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西地区的地震尾波Q值和尾波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劳  林美 《华南地震》1989,9(2):1-13
根据Aki的尾波理论,利用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用两种方法估测了粤西地区的尾波Q值,得到了如下结果;Q_0值为260—370,频率相关系数η值为0.0—0.2。阳江地区的Q_0值较低,其它地区大致相同.Q_0值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研究了粤西地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得到尾波衰减率K为1.88—3.18,K值与Q值的分布彼此有较好的对应性。以上结果可为地震烈度衰减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近震尾波估算昆明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和地震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应用推广了的Aki尾波理论模式,忽略震源频谱含量的影响,考虑到仪器系统和地球Q-滤波器对尾波频散的影响,计算了fp-t*和k-t*独立的两套尾波响应理论量板。在假定Q与频率有Q(f)=Q0(f/f0n关系的基础上,用云南区域台网短周期地震仪器记录的小震尾波资料,估算了昆明周围地区频率约1.0Hz的短周期波的地壳Q0值。结果表明,该区的Q0值在150-220之间,平均为191;频率相关值η不是常数,多数为0.2-0.3。这些结果与用尾波估算川滇交界地区的结果接近,表明云南地区的地壳Q0值与美国西部地区类似,是属于低Q0值地区。 此外,用尾波与地震矩建立的关系,提出用尾波估算地震矩的一种可能方法,讨论了该区震级与地震矩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山余震的尾波 Q 值研究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2,14(3):309-315
利用唐山余震的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了唐山余震区的区域衰减特性,利用 Aki(1969)的单次散射理论,分析了滦县地区的尾波 Q 值及其随频率的变化.对于尾波的起始点,我们分别取1.5倍和2倍的 S 波到时进行了计算.两种取法都有强烈的 Q 值随频率的变化.在 Q=Q0(f/f0)的假定下,第一种情况 Q0分布在16-49之间,均值为28;值分布在1.04-1.51之间,均值为1.22.第二种情况 Q0在15——59之间,均值为34;值分布在0.96-1.43之间,均值为1.16.把第二种情况的关系绘入 Sato(1994)的 S 波和 S 尾波的 Q 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中去,符合较好.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在不同地区的结果,发现数据的离散不仅与所研究的地区有关,而且不同的尾波持续时间对结果亦有很大影响.我们发现低 Q0值对应于高值和较短的震中距,高 Q0值对应于低值和较长的震中距.这是 Q 值的深度依赖关系和频率依赖关系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尾波衰减及其与地震前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38个遍布云南地区的短周期地震台站的地震仪器记录的160多个区域地震的尾波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尾波衰减的某些特征,给出了全省地壳尾波Q分布图。在考虑Q值与频率相点的情况下,发现频率相关值η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比较高,而在相对平静的地区比较低。从尾波Q值的空间分布来看,滇西北地区最低,在70—180之间,东部地区最高,约300—400左右,云南地区总的趋势是自西向东Q值逐渐增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讨论了尾波衰减的某些特征与地震活动前兆关系的理论基础,把尾波Q值作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从 2006—2013 年广西龙滩水库地震台网的10个子台记录到的龙滩库区近场数字地震波形中挑选出 3 822 条三分向记录,经滤波和消除环境噪声后,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 ( f )值,对Q ( f )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库区尾波衰减的时空特征. 结果显示,龙滩库区总体呈低Q0值和依赖性指数η较高的特点,这两个参数值均低于浙江珊溪水库,与其地震活动程度高于后者的事实相一致。尾波Q值的空间分布显示,周围小震密集分布的台站和历史地震活跃地区的台站的Q0值低于相对于周围小震分布稀疏的台站的Q0值。库区尾波衰减参数与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显示,采样深度越深,尾波参数Q0值越低,因此认为该区域可能存在深部高衰减层。衰减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表明,蓄水后地震尾波衰减参数仍主要反映了库区原有地壳内部介质的非均匀性和地震波吸收特性,库区地壳介质特性无显著变化,但局部敏感点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6.
五大连池火山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五大连池火山地区2008年至2011年ML>0.6火山地震事件39个,根据尾波散射理论,利用Sato模型计算其尾波Q值,获得整个火山区尾波Q与频率f关系Q(f)=(34.89±8.75)f1.0727±0.2253,表现为低Q高η值的火山构造活动活跃区域尾波特征,同时获得老黑山、火烧山附近区域尾波Q0值为20.60,与国内外火山区尾波Q值加以对比,对本区域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区其他火山研究成果给予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7.
福建顺昌尾波Q值衰减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陈金鹏 《高原地震》2009,21(2):24-27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3月13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45条ML≥2.0级地震波形资料,对福建北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Hz间15个频率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拟和,拟和结果为:Qc(f)=(150.34±42.51)f^(0.8214±0.2109)。  相似文献   

8.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c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云生  张天中 《地震学报》1995,17(4):448-458
使用北京遥测台网数字化记录资料,根据尾波的单次散射模型,采用在频率域里求尾波能量谱密度的方法,并且按固定时间窗分别计算Q值,处理了1989和1990年两年中20个台站69个地震的数据,研究了北京地区尾波Q值随空间、频率和延续时间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的Q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尾波Q值与时间窗的取定以及频率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关系.假定QC=Q0f时,对应于15——30、30——60、60——90 s三个时间窗,Q0的平均值分别为48,115和217,的平均值分别为0.89,0.91和0.74.同时,本文为北京地区尾波Q值的日常检测提供了基础的软件.   相似文献   

9.
华正兴  梁静 《地震学报》1994,16(2):204-211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北京台记录, 计算了北京地区1987年1月至1991年8月近90个地方震尾波Q-1,研究了大海坨山5.4级地震前后尾波Q-1随时间的变化和与该区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频率1-16HZ、尾波持续时间10-60S内, 尾波Q-1在该期间出现明显的时间变化, 且与该区地震活动有关。在地震前后, 主震区的尾波Q-1值显示出震前低震后高, 而在外部区域则为震前高震后低。同时发现, 尾波Q-1与频率的幂函数关系式Q-1=Q(f/f0)-中的幂次数及相当于频率1Hz时的品质因素Q0也随时间而变。实测结果表明, 三个分向的尾波Q-1在各频率上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to模型研究了汶川 M_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的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 Q_C值特征. 结果表明,库区 Q_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4个台站的平均 Q_C=21.6 f~(1.211),尾波 Q_0值较小,平均为21.6. 离震群最近的MZP台 Q_0最大,为29.0,离震群最远的BAJ台 Q_0最小,为13.9. 这种尾波 Q_0值的差别可能与尾波 Q 值所反映的介质深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较小的流逝时间可能是这里η值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海阔  朱新运  贺永忠  张立恒 《地震》2011,31(1):118-126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 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单次散射(Aki)模型,利用2003年至今山东台网记录的26次2.9级以上地震的数字化地震波,研究并探讨了胶东半岛及两侧海域平均尾波Q值,在1~18Hz的频率域范围内,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为:胶东北部海域Qc=(313士42),f^(0.653±0.145),胶东内陆Qc=(319±88)f^(0.649±0.145),黄海海域Qc=(259±60)f^(0.757±0.277),与国内其他区域尾波Q值研究结果相比,本区域Qc为高值、对频率低依赖性区域。可能与本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弱、地震活动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龙岗火山区尾波Q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龙岗火山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内的41次Mt.≥1.6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龙岗火山区的尾波Q值,得出尾波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2.65±7.53)f(0.845 9+0.164 2),具有以低Q值高η值为特征的火山构造活跃地区的尾波...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和青岛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了青岛地区4个台站附近的尾波Q值,拟合得到青岛地区及附近海域尾波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123.5×f^0.9;并对2003年6月青岛市王哥庄的4级震群序列的Q值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震群期间Q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的测量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9~1998年间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ML≥3.0级的地震事件,华北遥测台网以及数字化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时间序列,经过滤波、消除背景噪声等预处理,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得到传播路径上Lg尾波Q0(Q=Q0fη, Q0是1Hz的Q值,η是Q值与频率相关系数),进而获得该地区Q0和η的空间分布. 测量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壳Lg尾波Q0值分布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与该地区地壳的速度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与该地区地表地质特征明显的一致性,即传播路径位于太行山隆起和燕山隆起区为高Q0值分布;传播路径位于冀中坳陷和黄骅坳陷等平原区表现为低Q0值;传播路径位于隆起区和坳陷区二者之间,其Q0值也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华北地区的地壳结构没有很大的阶跃式变化而使波导遭到破坏,Lg尾波Q0值基本上反映了地壳内介质滞弹性的固有衰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两台架设在北京台的海底地震仪样机记的1998年1月10日6.2M张北地震的余震,选其中信噪比较高的记录利用单台叠加频谱比法得到Lg尾波Q及频率依赖因子,结果显示,所有地震的Lg尾波Q值都比较接近,并且由两台仪器记录的同一地震得到的Q值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中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单台叠加频谱比法是求Q值的较稳定的方法,(2)两台仪器的性能比较稳定,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紫坪铺库区2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利用Moya等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对震源谱的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进行了联合反演,并计算了紫坪铺库区287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8×f0.91;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相关;紫坪铺库区小震地震矩、震级与震源谱拐角频率的依赖关系不明确,这可能与水库诱发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9—2018年江苏省射阳地震台200 km范围内M_L≥2.0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该区域S波尾波Q_c值,并探求其时间变化特征。采用相同方法计算盐城、灌云地震台地震波形资料尾波Q_c值,并将3个地震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射阳地区是江苏省尾波Q_0低值区域,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f)=33.7±3.4f ~(1.16±0.04);在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L )4.8地震前,射阳地区尾波Q_c值有增大现象,Q_c值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发震;盐城、射阳、灌云地震台所记录地震的尾波Q_c值在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