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9月26日正式开园。2009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认为,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点和极高的美学与科学研究价值。它规划面积630.37平方公里,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10个景区组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6,(3):47-4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北非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3.
赵济 《中国沙漠》2010,30(5):1245-1245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国是世界上沙质荒漠(沙漠)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有80.89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8.4%.国沙漠的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113.6万km2)和沙特阿拉伯(86.22万km2),列世界第三位.国也是世界上受风沙和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肖南  董治宝  刘铮瑶  拓宇  石寰宇 《地理研究》2021,40(7):1887-1901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国际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沙山的形成演化与其所在沙漠的环境变迁有关,且真实地记录了区域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沙山形成过程研究应从区域地质和环境演化入手.本文从地质演化、环境演化、沙漠沉积、沙漠水文、沙山地...  相似文献   

5.
1990年7月23—28日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沙漠开发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是由国际上从事干旱区和沙漠研究著名科学家组成的民间组织.该组织曾两次在开罗召开世界沙漠开发会议,1987年二届会议决定委托中国举办第三届国际会议。在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科学院、林业部、国家基金委共同支持下,中科院沙漠所组织了这届会议,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漠》2007,27(1):0-0
朱震达,男,汉族,1930年6月20日生于浙江海宁。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年8月至1958年11月在前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进修流水侵蚀地貌与沙漠地貌。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原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创建人和奠基者。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沙漠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理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沙漠科学高级顾问,世界自然保护协会生态学会理事,国际沙漠开发委员会(IDDC)委员,第三届国际沙漠大会(TIDDC)主席,世界实验室(WL)沙漠化研究负责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相似文献   

7.
世界第一个沙漠植物园将在新疆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第一条建在沙漠中的绿色长城长 4 36km ,宽 72至 78m ,林带总面积 3133.3hm2 ,栽植苗木总量 180 0余万株。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于 2 0 0 3年 7月 2 0日开工建设。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的公路绿化工程 ,其长度也是世界第一。负责此项工程总体设计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说 ,绿化工程北起塔里木沙漠公路 118.9km处 ,南止于沙漠公路 5 6 1.4km处 ,除去其中北民丰隆起区 6 .5km不宜造林路段 ,其余 4 36km的沙漠路段将全线绿化。整个工程将于 2 0 0 5年建成 ,总投资近2 .2亿元。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主要…  相似文献   

8.
关于沙漠环境演变几种研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环境演变研究过程中,地层沉积序列和沙漠环境信息的重建是其研究重点。大量关于沙漠环境演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在沙漠沉积地层时间序列测定中,光释光(OSL)测年比较适用,但其在高分辨率方面欠缺、精度稍差,实际研究中应该视实际情况把OSL测年与^14 C测年结合使用。在环境代用指标选择方4面,沉积粒度及地球化学元素比较适合沙漠环境演变研究;磁化率、碳酸钙、有机碳作为环境代用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中仍多使用;孢粉分析在较湿润区域的环境演变研究中作为环境代用指标效果较好,但在沙漠这个极度干旱、植被稀少的环境下适用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5,(4):48-48,F003
2月2日,世界各地的气候和环境学家在英国的埃克塞特市召开会议。会上,一份关于全球变暖对世界所产生灾难的时间表被首次公布。这份报告第一次对未来百年内全球温度变化对世界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水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 2 0 0 2年 6月 1 7日联合国荒漠化防治日 ,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奖” ,它将极大的鼓励全站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宏扬为沙漠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不断求实、创新 ,为沙漠治理和西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被国内外学者赞誉为“世界沙都”和“沙漠明珠”的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政府从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战略出发 ,在 2 0世纪 50年代制定了修筑包兰铁路的宏伟蓝图 ,中央的决定召唤了一大批风华正…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08,(5):55-55
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上,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以108.21分的好成绩获得第一名,也是我国今年唯一推荐入选的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2.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初报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 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类型多样,在其东北部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沙丘下伏地形复杂,沙漠腹地分布出露连续的地层剖面,其蕴藏着反映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古疏勒河变迁的大量环境信息。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古疏勒河变迁及其与罗布泊退缩的关系、以及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规律、风沙危害的研究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保护世界级的敦煌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干旱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0,(1):61-61
联合国14日发布一份环境报告说,保护海洋生物能有助于减少当前全球化石类燃料碳排放量的3%至7%,减缓气候变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南非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提交了这份名为“蓝碳”的报告。报告说,海洋生物吸收和固定的温室气体总量占全球生物吸收和固定温室气体总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赵子允 《中国沙漠》1983,3(3):35-39
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 沙漠面积达40.4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3%, 占新疆总面积的25%。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不但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型沙漠。  相似文献   

15.
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带的世界最高大的沙丘系统——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系统,具有重要的风沙地貌与沙漠第四纪地质及水文学研究价值。以往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对该沙漠及其沙山的近130 ka来环境变化历史的框架性认识。沙漠的形成时代、沙源、沙山及其间湖泊的成因与演化过程等及其与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需要重视沉积学方法的应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认识其自身奥秘,促进风沙地貌学与沙漠第四纪地质学的进展,而且对认识区域气候、环流、水循环、大地构造等重大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1-26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在云南丽江市召开2008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大学、宁夏大学、鲁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17个单位的60位科研、教学第一线从事沙漠研究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在青藏高原中央、普若岗日冰原西侧流石坡地带山麓面上,分布有约100 km2的由戈壁与沙丘组成的地貌,这是世界罕见的、也是我国发现的首例中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前沙漠沉积。野外地貌、地层测量和室内样品的粒度、矿物、14C测年分析等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约为16 ka BP以来;沉积特征在沙丘沉积序列中表现为风成砂夹零星腐殖质层,在戈壁中表现为砾石表面具次生方解石或碳酸钙沉淀层;演化模式为冷直线式;形成条件为以下伏冰碛物为主要砂源,以行星西风环流和高原冬季风引起的地面西风为主要动力,以持续的寒冷半干旱为气候背景;成因主要与冰原西缘冰川作用形成丰富的冰碛物砂源有关;因此,这类沙漠与一般冰缘沙漠以河湖相砂为源具有显著区别,可称为"冰川型沙漠"。由于其形成兼与冰原、气候和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它是高原腹地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18.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降水特征及风沙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18个气象站点近40 a来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区域降水、风况、大风日数和沙尘暴等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由于受沙漠、湖泊和绿洲等景观格局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风和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拐子湖和民勤两地,年均沙尘暴日数分别为28.9 d和37.3 d。沙漠地区降水与其外围相同纬度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沙漠东侧年均降雨量明显高于西侧。年均降雨量最小区域主要集中在额济纳旗,不足50 mm;而在沙漠东侧的诺尔公和吉兰泰年均降雨量分别为114.7 mm和116 mm。通过本研究,不仅为预测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风沙环境发展趋势提供基础资料,也能为揭示区域环境演变规律和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AM5.1的20年(1991—2010年)沙尘气溶胶排放量模拟,分析全球沙尘气溶胶排放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大气环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年全球年平均沙尘气溶胶排放总量为1 152±28 Mt,全球沙尘气溶胶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北非、阿拉伯半岛和中亚、东亚、澳大利亚及北美沙漠地区。北非沙漠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沙尘排放源区,占全球沙尘源总量的61.8%。各沙漠区均有显著的沙尘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波动,沙尘气溶胶呈现春、夏季强排放和秋、冬季弱排放的季节循环。相对于沙尘排放的季节变化,其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偏弱。基于大气环流指数与沙尘气溶胶排放年际变化的相关显著程度,确定主要影响全球和主要沙漠地区沙尘排放量的大气环流因子:南方涛动指数SOI、北极涛动AO、南极涛动AAO、大西洋年际振荡指数AMO、北太平洋遥相关指数NP以及西太平洋指数WP。全球主要沙漠地区沙尘排放量与大气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在同一沙漠的不同区域甚至可以表现出正负相反的相关性。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ENSO循环中,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北非地区的沙尘排放量偏多(少),阿拉伯半岛和中亚地区的沙尘排放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雷加强副所长率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胡克林副厅长一行4人,在第11届国际沙漠工程技术大会后,访问了美国沙漠研究所(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USA)。与美国沙漠研究所的风沙观测、特殊环境微生物、植物生态等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围绕相互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