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更新第一代1∶1万地形图(简称旧图)时能否利用旧图的地貌版,重点更新地物,关键在于第一代1∶1万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如何?对此,我们专门组织了人力,在分析旧图精度的基础上,采用新旧图密集网格交叉点高程较差法,对某测区旧图的高程精度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深圳港妈湾港区海星码头1#~4#泊位旧码头拆除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在原码头深底层保留桩柱对新建桩柱的影响,需要对原码头桩柱泥面以下位置进行精密测量。本文采用船载综合测量系统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对妈湾港1#~4#泊位桩柱进行了水岸一体化高精度测量,通过利用激光扫描仪和多波束分别测量出水上、水下桩柱引水面点云图。基于高精度水面点云绝对坐标对水上、水下桩柱引水面点云进行特征拼接,从而获得桩柱引水面高精度绝对位置。然后根据引水面绝对位置和桩柱尺寸精准计算出保留桩柱泥面以下部分的点位和斜率。经过外符合精度验证,桩柱定位的绝对精度为10 cm。最后,将旧桩柱测量结果与新桩柱设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新旧桩柱在2#泊位存在一个桩柱发生碰撞,4#泊位存在10根桩柱新旧桩柱水平间隔小于10 cm,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3.
林玉清 《测绘工程》2006,15(3):48-50
分析建立GPS平面控制网存在的新旧资料的利用问题,指出不应对旧网全面改造,尽量维持其稳定性,并指出扩大控制网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测量控制网是工程施工测量和城市测量的基础。控制网的优劣首先反映在网的精度指标,它决定于网形结构、多余观测量的选择和旋测仪器实际所能达到的精度等因素。但控制网的精度不是越高越好,在满足必要精度后增加的“额外的”精度,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效益,反而会使测设控制网的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避免控制网对绝对精度的过高要求,达到布设控制网的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反映控制网的优劣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的基准与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绝对重力测量点的精度和分布,为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科学地选择了可靠的绝对基准。分析LOR-G型重力仪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重力基本网的精度。从而建立了点重力值中误差为±5~±13微伽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通过外部检核证实了该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大尺寸激光跟踪仪三维控制网平面精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单介绍激光跟踪仪三维控制网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际测量数据,研究了大尺寸条件下激光跟踪仪三维控制网的平面测量精度,指出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三维控制网可取得优于0.1mm的相对精度。在直线形控制网中,由于高精度的跟踪仪测距发挥主要作用,所以点位绝对精度约为0.3mm(1s);而在环形控制网中,跟踪仪的测角对测量精度影响显著,点位绝对精度约为0.5mm(1s)。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我国新旧重力系统实施转换的三种方法。其中平差法理论严谨,充分顾及了重力系统差异的物理意义,并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估算旧网的实际精度;插值法为实地转换,系统转换误差小,计算简便,是较理想的实用模型;回归法是两套系统的平滑拟合,采用全国统一的转换模型,计算工作量最小。三种方法亦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重力网平差     
使用拉柯斯特G型重力仪施测国家基本重力网,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为了确定重力仪的格值函数和完成高精度重力网的平差,我们对代表重力仪性能的数字模型和我国绝对重力测量精度进行了讨论,并且利用重力网的部份观测资料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平差计算和相互比较,最后提出了一个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重力网平差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般条件平差出发,推导出新旧控制网相关条件平差以及计算起始数据误差对平差值函数的影响公式,同时导出对旧网的数据和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进行改正的公式。并编制了水准网平差程序,通过算例讨论了起始数据误差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控制网连接点坐标值粗差的可定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测量控制网(称旧网)的基础上建立同级扩大网或低级加密网(称新网)时,新旧网之间的重合点(称连接点)坐标植粗差的检验是平差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边接点坐标视为带协方差阵的观测值,采用数据探测法定位其粗差。借助于Gauss-Markov模型下两个备选假设检验的理论,推导了连接点相关坐标观测值粗差可定位性基本公式,讨论了各类平面网中连接坐标观测值粗差的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  相似文献   

11.
GPS网与旧网的坐标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普及,许多城市都在利用它对城市控制网进行改建、扩建.而旧网的坐标资料以及多年积累的成果资料还须利用,这就涉及到新旧坐标的换算问题.本文以吴江市城镇地籍测量为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目的是想为国家低级控制网提出一套简明而又合理可行的精度方案。对于加密三角测量,我们提出平均边长L公里和最弱比例中误差1/M之间采用下列关系式:M=k(L 1.4),其中k是常数,可以根据加密出发的三角网算出。例如,从新二等网出发,可取k=10,400;从旧二等网出发,可取k=6,000。这样新旧二等网在加密达到1.5,2公里时,分别保有1:30,000,1:20,000的精度,能够同时满足许多工程测量上的要求。对于加密导线测量,我们提出各级附合导线的测量精度,按其中点平差后的纵横向中误差等于2.5厘米算出。与此相应,导线的全长闭合差在单导线采用40厘米,在导线网(详见第五节)采用52厘米;如果在角平差后计算闭合差,则分别采用25厘米及32厘米作为限差。采用上述精度方案,可以保证1:500或1:1000测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光 《测绘工程》2012,21(4):82-85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2015年建设线路的布局要求以及技术难点,研究项目技术路线的制定以及GPS平面控制网和二等水准控制网的建设实施。项目充分利用一系列新技术手段,解决新旧控制网的整合协调以及精度一致性等技术难题,建设统一覆盖原有线路和新规划线路的精密控制网。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重力基本网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国新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新网)。新网由57个点组成,其中包括6个绝对重力点,用拉科斯特·隆贝格(LCR—G)重力仪进行相对观测,并与国外多个已知重力基准系统作了联测,共获得各类观测数据近万个。新网重力值平均中误差为±8微伽[10~(-8)ms~(-2)],经外部检核,实际精度达20微伽。1985年通过国家鉴定。经过两年来使用证明,新网达到设计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文还讨论了重力网平差、我国旧网精度及转换、LCR—G重力仪的特性和国际重力基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院利用GPS观测成果对××市的旧控制网进行改造和扩充,新成果比原成果精度提高一倍以上,保证了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基准下完成陕西省国家三、四等水准网平差的基础上,利用新,旧基准下水准重点合点新旧高差结果,本文提出了国家三角高程成果按1:5万图幅范围加基准转换常数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国GPS二级网于1992年至1997年期间布设完成,由534点组成,在加强我国天文大地网、精化大地水准面和建立大地参考系方面它将发挥重要作用。GPS二级网数据处理工作于1998年12月完成,在GPS二级网数据处理中使用卫基准点技术,对一组区域分布的IGS跟踪站坐标进行强约束,从而使我国的GPS二级网纳入到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96。研制了网平差软件VECADJ。根据精度分析结果,GPS二级网绝对定位精度好于0.1m,相对定位精度好于0.1ppm。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1957年国家重力网的精度和问题,探讨了国家重力网的系统转换模式,利用现有的新旧重力网的重合点实际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系统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在“57网”与“85网”之间,除了—13.58mgal的平均基准差之外,并不存在其它明显的系统误差,特别是看不出有尺度系统差的影响,也不存在差值随纬度变化的任何规律。因此认为将“57网”系统转换成“85网”系统时,可以不必加“尺度系统差改正”,更不用考虑“非线性系统差改正”,建议一律只加一项“基准系统差改正”,其数值应该采用—13.58mgal。  相似文献   

19.
2008~200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A-10便携式绝对重力仪和LaCoste&Romberg G相对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及附近拉斯曼丘陵地区建立了高精度重力基准网。该网由3个绝对重力点和10个相对重力点组成,其绝对和相对重力测量的精度分别优于7.5×10^-8 m·s^-2、20×10^-8 m·s^-2。  相似文献   

20.
在原有测量控制网(称旧网)的基础上建立同级扩大网或低级加密网(称新网)时,新旧网之间的重合点(称连接点)坐标值粗差的检验是平差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连接点坐标视为带协方差阵的观测值,采用数据探测法定位其粗差。借助于 Gauss-Markov模型下两个备选假设检验的理论,推导了连接点相关坐标观测值粗差可定位性基本公式,讨论了各类平面网中连接点坐标观测值粗差的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