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一代全球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79~2014年天山山区水汽含量和云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伊犁河谷地区,中心值域在10—11kg m-2之间,低值区位于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附近,中心值域在5—6kg m-2之间;夏季水汽含量最丰富,在8—11kg m-2之间。(2)云液水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博格达山北坡,而云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在西天山海拔较高的托木尔峰地区,低值区均在伊犁河谷等海拔低的地区;夏季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云冰水含量较云液水减少的更为明显,下降速率为0.28kg kg-1/10a;(3)垂直分布上,云液水含量在600hpa左右的高空出现高值区,中心最大值为10kg kg-1;云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则出现在500hpa左右的高空,为11kg kg-1;在对流层大气中云冰水含量值远大于云液水,且云冰水发展的高度较云液水更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2000~2011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6h 1 1资料,分析了新疆天山山区对流层不同层次空中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天山山区地面~100 hPa每年平均有11504.1×108t水汽输入,11337.0×108t水汽输出,水汽净收支为167.1×108t,其中西、北边界为输入,东、南边界为输出,对流层中层水汽输送量最大,低层次之,高层最小。天山山区水汽总输入量占全新疆水汽输入量的44.1%。(2)各季节中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春季、秋季相当,冬季最小,西边界、北边界均为水汽输入边界,东边界、南边界均为水汽输出边界,对流层中层水汽输入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新疆及其上游地区水汽资源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新疆及其上游地区水汽分布状况,对新疆空中水汽的源及输送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山山区雨滴谱特性及分布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2001年6、7月份的新疆天山山区降水资料,对其山区中雨滴谱谱型进行了M—P分布和Г分布拟合分析,研究了微结构参量演变特征同时分析了各档雨滴对总数密度、总雨强的贡献,及大滴的破碎、小滴的形成情况,讨论了天山山区的降水与其他地区降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FY-2E卫星及EC-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14年夏季天山及其两侧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典型个例的云图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1)6月为MαCS出现的高发期且椭圆形MαCS占多数。MαCS形成和发展期主要集中在午后和后半夜,消亡于前半夜,三个时期最易发生时间依次滞后大约2 h,圆形和椭圆形MαCS日频次分别呈单峰和多峰型变化分布。MαCS生命史主要为3~6 h,其中6月生命史分布较广,7-8月较集中;大部分椭圆形MαCS较圆形MαCS生命史和消亡阶段长,圆形MαCS在形成阶段维持时间较长。(2)MαCS多生成于山边平原或浅山区,并在山区主脉上空形成直至成熟,在河谷和山脉两侧的平原区消亡。MαCS成熟期冷云盖长轴长度集中在500~800 km,云顶面积随MαCS出现频次增加而逐渐减小。圆形MαCS发展期移动缓慢,成熟后移速加快,椭圆形MαCS始终移速较慢。MαCS云团TBBmin呈现单峰型且近似正态分布,圆形较椭圆形MαCS的TBB平均梯度大。(3)天山山区MαCS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层云中多个独立的β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形成。MαCS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带的抽吸区以及中层低槽前部的辐合上升区,中低层西南和西北气流携带的充沛水汽在大气不稳定层结、不稳定能量持续聚集的背景下辐合上升,促使MαCS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部丘陵山区水热资源的推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东部丘陵山区水热资源的推算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改造中低产田的综合农业气象工程研究”课题组引言在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气象服务时,我们发现我区许多中低产田区位于丘陵山区,因地形、海拔高度的差异,有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积温和无霜期的差异就很大,这...  相似文献   

7.
利用ECMWF所分析的1980~1989年每日各层的水汽和风场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夏季风的水汽输送特征,并与印度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了东亚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明显不同于印度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东亚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经向输送要大于纬向输送,而印度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则以纬向输送为主。分析结果还表明东亚季风区由于夏季水汽分布是南边大、北边小,偏南季风气流所引起的水汽平流是湿平流。因此,水汽的辐合主要由季风气流所引起的水汽平流所造成,而印度季风区季风气流所引起的水汽平流是干平流,它利于水汽输送的辐散,水汽的辐合主要是由于风场的辐合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天山山区中部一次局地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22~23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山区的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急流及南亚高压双体型,中层"2脊1槽",南北锋区同相位叠加,低层的急流及明显的风场辐合,冷锋快速东移,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环流背景;(2)双通道为研究区输入了一定的水汽,中高层强水汽辐散使低层大面积水汽向研究区辐合,形成较大的水汽通量,导致整层的空气接近饱和,从而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了强有利的水汽条件;(3)对流云带发展强盛并在本地区上空长时间停留,强回波区的稳定少动,逆风区的出现,是产生短时大暴雨的关键原因,说明此次天气主要是由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引起。  相似文献   

9.
天山山区与南北疆夏季温度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新疆1959~2000年夏季温度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最大熵谱、经验正交、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天山山区近42年来夏季温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在夏季温度的冷暖变化阶段以及最炎热、最凉爽年出现的年份与南疆和北疆不同;②夏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向性变化北疆最大,天山山区居中,南疆最小;夏季温度空间反向变化南疆和天山山区较大,北疆较小;③夏季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同,天山山区持续增温,北疆波动增温,南疆变化稳定;④三种夏季增温的覆盖范围以最低温度为最广,其增温率天山山区最大,南疆最小,北疆居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315个台站1963~2012年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地面比湿(SH)和相对湿度(RH)多年平均值及其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和比较了地理因素(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冬季,SH(0.4~7 g kg-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RH(41%~82%)则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一般冬季地面湿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其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在夏季,SH(7~20 g kg-1)整体上明显大于冬季,RH(44%~89%)则与冬季差异不大,均呈现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分布特征;同样夏季地面湿度较低的地区通常其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3)东部地区冬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其中纬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度次之,海拔高度对其整体分布影响不明显,且地理因素对冬季SH的回归效果明显好于对冬季RH的回归效果。4)东部地区夏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冬季显著,纬度同样是影响夏季地面湿度最主要的因素,但海拔高度对夏季SH、经度对夏季RH的影响程度较冬季增大,且地理因素对夏季SH的回归效果同样好于对RH的回归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7月18-19日桂东南受1409号台风"威马逊"影响,出现一次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降雨时间长的暴雨过程进行水汽特征分析,得出和验证了有利于出现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充分的水汽供应是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水汽通量场反映了水汽源源不断向桂东南输送,水汽通量散度进一步反映有大量的水汽往桂东南输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天山山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年6、7月份在新疆天山山区两个取样点取得的冰核资料,计算了山区中的冰核浓度,研究了冰核平均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天山山区冰核浓度与一些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可能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天山山区的大气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比较缺乏;冰核浓度易受气象因子、地表状况的影响,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天山山区大气水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然正交分解(EOF)和水平空间分辨率30"的地理信息数字高程(DEM)相结合,利用1961~2010年天山山区及其周边79个气象站月降水量应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计算面雨量,应用2000~2010年NCEP/NCAR逐日4次再分析1°(纬度)×1°(经度)资料计算水汽输送,研究了天山山区面雨量时空分布、水汽输送和外部水汽的降水转化率特征,以及降水转化率异常的初步成因。结果表明:1)天山西部和中部降水量平均在450 mm以上,东天山和天山西南端为150 mm左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面雨量分别为291.4×108 m3、625.9×108m3、218.1×108 m3和73.6×108m3,降水量分别为108.2 mm、232.4 mm、81.0 mm和27.4 mm,年降水量为449.0 mm。2)月水汽输送量呈正态单峰型分布,7月最大、1月最小,夏季水汽输送量为全年的41.3%,冬季为11.9%,春季、秋季分别为24.5%和22.3%。3)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年外部水汽的降水转化率分别为10.3%、12.6%、8.5%、5.4%和9.2%,降水转化率的大小与伊朗副热带高压、贝加尔湖高压脊和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度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NCEP1°×1°6小时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7年5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1)暴雨开始前,水汽含量猛增,湿层厚度增加,并在整个过程中维持高湿状态;暴雨区水汽随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加。(2)暴雨区水汽总收支在整个时段都为正值,水汽收入大值与两个降水时段的开始时间重合,经向的水汽输入在此次过程中起主要作用。(3)水汽的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送以850~700hPa为主,由南至北逐渐减弱,南部湿层更厚,与大暴雨落区相对应。(4)第一阶段降水开始时,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两阶段降水之间辐合减弱,然后又增强并持续到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张强  张杰  孙国武  狄潇泓 《气象学报》2007,65(4):633-643
将卫星遥感资料与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降水资料相结合,分析了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云迹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受西风带、偏南季风(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在祁连山西北部大气水汽主要受西风带气流控制,在祁连山中南部偏南季风占主导地位;在祁连山的东北部则是东亚季风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祁连山大气水汽、降水和降水转化率与海拔高度和坡向以及环流影响区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一般,迎风坡上大气水汽含量在3500-4500 m海拔高度会出现一个峰值;而在背风坡上除东亚季风影响区外大气水汽含量只出现随海拔高度单调递减趋势,基本上不出现任何峰值.背风坡大气水汽含量总体上要比迎风坡少得多,最多大约能少4.49 kg/m2.无论是大气水汽含量、地面降水还是降水转化率均在东亚季风影响区最大;东亚季风影响区大气水汽含量在迎风坡上的峰值要更强,出现的海拔高度更低.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本文试图讨论冬季北疆沿天山人工增雪作业试验的水汽来源问题. 为弄清冬季北疆沿天山人工增雪的空中水汽来源,我们用天气学方法,对一些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得知冬季北疆(包括北疆沿天山)空中水汽主要来自上游中、低纬度的海洋和陆面,包括里海、  相似文献   

18.
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邢台、张家口两个常规探空站1974—2000年高空气象要素资料,计算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分析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27年变化趋势,讨论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变化总体上呈现了微弱的增加趋势,但变率不大;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四季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水汽含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下部,即500hPa以下;与同期相比,河北南部大气水汽含量大于北部地区,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自南向北递减率为1.94mm/纬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亚热带东部山区太阳直接辐射的计算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平地面太阳直接辐射气候学计算为基础,考虑坡地影响讨论了坡地太阳直接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遮蔽对坡地直接辐射的影响。最后以南、北坡20°为例分析了我国亚热带东部山区坡地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