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小秦岭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代表了成矿期含金成矿热液的分布和迁移范围。通过对陕西小秦岭Q1403号含金石英脉中的围岩暗色包体的构造测量,在厘定包体的a、b、c轴以及长轴轴面产状的基础上,对Q1403号含金石英脉的热液迁移方向进行综合判断,对成矿热液通道进行限定。其对金矿床的深部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大湖矿床金、钼矿化石英脉体形态、空间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序列等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采用显微镜和LA-ICP-MS分析技术重点对金、钼热液脉体组构以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对比研究,以揭示小秦岭地区金、钼成矿作用关系及成脉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钼矿化石英脉具晶洞状构造和自形-半自形晶结构,黄铁矿贫As、Au、Te、Bi、Cu、Pb元素,和发育自然金、黄铜矿、铜铅铋硫盐矿物浑圆粒状显微包裹体等特点,反映钼矿化石英脉形成于张性构造空间,经历了相对缓慢冷却结晶作用过程。结合钼矿化石英脉厚度大,且变化明显,以及空间延伸稳定性差等特点,认为钼矿化石英脉可能形成于相对较低的区域性差异应力场环境,受控于水力断裂作用形成的张性断裂控矿体系,为与印支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独立成矿事件。大湖矿床的金矿化以条带状黄铁矿石英脉型矿化占主导,其矿物共生组合序列、蚀变类型以及黄铁矿贫As、富Au-Bi-Te元素组合等特征,与小秦岭地区其他脉型金矿床特征一致,表明它们统属小秦岭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的产物。结合包括大湖矿床在内的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相对较小的厚度,且变化性小、矿床和区域尺度延伸相对稳定,以及含金石英脉近东西向优势排列趋势等特征,认为小秦岭地区大规模含金石英脉形成于相对较高的区域差异应力场环境,受控于同成矿的南北向伸展构造应力场、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体系。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隆升剥露过程相耦合,大湖矿床含金石英脉的塑性变形和脆性碎裂结构可能是赋矿变质核杂岩隆升冷却过程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小秦岭的文峪、秦岭和东桐峪3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的共性,建立了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总结了小秦岭的文峪、秦岭和东桐峪3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共性,建立了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的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隆起北部的太华台拱区,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区内太古界太华群地层既是赋矿地层也是矿源层,矿体严格受脆韧性构造带控制,燕山期岩浆岩为金的活化、运移提供了热动力。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相似文献   

7.
孙卫志  王振强 《地质论评》2012,58(4):671-680
本文针对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钼金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矿区浅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体,向深部延伸出现石英脉型钼矿体,F5断层是大湖矿区内金、钼矿主要的含矿构造,钼矿体与金矿体共生或独立存在。钼矿体顶板围岩主要发育钾长石化,而金矿体顶底板围岩则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其中绢云母化和中细粒黄铁矿化与金矿体关系最为密切。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O2、H2O为主,含有少量CH4、C2H2等还原性气体,液相组分主要为Na+、Ca2+、Cl-、F-等离子。钼矿体与金矿体的H、O同位素数据显示钼矿脉与金矿脉的成矿流体主要都是来自岩浆水,但是两种矿体的H、O同位素组成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辉钼矿化石英脉与金矿体中钾长石化和黄铁矿化石英脉中的稀土组成具有明显的不同,辉钼矿化石英脉具有较高的的∑REE和轻重稀土分馏,指示金矿体与钼矿体成矿流体来源不同,金、钼可能形成于不同的成矿期。  相似文献   

8.
文峪、东闯金矿是著名的小秦岭金矿带内毗邻的两个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氢、氧、碳、硫和铅同位素地质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兼有岩浆水和变质水特点,并叠加了大气降水,硫、铅和金等成矿物质具深源特点,来自太华群基底的深熔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图1),最先是以金矿床进行勘查的,其黄金储量28 t,平均品位8.7 g/t,被认为是断裂控制的中温脉状金矿或造山型金矿床[1~5].随着大湖金矿开采深度加大,部分含金石英脉在深部转变为辉钼矿-石英脉,并在海拔500 m以下发现了多条独立的辉钼矿-石英脉,探明的钼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3~5].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38  
最近在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大湖金矿及其附近的泉家峪含金石英脉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钼矿化。为了研究小秦岭金矿集中区钼矿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大湖金(钼)矿床及泉家峪石英脉型金钼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在大湖钼金矿石中获得3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23.0±2.8)Ma、(223.7±2.6)Ma和(232.9±2.7)Ma;泉家峪钼金矿石中2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29.1±1.6)Ma和(130.8±1.5)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的成矿作用不仅发生于燕山期,而且还发生在印支期。与金堆城、黄龙铺等典型钼矿床不同,大湖和泉家峪矿床中辉钼矿含铼很低,可能表明它们的成矿物质来自壳源。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金矿床均是华北地台南缘的大型金矿床,金和金(铅)矿化主要在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层内呈脉状产出,并且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养分。文章对文峪金矿床、东闯金(铅)矿床、花岗岩类侵入岩和变质岩地层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不同地质体的硫和铅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花岗岩体源于太古宙变质的重熔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类侵入岩,岩浆热流体对太古宙变质岩地层的淋滤作用亦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叙述了小秦岭金矿田内含脉断裂带、含金石英脉和金矿体的分布和赋存特征及其几何形态特征,探讨了形成机理,提出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自相似性分析为一体的累集式几何解析原理进行深部预测找矿;同时在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秦岭金矿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桂北地下热下溶滤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北原生金矿由一系列贫-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组成。经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多方面研究,认为桂北金矿是产于矿屑岩中的地下热水溶滤型金矿。其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水源为大气降水,硫源主要来自深部,通过深大断裂被带到成在放热液中,并混染了大量海成硫酸盐或沉积硫化物,热源由地壳增温和断裂磨擦提供。  相似文献   

14.
对深部矿体进行定位预测是当今国际地质界的前沿课题。近期由武警黄金指挥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完成的“小秦岭矿田东闻特大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研究”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脉状金矿体深部定位预测的方法——断裂面波形模拟预测法。并在小秦岭地区的东闯、杨等峪、四范沟等金矿区进行应用,其预测结果比较理想,有的已经工程勘探验证,效果良好。过去一般认为,石英脉型金矿是小而富的,难以形成大矿,但经过以上预测和验证,证明东间金矿是JJ、秦岭地区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金矿,仅其中的507号脉的黄金工业储量就达…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石英脉型金矿床铅及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金矿床均是华北地台南缘的大型金矿床,金和金(铅)矿化主要在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层内呈脉状产出,并且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文章对文峪金矿床、东闯金(铅)矿床、花岗岩类侵入岩和变质岩地层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不同地质体的硫和铅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花岗岩体起源于太古言变质岩的重熔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类侵入岩,岩浆热流体对太古富变质岩地层的淋滤作用亦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硫碲铋矿是一种少见的矿物。在陕西潼关金矿床矿物学研究中,发现了该矿物。一、地质产状陕西潼关金矿床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太古界隆起处,为石英脉型金矿床。脉体产在太华群混合岩、各类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等变质岩系中。根据矿物组合及矿物生成顺序,含金矿脉可分为三种类型:Ⅰ.石英—黄铁矿型金矿脉;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脉;Ⅲ.石英—碳酸盐型金矿脉。硫碲铋矿产在笫Ⅱ类金矿脉的黄铁矿中,与黑铋金矿、辉铅铋矿、自然铋、自然金、辉铋矿等共生或伴生,呈细小的连生体或包裹体产出。二、矿物特征1.物理特征硫碲铋矿属三方晶系。晶体呈粒状产出,粒径小于0.1mm。矿物具金属光泽,硬度小于2.5。2.光学特征其反射色呈白色微带黄蓝色调,无内反射,双反射微弱。其非均质性清楚,灰—黄灰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与其它岩体和脉岩的穿切关系,结合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探讨了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时代。通过实际资料分析,认为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构造岩浆活动期的末期,即在中生代晚白垩世到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之初,成矿年龄为77—108Ma。  相似文献   

18.
镰子沟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金矿矿集区西部,矿体赋存于太华群上部岩层内,受断裂构造和石英脉控制,带状钾长石化是矿床典型的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重晶石±磁铁矿。为了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采用LA-MC-ICP-MS技术对镰子沟金矿床黄铁矿进行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获得单颗粒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为-15.27‰~-11.98‰,平均-13.35‰,小于共生重晶石硫同位素值9.8‰~12.4‰。根据硫化物与共生硫酸盐矿物,估算成矿热源总硫值为-3.6‰,与新太古界太华群和燕山期华山花岗岩均不同。综合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认为太华群对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影响较华山花岗岩明显,但非主要来源,金矿床成矿与深部流体或隐伏岩体有关,矿床受深部流体和构造控制,深部仍有寻找构造蚀变型或微细浸染型金矿体的潜力,但规模有限。  相似文献   

19.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小秦岭地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晚期的后碰撞阶段,在由深部过程引发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深部流体沿伸展构造系统向上运移,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与围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江平 《地质与勘探》2009,45(6):655-660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带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分布以及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带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金质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硫源主要来自深部,金矿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源来自变质和构造运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矿床成因属是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系的与脆一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