 包括4个沉积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3个流体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1个岩浆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1个变质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和1个表生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细分成矿时段和细化成矿地质作用, 进一步解析出1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 并建立了47个矿床式。根据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 河西走廊成矿带共圈出5个综合预测区, 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生代时期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产生强烈的火山-次火山作用.以中生代火山断陷区为构造背景,火山断陷区的边部与断隆区交接部位形成了大量的铅锌多金属矿化.矿床基本受一套火山岩-潜火山超浅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控制,铅锌矿化作用基本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同时进行,略有滞后,并受火山-次火山活动制约.大兴安岭主要有6个有成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带:(1)得尔布干铅锌(金、银)成矿带;(2)谢尔塔拉-阿尔山铅锌多金属成矿带;(3)乌兰浩特-林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4)林西-黄合吐铅锌多金属成矿带;(5)锡林浩特-朝不楞铅锌多金属成矿带;(6)小东沟-翁牛特旗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共有3种铅锌矿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资源评价和研究工作初步揭示出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对冈底斯成矿带中驱龙、厅宫、冲江等斑岩铜矿进行了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出冈底斯斑岩铜矿成岩年龄为 (1 7.5 8± 0 .74 )Ma(锆石离子探针 (SHRIMP) ) ,成矿年龄为 (1 5 .99± 0 .32 )Ma(Re Os等时线法 ) ,蚀变年龄介于 1 2 .0 0~ 1 6 .5Ma之间 (K Ar法 ) ,成矿年龄与蚀变年龄较为一致。根据同位素定年结果 ,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明显晚于冈底斯碰撞期花岗岩质侵入岩的年龄。因此笔者认为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与造山带山根拆沉和高原隆升作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该区处于欧亚东西向海西铀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相交的有利部位。铀矿化产于地槽褶皱阶段、反射活化阶段和地洼阶段,具有铀成矿作用时间长、矿化类型多的特点。该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十分发育,与此相应地洼期铀成矿作用以热液型为主,特别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是滇西兰坪盆地内新发现的矿集区,属东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一部分。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和盐度的研究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C、H、O同位素资料及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流体包裹体主要具有盆地沉积卤水及大气降水的特征,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这些特征与该区特定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兰坪盆地是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两条深大断裂之间发展起来的一个拉分盆地,这两条深断裂连同盆地中央的中轴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也控制了盆地内成矿流体的来源及银、铜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因此认为成矿作用是流体混合作用、有机质和膏盐地层的还原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traditional Bangong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overlap with the ophiolitic melange units remained in the Bangongco-Nujiang ocean including the Cr, Au, Fe mineralization controlled with magma liqu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broad metallogenic belt involved the deposits which had been recognized the products of subduction or postsubduction lithospheric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Bangongco-Nujiang subduction zone, which includes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southern Qiangtang, suture zone, part of the North and Middle Gangdese block. The types of deposits include porphyry copper (gold) deposits, skarn iron (copper) deposits, hydrothermal-altered rock type of gold deposits and hydrothermal type of tungsten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Bangongco-Nujiang ocean. The copper mineralization has two episodes at about 120~105 Ma and 90~85 Ma, respectively. The early stage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120~105 Ma) likely formes by remelting of previously subduction-modified arc lithosphere. Moreover, the late stage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90~85 Ma) could be triggered by postcollisional lithospheric mantle delamination. Some of key fundamental scientific problems, such as Tectonic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magmatism,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typical deposi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rvation and plateau uplift,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19.
三江成矿带北西段主要矿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江”北西段是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往工作程度极低,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人们对整个区带成矿环境及成矿潜力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区内各项地质资料已趋于完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在区域成矿学、现代成矿理论等的指导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多元成矿信息分析,对三江北西段金属矿产资源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进行了总结。文章系统阐述了“三江”北西段的成矿地质背景,尝试划分了金属成矿系统及矿床类型,结合近年地质调查成果介绍了典型矿床特征及找矿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在成矿带内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10个成矿预测区,并对其铜、铅、锌、银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