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兰青龙  安卫平 《地震研究》1999,22(3):297-305
本简要介绍了山西中部(32个县市)的历史地震灾害,在对建筑物的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概率法计算了每个单元遭遇烈度的概率,根据各类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和不同类型单元的人员震亡、伤率矩阵,计算得出32个单元建筑物的期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期望绝对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防震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部地区建筑物地震灾害期望损失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兰青龙  王继 《山西地震》1997,(1):95-101
叙述了山西中部地区(32个县市)的地震灾害,在对建筑物的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用地震安全性评定的综合概率计算了每个单元遭遇烈度的概率,得到了各类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计算得出32个计算单元所有建筑物的破坏数量和期望经济损失,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ArcViewGIS平台为开发平台,利用网络划分技术对鞍山市建筑物进行了单元划分,对每个单元进行了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在ArcViewGIS平台上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思路与实现步骤:最后给出了反映鞍山市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破坏结果,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进行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时,在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震害计算方法——单元破坏度指数法。同时将该计算模型嵌入到ArcView 9.0的GIS平台中,并以Oracle数据库为支撑,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数据,对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元破坏度指数法不仅大大简化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样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与GIS相结合可以客观快速地模拟出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宁夏石咀山市按地貌单元分为三个区。对每个地貌单元场地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一维地震反应计算模型,计算求得了各个地貌单元的平均反应谱,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与其对应的反应谱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反应谱。  相似文献   

6.
文中主要探讨了由地震引起的天津市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的预测问题。首先阐述了天津市震害预测的 5个背景特点 :建筑物特点、地质条件特点、建筑场地划分特点、基本设防烈度特点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特点 ,根据这 5个特点将天津市划分为含有 7种建筑结构形式的 4个区域的震害预测模式。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天津市地震经济损失模型和生命损失模型 ,考虑了时间因素 ,然后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实际震害结果进行了对比及修正 ,给出了天津市 4个区域的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率模型、社会财富损失率模型和建筑物毁坏率模型 ,并给出了计算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地震经济损失和天津市地震生命损失的表达式 ;最后 ,将天津市地区划分为2 85 8个震害评估单元 ,以近百年来在天津市区域内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作为假想地震 ,预测分析了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分布和地震生命损失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宁夏区域典型经济承载体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南北地震带地震中建筑物的震害经验和震害统计研究,对宁夏典型房屋建筑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宁夏区域房屋建筑的震害矩阵,初步总结了宁夏典型经济承载体的抗震能力分区特征,明确了宁夏城区当前建筑物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宁夏不同分区的房屋建筑结构类型,给出了城区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震害预测与建 (构 )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之间关系密切。对某些类型建筑物振动周期的确定前人已作了很多研究。 对于复杂系统和独特的高耸建筑物 (如烟囱 )的动力特性 ,已知的确定自振周期的建筑力学传统方法并不适用 ,但至今又没有研究出精确的计算分析方法 ,对此类构筑物的分析只能借助计算机采用近似数值法进行。寻求烟囱这种弯曲模型的频率是一个变分问题 ,这一问题是基于能量的观点采用有限单元 ( МКЭ)方法解决的。但因为数值方法的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有限单元的离散化程度 ,这种情况下须将系统分为数…  相似文献   

9.
在对古交市建筑物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类建筑物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预测了在不同烈度下的各工作单元建筑物的总破坏面积,同时还进行了未来10a的动态预测,得出若遭遇地震时,古交市市区震害最重,各镇和某些乡次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采用纤维单元模型和塑性铰单元模型对一个四层足尺钢框架振动台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在三维空间非线性分析程序Perform-3D中进行动力非线性分析,比较分析结果,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以研究两种模型应用于钢框架整体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计算精度。文中并讨论了纤维单元模型截面纤维的划分、塑性区长度的取值等问题。最后对采用组合梁的整体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模型的建模速度比塑性铰模型快,但塑性铰模型能模拟结构的倒塌时间。Perform-3D程序的纤维单元模型和塑性铰单元模型用于计算我国规范规定的7度和8度地震作用的多层钢框架结构,其结果是真实可靠的,而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唐丽华  宋立军  薛健  苗军 《内陆地震》2001,15(4):347-354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采用震害指数法对石河子市重要建筑物中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进行抗力计算,通过抽样计算建立了石河子市砖混结构房屋按建筑年代分类的震害概率矩阵,又进一步综合这次普查得到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修正的石河子市砖混结构房屋震害概率矩阵,从而为群体房屋的震害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地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北部地震灾害经济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预测是震害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省北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等震害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震害经济损失预测的各种参数,以乡(镇)、区(市辖区)为基础统计单元,采用动态预测模型,预测河北省北部2005年前震害经济期望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9.74亿元,总经济损失31.92亿元。若怀来发生5.5级和6级假想地震,震害经济损失分别为3.06亿元和4.82亿元,死亡1人和11  相似文献   

14.
马尔曼 《内陆地震》1992,6(1):63-70
根据概率可靠性理论,计算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直埋管道的各个震害等级的概率值。假定在一段管子中,其破坏为泊松公布,求得这段管道供水的可靠性,最后用并联和串联分析法,得出整个供水管网的供水可靠性。通过实际计算,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河北北部场地特征及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北部地区的场地特征与震害关系的研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程度的预测意见,对河北北部地区今后可能出现的震害类型进行了初步估计,同时为减轻该区地震灾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对城镇危险性估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3,25(6):615-620
着重研究了由于统计时段选取不唯一性产生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 对全国310个地级市以上城镇地震危险性估计的影响;并绘出中国大陆分区50年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烈度平均变化值和峰值加速度平均相对变化值示意图,为实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刘汉雄  张岳红 《地震研究》1992,15(3):298-305
本文根据对昆明的5层楼房和昆明市工人文化宫18层建筑的脉动观测,结合作者对昆明市几种地基土的脉动观测研究,提出了强震的卓越周期昆明地基土和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之间与震害的关系,可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地震灾情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有记载以来发生在云南的一百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七十年代发生在通海、昭通、龙陵三次七级以上地震的灾情,概述了云南地区地震灾害的一般性特征和地方性特征,为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time-dependent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the active fault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seismo-geology has the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because it describes the seismic risk of active faults by the probability of an earthquake that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 predicted magnitude. The Poisson model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probabilistic method contradicts with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so it cannot be used directly to the potential earthquake risk evaluation of the active fault where the time elapsing from the last great earthquake is relatively short. That is to say, the present Poisson model might overestimate the potential earthquake risk of the Xiadian active fault zone in North China because the elapsed time after the historical M8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in 1679 is only 341a. Thus, based on paleoearthquake study and geomorphology survey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integrating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 previous scientists, this paper reveals two paleo-events occurring on the Xiadian active fault zone. The first event E1 occurred in 1679 with magnitude M8 and ruptured the surface from Sanhe City of Hebei Province to Pinggu District of Beijing at about 341a BP, and the other happened in (4.89±0.68)ka BP(E2). Our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the averag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is ~(1.4±0.1)m, and the predicted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potential earthquake is 8.0. In addition,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of great earthquakes for Xiadian active fault zone in the forthcoming 30a is performed based on Poisson model, Brownian time passage model(BPT),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lip model(SCS)and NB model to describe time-dependent features of the fault rupture sour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forthcoming 30a along the Xiadian active fault zone is low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the seismic hazard level estimated by Poisson model might be overestimated. This result is also helpful for the scientific earthquake potential estimation and earthquake disaster protection of the Xiadian active fault zone, and for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better apply the time-dependent probabilistic methods to the earthquake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active faults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20.
蒋溥 《地震地质》1989,11(1):101-114
本文从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工程地质单元划分、地震反应分析、活断层工程分类等五个方面、论述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中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分析、地震小区划等地震工程实践,对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提供一些基本考虑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