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是低纬度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巨大。多年来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它与我国夏季旱涝的关系。而研究其与春季低温阴雨关系尚见不多。本文在这方面作了初探。一、同期付高与同期华南西北部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关系(一)好坏典型年份二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选取了1969年以来华南春播期天气特好年(即三月份无低温天气,其标准是无连续三天日平均气温为≤12℃的年份),如1973、1977二年,及春播天气特差年,如1970、1976二年。利用中央气象台长期组提供的月付高环流资料,情况如下表一:  相似文献   

2.
广西地处低纬度,汛期降水与低纬度稳定而强大的大气活动中心——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付高)活动关系极大。本文首先讨论了六月份我地区降水趋势与同期付高活动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肯定付高对我区旱涝起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找出了用前期付高活动报六月降水的予报指标。经三年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吴文富 《气象》1978,4(6):12-14
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的活动特点与夏季降水的多寡、集中程度、暴雨落点、梅雨迟早、台风活动、温度高低等关系极为密切,它深刻地影响着当年夏季的气候情况。因此它早已引起国内外气象工作者的注视,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由于海洋和海洋高空气象资料比较稀少,因此人们对付高在海洋上的变化常有“突变”之感。其实付高与其它天气系统一样,无论在高层、低层或  相似文献   

4.
山东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东临太平洋。夏季热带、付热带天气系统对我省天气影响较大,其中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省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本文就夏季副高的活动与山东夏季降水的关系及其长期预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付高)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经验证明,副高的位置、强度与山东半岛夏季雨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山东半岛夏季旱、涝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但根据长期预报的要求,希望能从前期(冬季或春季)副高活动的规律中,找出与未来夏季旱、涝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从副高的持续性,影响半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关  相似文献   

6.
河池地区位于桂西北,在23~25°N,107~109°E之间。每年西太平洋付高作三次季节性的北跳。因而每年由初夏到盛夏的季节里,付高(或脊)均有一段相对稳定控制我区的时期,出现高温少雨炎热天气,短的可有一星期,长的可达一个月。在此之前我区多受西风带锋面低槽影响造成大、暴雨天气,即为前讯期;之后我区转受东风系统影响,造成后讯期的大、暴雨。因此付高北跳相对稳定控制我区是前讯期到后讯期的过渡阶段,是我区进入盛夏重要的环流标志。在此之前或以后我区也有受付高直接控制的可能,但是时间较为短暂,一般仅3—4天。  相似文献   

7.
陈瑞闪 《气象》1978,4(11):9-9
我省地处广阔的太平洋西岸,属于付热带地区,夏季主要受热带、付热带天气系统(付高、台风、东风波、热带辐合带等)影响。春、秋、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平均3—5天就有一次冷空气影响我省。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冷空气活动对冬半年降水的影响。1970年使用卫星云图资料后,我们开始认识到暖空气活动对冬半年降水的作用同样很重要。考虑热带云团是暖湿空气活动强烈的表现,我们进行了用热带云团作我省降水预报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在区局业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我地区1987年11月至1988年1月,进行了“冬季预报业务改革试验”(以下称冬试)。现就“冬试”全过程作简单介绍。 一、可行性分析 1、冬季,影响玉林地区的天气系统比较简单,天气亦单一,各县天气同步概率高。我们统计了玉林站与北流(最近点)、平南(最远点)、贵县(特殊点)三站天气,(晴、雨)同步概率(1971至1980年资料),平均同步概率达96.2%,其中玉林站与北流站天气同步概率高达98.1%;与贵县  相似文献   

9.
1988年5月16日凌晨至中午玉林地区南部和钦州地区东部出现了一次范围小、强度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图1这次过程分布情况是:暴雨的中心在玉林、陆川、  相似文献   

10.
有关付热带高压活动及其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士松 《大气科学》1978,2(2):159-168
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是位于付热带地区的高压系统。这种高压系统,在平均图上(例如月平均图上或旬平均图上)清楚地表现为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在每天图上,尤其在对流圈中层的高空图上亦有以天气尺度系统的特点出现。这种高压系统在对流圈的低层主要位于海洋上,在中层亦出现在大陆上。到了对流圈顶层,特别在夏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七月分平均海平面图上出现在太平洋上与大西洋上的高压(这就是人们原  相似文献   

11.
下垫面能量储放与天气变化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本文首先分析了几个前期地温距平与后期降水分布的相关实例。指出,地温距平是影响后期天气的重要因子之一,並且深度愈深,影响的时间尺度也愈长。其次,简单地讨论了根据本文观点拟出的汛期旱涝预报方法,所作出的五年(1975—1979)实际预报的结果,作者认为,该方法作为大范围定性预报,其效果尚可。最后,在某些假定之下,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τ)的地表面温度振幅(T_(mo)和相应的能通量振幅(E_m)之间的简单关系:。并得到,对各种长期天气来说,满足,这与土壤热储量在τ时段内的变化是同一量级。这说明下垫面能量储放可以对长期天气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陕西地处内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属于大陆性气候。当夏季风由低纬向北加强之际,由春至夏雨量逐渐加大。到了盛夏季节每年七月初付高第二次北跳,付热带急流徘徊于北纬35度,国内雨带进入华北地区。我省雨量也随之剧增,暴雨频繁出现。在初秋季节的绵绵秋雨中也常常出现长时间持续的暴雨天气。由于暴雨来势猛,雨强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  相似文献   

13.
厄尼诺(ENSO)现象与玉林倒春寒天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远超 《广西气象》1998,19(1):15-16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系统分析1951—1975年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特征及夏季西太平洋付高强度的基础上,得到如下主要结果:整个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基本上可以分为正型和负型两种类型。正型是指海温距平经向差为正,即南正北负或南区的距平值大于北区,负型反之。正型和负型各有很长的持续性、周期性和经常在春、秋发生转换的阶段性。此外,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经向差与付高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它们有共同的周期,同时付高比海温的变化落后3—7个月。在付高与海温相关普查的基础上,给出了用海温距平经向差予报付高趋势的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16.
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与我国东部旱涝关系的天气气候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通过分析13年资料后,指出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脊线及高压中心的位置与我国东部大范围旱涝分布的关系密切。 1.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脊线的位置,尤其是120°E处脊线位置,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及伏旱期有密切的关系,梅雨期120°E脊线位于26°—32°N之间,伏旱期在33°N以北。 2.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中心经常出现在高原上空,这可能与高原夏季加热作用有关。100毫巴青藏高压中心、脊线位置及90°—120°E脊线的走向与我国东部地区旱涝有较密切的关系。 3.把100毫巴青藏高压的活动划分成东部型、带状型及西部型三类天气过程。在东部型和带状型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川东及贵州少雨(旱),而川西及华北多雨(涝);相反在西部型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川东及贵州多雨(涝);而川西少雨(旱),华北多雨(涝)。  相似文献   

17.
蒋淑芳  何敏 《气象》1986,12(4):25-28
一、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 1985年,我国气候条件一般较好。年降水量相当正常年景,较调和。汛期,几条主要大江河流域少雨,洪涝范围小,灾害轻,仅东北地区持续多雨,洪涝范围大,灾害较重;秋季青海省出现雪灾。春秋旱范围小,程度轻,夏伏旱范围广,但仅湖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概念模型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通过对1970~2008年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并根据高低空环流形势相互之间的配置与锋面暴雨的关系,建立四类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我县广泛流传有“暧惊蛰、冷春分”,“冷惊蛰,暧春分”的群众看天经验。我们以此为线索,对二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期间的冷暧气团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当冷气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则冷;反之,则暧。从大气环流的演变情况看,一次乌拉尔阻塞高压的建立到崩溃一般要7—9天,稳定时能维持半个月左右。而付高这时也开始活跃,付高短周期也一般为5—7天。因此,可以认为“暖(冷)惊蛰,冷(暖)春分”是冷暖气团短周期天气过程的交替,从而形成十五天左右的周期。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用本站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进行验证比较,发现气温日较差的对应关系较好。从而采用气温日较差曲线图,建立十五天韵律的倒春寒天气中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0.
邓之瀛 《气象》1978,4(7):9-11
一、概况 7708号台风9月2日生成于关岛东南约700公里的洋面上,以后沿着其北侧的付高偏东气流西行。9月5日付高断裂,台风则沿着两团付高的空隙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9月9日又偏向东北行,从10日02时—08时突然折向西北,以后缓慢向偏西方向移动,11日07时在崇明岛登陆,登陆后向西南偏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