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中国地震工程地质学之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中国地震工程地质学(亦称为地震岩土工程学)在过去50年中的发展,历史地震年表、中国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区划图和新中国地震烈有等是本学科发展初期的里程碑。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个学科分支:区域地震危险性评定(SHA)和场地抗震性能评价。1966~1976年的一系列强烈地震发生后,SHA和地震小区划的方法有了迅速改进,更深刻地认识了局部地条件对地震中强地震动和场地失效的影响。若干“地硅工程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杰  郭铁栓  杨立明  苏有锦  李刚 《地震》2009,29(1):40-52
该文在系统整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到汶川8.0级地震前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异常和分析意见的基础上, 研究汶川地震未能做出中长期预测的原因。 结果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后, 判定中国大陆处于强震连发阶段, 仍有发生8级大震危险, 但此后的2002—2007年中国大陆周边接连发生大震, 而内部连续6年的7级地震平静, 以及中国大陆5、 6级地震相继出现的显著平静, 是导致2006年以后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明显偏低的原因。 南北地震带中段一直是作为近几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 但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后, 对西南地区强震危险的紧迫性估计不足。 而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录, 也是该地震带未作为近几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是一个活动水平高、持续时间长的强震序列。近年来邯郸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沿磁县地震极震区方向发生的大量小地震。根据对这些小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的三维空间分布的分析,认为磁县地震的震源断层是NWW向近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它和磁县地震的等震线、地表破裂带特征相符合。这个例子说明在地震学和地震地质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有可能由历史大地震区内现今小地震的群体特征,推测历史大地震的震源断层空间取向及其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源,检索2001—2020年地震地质领域相关文献,通过VOSviewer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分析我国地震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结果表明:地震地质领域的核心学者、机构和文献来源较为集中;研究内容主要为活动构造分析、典型震例震源机制反演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研究;地震地质学研究内容在近20年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研究重点已发生部分转变,古地震、郯庐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青藏高原东北缘等可能成为后续研究热点,且在2014—2016年,该领域在活动构造研究方面出现新的分析方法,但整体进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5.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资料 ,分析研究了中国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地震活动水平和6 .5级以上深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深震发生后 3年以内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明显增强 .这些强震沿北纬 40°线和南北地震带呈优势分布 .  相似文献   

6.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29日的岫岩5.4级地震,发生在一直被列为年度重点地震危险区的北侧,此次地震是1979年以来该区发生的最大、具有前震性质的震群型地震。5.4级地震的发生,是该区地震危险程度的缓解,还是标志着地震危险性继续增强,或者说是标志着该区地震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选取渤海、北黄海及附近地区(36°~41°N,119°~124.5°E)为研究区,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和日报目录以历史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中国地震简目汇编组,1988),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 与渤海、黄海及附近地区地震趋势关系1.1 历史地震活动时…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仇转  刘巍 《山西地震》2005,(2):1-7,10
通过对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及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与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级地震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地震的延续,是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义前震的重要意义,其后对应发生的河北张北6.2级地震。标志着华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期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背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震活跃,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强烈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一系列强破坏性地震。在该区近10年地震相对较平静的背景下,2021年开始青海及周边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震,且这些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时空关联。  相似文献   

10.
远处的地震可能影响区域地震两位著名的科学家报告了距南加州几百甚至几千公里远的地震活动或缺乏地震活动会影响绍斯兰地区后继地震发生的证据。前任白宫科学顾问和国家科学院主任普雷斯(FrankPress)及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教授艾伦(ClarenceAll...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震地质学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和实际计算获得了判定地震序列类型的定量和定性指标,提出了中小地震(群)后地震活动趋势和大震后强余震预报的地震地质学方法,通过一些地震实例的实践与检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用于震后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2.
童琼  童迎世 《高原地震》2021,33(3):26-32
通过收集前人和多年对湖南历史地震的反复考究和近几十年所发生的小震(矿山地震)活动,认为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近代地震,都有其不同的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比较突出.而近代地震通过资料处理和现场考察,发现地震的类型、震源深度和烈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苏鸾声 《内陆地震》2000,14(1):78-83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地震资料的使用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地震构造活动较弱的中强地震活动地区这种影响尤为显著。近年来沿长江各省的核电选址工作,凸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0月12—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重大工程地震安评工作中的历史地震资料使用问题专题研讨会”,安徽省地震局黄田庚局长、张鹏副局长、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总结了2020年地震活动,从全球到局部,呈现了全球、中国和四川的地震活动概况;分析了全球、中国和四川地震活动的特征;记叙了2020年四川区域内发生的突出地震事件;追踪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四川区域内发生的3次7级以上地震和2019年发生的长宁6.0级地震震群的余震活动.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MS≥7...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M73/4地震活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怀存  李霞  苏鸾声  刘希强 《地震》2002,22(3):71-76
利用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M≥7 3/4浅源地震资料,得出1900年以来M≥7 3/4地震活动具有成组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认为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M≥7 3/4地震第5个活动组的开始。未来1-6年在以8.1级地震为中心,半径500m-1000km内是发生M≥7 3/4地震的主要场的。通过对M≥7 3/4地震发生后3年7级地震活动研究,中国大陆未来3年内仍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朱航 《四川地震》2004,(1):17-21
对20世纪中国大陆巨大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构造上,与川滇地区的相对位置上,以及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2个地震对其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也具有相似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强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003年至2005年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为6.0~6.9级。  相似文献   

18.
张东平 《地震》1989,(4):22-28
本文利用选定的宁夏37度区域范围发生的历史强地震资料,及1966—1986年发生的M_L≥2.0级地震资料,对6级以上强地震的空间展布特征、周期特征、相关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该区历史上发生的4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在时空序列上呈现一幅对称迁移活动图象,6级以上强地震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规律,同时与华北大区域强地震活动关联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今小震活动分级按年度进行频次、平均震级的距平计算,发现该区小震活动在宁夏及邻区发生的6组(8次)5级以上中强震前1—2年,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震”异常年份。在异常年份后,该区发生的4级地震具有预测预报宁夏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短期前兆“信号”作用。在对宁夏区内和邻区的报震时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平静态势,2003年中强地震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过程,尤其是6级以上强震活跃。从8.1级巨震的孕育背景、历史巨震震例及现今地震活动分布格局对中国大陆的强震形势及青海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未来数年中国大陆西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背景,青海地区强震危险区可能仍以东昆仑断裂带及邻近的唐古拉地震带为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MW 9.0地震和2013年鄂霍次克海MS 8.2深源地震的发生,对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如何,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在哪里,经典的地震活动规律和特征是否仍在延续或发生了哪些变化,成为地震学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