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开发利用南京甘家巷铅锌多金属矿具有见效快,效益高等有利因素,指出加速开发利用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铅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已开采50余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了解污染来源和污染传播方式,采集了该地水、土、植物、大气沉降、燃油灰尘、矿石、人血和生物等多种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且污染随着靠近矿区而逐渐加重,重金属元素Pb、As、Cd、Cu、Zn之间相关性明显,初步反映了污染与矿山有关;同位素分析显示,矿区大气沉降样品、大部分植物样品、部分土壤和部分生物样品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证实了污染源为矿山。另外,大气沉降与植物样品铅含量高且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反映了大气沉降是污染传播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用不同的采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露天采矿区、菜地和风景区栖霞寺。露天采矿区和菜地土壤采用梅花布点采样方式,栖霞寺由于属于山地,采用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矿区和栖霞寺林区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对菜地土壤采用二级标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菜园和栖霞寺土壤中铅、砷、镉和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其部分土壤中存在铜的轻度污染,而未受铬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均大于3,属于重度污染;污染严重区集中在选矿厂、矿口和坑道排风井口等周围,并且污染程度随着远离矿区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床深部找铜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新良  龚德奎 《江苏地质》2013,37(2):230-235
根据栖霞山铅锌银矿床业已存在的岩浆成矿作用踪迹,即低缓磁异常、硫、碳、氢、氧同位素特征、成矿的温度和压力、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性及铜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等信息,探讨了栖霞山铅锌银矿区深部找铜前景。  相似文献   

5.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长杰  景山 《江苏地质》2011,35(4):395-400
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探讨了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成矿流体主要由来自深部的含矿热液、源自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的有机流体和地表渗流雨水组成。其中,有机流体在矿物沉淀富集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矿体主要受纵向断裂F2、上下构造层之间不整合面和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控制,认为在栖霞山深部,沿纵向断裂F2的延伸方向仍有较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6.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勘查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沈衡 《物探与化探》1999,23(1):72-78,80
根据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成因模式、矿床标志模式、找矿方法技术系列模式.这3种模式构成了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7.
魏新良  景山  孙学娟 《江苏地质》2019,43(4):573-583
栖霞山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是我国东部最大的铅锌矿床。通过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深部取得重大突破,主矿体控制深度由-650 m延深至-1 079 m,且在深部发现了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蚀变矿物。结合最新成果,从控矿地质因素、矿体地质、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特征等入手,全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中S同位素组成,发现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沉积岩和岩浆,而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中的硫来源于岩浆;硫化物中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碳酸盐矿物C、O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的亲缘关系;H、O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期后热液,并有大气水的加入。综合地质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藏帮浦东段矿区浅部资源逐渐减少,深、边部开拓势在必行.采用CSAMT在帮浦东段—笛给矿区开展铅锌矿深部勘探与找矿预测工作,利用磁场强度Hy计算全区视电阻率共计42 840个,得到了勘探区CSAMT全区视电阻率异常图,进一步分析获得导电特性异常区4个,即高阻异常区R1、R2、R3和低阻异常区R4.通过结合以往勘探资料成...  相似文献   

9.
南京栖霞山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找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银矿床,其成因类型为“断褶带内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双循环热(卤)水后成层控型矿床。矿床的发现发展经历了单一锰矿找矿阶段、铅锌矿找矿阶段和银、金矿找矿阶段,并已逐步进入铜矿找矿阶段。几十年来,随着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矿种不断增高,储量不断扩大,矿床经济价值不断提高。此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并有可能发现铅等新矿种。  相似文献   

10.
11.
蔡劲宏 《矿产与地质》2007,21(2):196-199
研究了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对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成份、粒度、嵌布特征进行测定和统计,并进行了矿石中银的物相分析和银的平衡配分。根据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盘龙铅锌矿地处广西象州—武宣重晶石铅锌成矿带南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历经了普查、详查各阶段的发展,但一直以来铅锌找矿工作成效不大,探明的资源储量仅为中型铅锌矿床规模。近两年来,矿山加强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研究,不囿于以往地质工作形成的找矿思路,大胆开展深部找矿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本文在介绍盘龙铅锌矿勘查概况、成矿地质背景与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山深部找矿成功的经验,讨论了矿床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指出盘龙铅锌矿深部找矿的成功对象州—武宣地区寻找大型铅锌矿床和在该地区开展深部铅锌找矿均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尚未出现侵入岩体,故对其成因认识有中低温远成热液、深岩浆源热液、沉积-改造等观点。近年来,又有二元二次层控、叠生层控、沉积-热液叠加层控、多源层控等观点。笔者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矿床应属壳源-后成层控矿床,并建立了栖霞山式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金矿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并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汤山金矿与"卡林型"金矿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论述了在该矿区探索和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薛志强 《地质与勘探》2014,50(4):599-616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著名的VMS矿床之一,具有容矿火山岩系+硫化物矿体+喷气岩的“三位一体”特征,以及下部筒状或漏斗状网脉状矿(西矿带)和上部层状块状矿(东矿带)的“双层结构”样式。其南部有热矿区找矿虽有进展,但突破不大。为确定有热矿区的找矿方向,本文对呷村矿床和有热矿区含矿带进行了精细结构对比,认为有热北部19-31线由块状硅化流纹质火山岩+条纹条带状流纹质凝灰岩+千枚状绢云母凝灰岩组成火山喷发单元,以强烈的硅化为特征,发育大量的脉状-网脉状构造,与呷村西矿带完全可以对比;而有热南部39-55线则由块状“黄矿”矿石与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喷气一火山单元,但缺乏重晶石、硅质岩等喷气沉积岩;以“黄矿”为主,仅形成铅锌贫矿体,与呷村矿床东矿带富含重晶石、以“黑矿”为主,形成银铜铅锌富矿体的特征有较大区别。同时,有热块状矿体上部还存在厚达70-130m的流纹质火山岩和脉状-网脉状矿体,据此认为有热矿带总体上可与呷村西矿带对比,代表热液喷流成矿系统的热水补给通道相,其中的块状(黄矿)矿体具微“双层”结构特征,有可能为早期热流成矿系统的另一个独立的“微”VMS矿床。由此判断有热矿区东部流纹质火山岩与碳质板岩的转换界面处深部存在类似呷村东矿带的以“黑矿”块状矿体+重晶石组合为代表的隐伏矿体,从而共同组成一个“下黄上黑”共两层块状矿体的“堆垛式”结构型式。寻找以“黑矿”-重晶石组合为代表的隐伏银铜铅锌块状矿体是有热矿区今后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田已知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本区进行隐伏矿找矿的勘查实践,提出秦家梁地段和古字梁地段为两处最有潜力的隐伏矿找矿靶区。其中,秦家梁靶区具备寻找受次级断陷盆地控制的热水沉积型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1:1万岩相-构造填图、TEM物探方法定位及直孔钻探验证等可望直接发现隐伏的铅锌矿体。古字梁地区具有与甘肃厂坝铅锌矿床十分相似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应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以缩小找矿验证地段。  相似文献   

17.
实现找矿突破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毓川 《矿床地质》2011,30(5):767-772
作者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实践和人类找矿历程的演化,提出522找矿模式.其中的5包括: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地质找矿理论、探测技术方法、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资金与工作量投入;第一个2是指政府政策与管理和工作区社会环境;第二个2是指科学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及团队素质及创造性的工作.共有九大找矿突破因素,九大因素分三类,...  相似文献   

18.
陈建平  严琼  尚北川 《江苏地质》2012,36(3):243-249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生产基地,由于多年开采,已成为危机矿山,在研究该矿成矿背景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方法,建立三维矿床模型,并提取出找矿有利条件,从而建立起该矿区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靶区圈定,对该区深部找矿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忠发  曾正海 《江苏地质》2006,30(3):177-182
从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成矿物质硫、铜及成矿热液的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床的岩浆作用对成矿的贡献,并对双循环热(卤)水后成层控成因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