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9月起于上海老港填埋场开展了示范工程沉降监测项目。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为200 m×125 m,共填埋了约15×104 t来自上海城区的生活垃圾,最大填埋厚度约为9 m。通过填埋期间埋设的水平沉降管,监测到该填埋场不同埋深处的沉降值。介绍了沉降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2006年底至2008年底为期两年的沉降数据。填埋场底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场底地基沉降较小,两年的平均沉降为 ~ cm;中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该沉降管下方生活垃圾在上方垃圾填埋后产生了较大的压缩,从上方垃圾开始填埋至填埋完毕3个月内的压缩应变约为0.197~0.242;顶部沉降管和中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该填埋场垃圾主压缩完成时间约为3个月;由于填埋垃圾有机物含量较高,其修正次压缩指数较大,约为0.066~0.070。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多,现行规范的计算方法直接采用与实际相差较大,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垃圾防渗层的影响、准确确定垃圾储量和保证垃圾堆体的稳定,开展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垃圾填埋场沉降变形包括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垃圾堆体沉降又分为主沉降和次沉降,主沉降完成时间短于次沉降。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垃圾填埋场地基土进行沉降计算,最大沉降差超过100 mm,对垃圾防渗层不利影响较大;而对垃圾堆体沉降计算,修正后的计算值与沉降观测值非常接近。考虑不同地区地层差异和垃圾成分差异,积累沉降观测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沉降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从事垃圾填埋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它的解决对于提高垃圾场的潜在处理能力、增加填埋场的有效存贮容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垃圾场的沉降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方法;而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沉降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灰色动态GM模型,作出对填埋过程中和封顶后的沉降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上海浦东新区域市翻天复地闰圾卫生填埋处理为研究背景,首次提出LFGE效应系统分析方法的完整理论和应用体系,体系主要包括:LFGE效应的主控因素特征分析;在垃圾淋滤试验、有关土的工程性能试验和反映运移转化特征的土柱试验基础上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关土的工程性能试验和反映运移转化特征的土柱试验模型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具单元、组合、整体模拟及压实效应模拟功能  相似文献   

5.
6.
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不均匀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垃圾填埋场竖向扩建时垃圾堆体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是中间防渗衬垫系统设计的基础,正确计算和分析垃圾堆体的不均匀沉降将是老填埋场竖向扩建时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了竖向扩建时垃圾不均匀沉降,并介绍了不均匀沉降的计算方 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老填埋场竖向扩建时垃圾不均匀沉降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工程技术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填埋场有机物降解沉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振营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04,25(2):238-241
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降解沉降是非常重要的,有机物的降解沉降是填埋场的主要沉降,并且降解沉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较大的沉降能够导致防渗系统的渗漏并损坏覆盖系统。由于垃圾的非均匀性,其土工特性随地域及时间而改变,所以,计算垃圾填埋场的降解沉降是比较困难的。在试验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机物的降解沉降模型,该模型参数较少,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库容及有机物的降解沉降。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地质环境效应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有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地质环境效应的大量文献基础之上,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作了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埋场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拉圾填埋场地的合理选择与布局直接关系到场地四周的环境质量。加强场址的地质环境研究工作,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填埋场对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及地质环境效应概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设施类型之一——生活垃圾处置工程。总结当前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分析卫生填埋在各种处理方式中独具的优势,并简要介绍组成卫生填埋工程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论述垃圾填埋体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及其变化;指出垃圾填埋体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填埋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控制污液污染地质环境的关键,提出填埋体结构设计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法。最后,根据当前卫生填埋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垃圾填埋处置对地质环境污染中的研究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彭功勋  刘荣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3,24(3):401-404
从热力学的角度阐述了填埋体生物降解沉降的物理机理。依此对卫生填埋场生物降解沉降进行了界定,并初步建立了生物降解沉降量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根据相关实测资料,对香港某卫生填埋场内因固体废弃物生物降解产生的沉降量进行了估算,并将估算结果与该填埋场的实测总沉降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垃圾土蠕变-降解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蠕变-降解对比试验,研究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长期变形过程,详细地分析了MSW应变、沉降速率以及孔隙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考虑有机物降解情况下沉降速率与时间在双对数坐标下呈线性关系;不同的生物降解条件下MSW的变形特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研究表明,MSW的蠕变变形是应力与有机物生物降解耦合作用的结果,采用室内蠕变-降解试验可以很好地模拟垃圾土的沉降变形过程,为室内进一步研究垃圾土的蠕变降解特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柯瀚  郭城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4,35(5):1217-1223
基于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降解及土力学特征,在应力降解模型、等向压缩特性和邓肯-张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MSW应力和降解耦合作用的全量非线性本构模型。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单元体体积和轴向变形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达,同时给出了所有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该模型对不同龄期和不同围压条件下填埋场现场试样的三轴CD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室内长期一维降解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概念合理、参数明确,能够较全面地描述不同降解龄期垃圾的本构关系,可用于分析填埋场的长期变形。  相似文献   

14.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有机物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3个钻孔、32点的室内试验结果,研究了填埋场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有机物含量与埋深及埋深的自然对数值成直线关系,这些结论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压缩变形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中、高龄期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力学特性,通过向石英砂、高岭土混合物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草炭人工配制模型固废试样,开展了三轴固结排水剪切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高龄期模型固废均表现出持续硬化的应力应变特性,固结排水试验中中龄期模型固废的体变略大于高龄期,固结不排水试验中高龄期模型固废的孔压略高于中龄期。采用15%轴向应变对应的剪应力描述其抗剪强度,并根据Skempton有效应力原理,通过对比固结排水试验和固结不排水试验结果,得出了固废的孔隙水压力折减系数和抗剪强度参数,孔隙水压力折减系数随龄期增加而增大,高龄期模型固废得到的黏聚力低于中龄期,高龄期固废得到的内摩擦角则高于中龄期。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毓氚  李琳  贺怀建 《岩土力学》2002,23(5):618-621
论述了国内外城市卫生填埋场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包括卫生填埋场填埋体物理力学性质、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和边坡稳定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城市卫生填埋场相关岩土工程问题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土压缩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志萍  胡敏云  夏玲涛 《岩土力学》2009,30(6):1681-1686
在调查分析了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成分组成的基础上,配制了9组具有不同初始物理力学性质的垃圾土,共54个试样,进行室内常规固结试验。试样有两种尺寸,用来对比试样尺寸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初始含水量W、初始孔隙比e0及易降解有机物含量B0对垃圾填土压缩性的影响。试样的初始孔隙比变化范围为:e0 为2.5~4.6;初始含水量w的变化为50 %~100 %;易降解有机物含量B0 为10.1 %~45.1 %。分析结果表明,压缩指数Cc为0.824 2~1.234 6;修正压缩指数 为0.165 9~0.243 6,与国内外相似研究的取值基本一致。提出了考虑垃圾填土初始物理参数的压缩参数建议取值方法,为指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