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带雌配子体对吲哚乙酸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吲哚乙酸(IAA)对高等植物细胞的刺激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它对某些藻类的效应也有一些观察。例如Provasoli(1958)的实验指出,低剂量吲哚乙酸对石尊(Ulva lactuca)有刺激生长的作用,浓度较高时(0.3mg/升)则有抑制作用。Conrad等的实验指出,吲哚乙酸(3mg/升)可以促进丝藻(Ulothrix subliblssima)的生长,提高湿重13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时,低于0.5 mg/L时IAA促进微拟球藻生长,但不影响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IAA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最大比生长率为2.33 d-1。随浓度进一步增加,IAA促生长作用越来越小,并抑制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在5 mg/L时,IAA极显著抑制EPA合成。添加适当浓度IAA可促进藻细胞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3.
实验培养条件下,分析比较了干露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和萘乙酸(NAA)对野生型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叶状体生长的影响.IAA处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1.0mg/dm~3IAA处理都明显促进坛紫菜叶状体生长(p0.05),且2.0 mg/dm~3处理效果优于1.0mg/dm~3,而10.0 mg/dm~3处理组抑制生长明显(p0.05).培养25 d时,2.0 mg/dm~3IAA处理组叶状体平均长度增加了35.4%,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2%、39.9%、29.1%.NAA处理结果显示:1.5、1.0 mg/dm~3NAA处理组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且1.5 mg/dm~3处理效果优于1.0 mg/dm~3,而4.0、8.0 mg/dm~3处理组出现抑制效应,其中8.0 mg/dm~3处理组抑制生长较明显(p0.05).培养25 d时,1.5 mg/dm~3处理组叶状体平均长度增加了35.2%.与对照组相比,虽然低含量组(0.5、1.0、1.5、2.0 mg/dm~3)的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以1.5 mg/dm~3处理组含量最高,分别增加了42.6%和43.9%.而高浓度处理组(4.0、8.0 mg/dm~3)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8.0 mg/dm~3处理组的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连续干露条件下喷施适宜浓度的IAA(2.0 mg/dm~3)和NAA(1.5 mg/dm~3)均可有效地促进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乙酸对两种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D.parva)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脂肪酸组成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D.salina,乙酸可明显促进生长。细胞密度最大值120×104cell/mL(pH≤8.5),β-胡萝卜素最大值102mg/g(pH≤8.0),叶绿素a含量达到104 mg/g(ph≤8.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乙酸还可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18. 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的含量;蛋白含量随pH升高而提高。对D.parva,乙酸对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也不能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但明显提高叶绿素a含量,最大值达144 mg/g (pH≤9.0),还可提高蛋白含量,达到33.5%(ph≤9.0)。  相似文献   

5.
2,4-二氯苯氧乙酸对细基江蓠孢子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0,0.1,0.5,1,2,4,6 mg/L)生长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理刚刚放散的孢子和附着2d孢子,研究其对果孢子和四分孢子附着和生长及存活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4-D使两种孢子的附着量明显降低;2.0~4.0mg/L的2,4-D可以极显著的促进孢子的生长(P<0.01);0.1~2.0mg/L的2,4-D提高孢子的存活率(P<0.01);6.0mg/L的2,4-D使得孢子的生长和存活率降低。综合以上指标,在细基江篱采孢子育苗时,孢子附着2~3d后用2,4-D处理孢子萌发体,以1.0~2.0mg/L为宜。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冈村枝管藻盘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A)、激动素(KT)、奈乙酸(NAA)和甲壳素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枝管藻(Cladosiphon okamuranus Tokida)盘状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6-BA对盘状体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质量浓度为0.5 mg/L时的促进效应最强;不同质量浓度KT下生长的盘状体直径均大于对照,其最有效质量浓度为1 mg/L;NAA可以延长枝管藻盘状体的生长时间,促进盘状体生长,其质量浓度为5 mg/L时,盘状体的生长时间被延长7 d左右,直径可达780μm,比对照(540μm)高出240 μm;甲壳素对盘状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肽聚糖对鲈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5.50±1.6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配合饲料中分别加入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肽聚糖制成3种等氮等能(蛋白42%,脂肪11%)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肽聚糖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其生长.当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时,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mg/kg)和低添加量组(0 mg/kg)(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500 mg/kg时,鲈鱼白细胞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添加量组(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100 mg/kg时,鲈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却显著低于高添加量组(500 mg/kg)(P<0.01).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能显著提高鲈鱼对哈维氏菌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的升高,鲈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8.
丛峰  孙雪  徐年军  蔡西栗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95-1230
采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 进行了通气速率、氮浓度、Fe3+浓度、IAA浓度、CO2补充量等环境因子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气速率为2.0L/min时小球藻的生长速率和油脂产量最大分别为6.17mg/(L·d)和1.77mg/(L·d); 实验范围内氮浓度对小球藻油脂产量影响规律性不强; Fe3+浓度为0.1mmol/L时小球藻的生长速率最大为7.29mg/(L·d), Fe3+浓度为1.0mmol/L时小球藻油脂产量最高为2.54mg/(L·d); IAA浓度为1.0mg/L时小球藻的生长速率为7.47mg/(L·d), 油脂产量为2.89mg/(L·d), 二者都达到最大值; CO2补充量为6000mL/d时小球藻的生长速率最大为9.88mg/(L·d), 补充量为4000mL/d时小球藻油脂产量最高为3.86mg/(L·d)。经过条件优化, 小球藻油脂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镧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的促生长作用和成活率的影响,本研究设7组不同镧质量浓度处理组,采用不同方程对不同镧质量浓度组的体质量生长拟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镧质量浓度处理组黄姑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采用线性方程:1.8 mg/L处理组的体质量生长系数最大,为0.011 2,而对照组(0 mg/L)的体质量生长系数最小,为0.009 9;采用多项式方程:1.8 mg/L组全长生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3.26,而对照组(0 mg/L)的全长生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小,为1.17。镧对体质量增大率、全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死亡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用多项式方程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镧质量浓度(C)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体质量增大率=162.93+42.79C+(–11.62)C~2(R~2=0.95),全长增长率=38.49+21.54C+(–7.27)C~2(R~2=0.90),特定生长率=1.08+0.16C+(–0.04)C~2(R~2=0.93),死亡率=62.91+(–22.88)C+7.19C~2(R~2=0.54)。根据方程,得到最适体质量增大、最适全长增长、最适特定生长、最低死亡率的镧质量浓度分别为1.84、1.48、2和1.59 mg/L。证实,镧可促进黄姑鱼幼鱼的生长及提高成活率,1.48~2 mg/L为黄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的镧质量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稀土元素镧对刺参生长、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本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镧,制备了5种实验饲料,饲料中镧的浓度分别为0、10、25、50和75mg/kg。以初始体重(6.72±0.01)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为研究对象,用制备的饲料在室内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对刺参进行称重,计算特定生长率,随机选取4头解剖取样,测定刺参体腔液的相关免疫酶活性,剩余刺参通过腹腔注射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进行14d的攻毒实验。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0mg/kg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提高了36.92%;当饲料中稀土元素镧添加量为50mg/kg时,刺参体腔细胞吞噬活性、呼吸爆发活力、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饲料中镧添加量为10~50mg/kg时,刺参体腔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攻毒实验显示,50mg/kg处理组的刺参累计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50mg/kg的稀土元素镧可以促进刺参生长,同时可以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臭氧处理海水生成氧化物对扁藻(Tetraselmis chuii)生长的影响.臭氧生成氧化物浓度在0.736mg/L以下不产生毒害作用,在1.113mg/L 以上观察到了毒害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毒性越强.实验发现扁藻对臭氧生成氧化物的毒害有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虾池中氨氮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乃禹 《海洋科学》1986,10(1):65-65
氨氮是以离子氨(NH_4~+-N)和非离子氨(NH_3-N)两种形式存在的。经过对日本对虾、短沟对虾等五种对虾的实验证明,在平均浓度为0.45毫克NH_3-N/升的池水中,对虾生长与对照组对虾比较,降低了50%。NH_3-N不易被测定,通常测总氨氮值要求在0.6毫克/升以下。  相似文献   

13.
硒碲胁迫对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硒(Na2SeO 3)和碲(Na2TeO 3)胁迫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藻对硒、碲表现出不同的耐性。对于S.platensis,CSe≤200mg/L促进生长 ,CTe<100mg/L影响不大 ,CTe≥100mg/L抑制生长 ,CSe≥800mg/L或CTe=400mg/L藻死亡 ;而对于S.maximum ,CSe=25mg/L时促进生长 ,CTe≤25mg/L无影响 ,CTe≥50mg/L明显抑制生长 ,CSe≥800mg/L或CTe≥600mg/L则死亡。而在培养周期内分次添加硒、碲 ,当累计达到CSe(CTe)=800mg/L,两种藻仍能正常生长。表明硒、碲添加方式不同 ,产生明显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溶解氧系指海水中溶解的氧。以前表示溶解氧的单位有三种:一种是以微克原子每升(μg-at/L),或似克分子每升(M)为单位;一种是以毫克每升(mg/L);一种是以ml/L为单位。这样,将同一溶解氧这一参数,分别当成了三种不同的量对待。因此就量的符号,应分别以C(0)、ρ(0)和φ(0)表示。应当指出:以物质的量浓度形式表示溶解氧最科学,评价海洋环境时以此形式最直观;次之是质量浓度形式;最不合理的是体积分数形式,因为气体可压缩性和水不可压缩性和氧和海水的温度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e~(4+)和Se~(6+)对湛江叉鞭金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e~(4+)(0.10mg·L)和Se~(6+)(0.10—0.50mg/L)对该藻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Se~(4+)(大于0.50mg/L)和Se~(6+)(大于10mg/L)则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Se~(4+)的毒性比Se~(6+)大约高15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食用海产品重金属(如Cu、Cd等)超标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提取藻胶原材料及海洋养殖动物饲料的细基江蓠,可以大规模生长在海水池塘养殖区,有望用于该水域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本实验通过研究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在5个不同Cu2+浓度梯度(0、0.05、0.2、0.8、2.0mg/L)环境下的自身生长状况,及其对Cu2+的吸收富集情况,初步探究了细基江蓠对海水池塘养殖区Cu2+的生物修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细基江蓠对Cu2+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吸收富集能力,在0.8mg/L Cu2+浓度下细基江蓠既能保证正常生长,又能吸附水体中最大量的Cu2+。  相似文献   

17.
链霉素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刺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用链霉素对六种海洋微藻进行实验 ,发现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对链霉素具有抗性。其中只有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在实验范围内 (0~ 50 0 mg/ L)测到了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为346 mg/ L和 4 4 5mg/ L。其它四种均未测到。而且当链霉素浓度为 30 mg/ L时 ,对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具有生长刺激效应 ,即毒物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 mg/L)多效唑能促进绿色巴夫藻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多效唑处理组的干重、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p<0.05),而低浓度(≤5 mg/L)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5 mg/L)多效唑可显著抑制青岛大扁藻和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多效唑处理组的干重、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和绿色巴夫藻的96 h-EC50值分别是28.6 mg/L和24.9 mg/L. 2种微藻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均表现为低浓度(≤5 mg/L)的诱导作用和高浓度(≥15 mg/L)时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2种微藻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条件下,2株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其中,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2.6%和37.1%,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在IAA浓度为0.25mg/L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8.7%和34.4%,总脂含量在IAA浓度为0.5mg/L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但与0.25mg/L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0.1mg/L的IAA浓度对球等鞭金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它各脂肪酸(14:0、16:0、16:1n-7和18:1n-9)含量均无显著影响;0.25mg/L的IAA浓度促进了棕鞭藻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结果为2株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素(auxins)是指能引起与(吲哚乙酸IAA)有同样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山田长雄等,1997),作为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的一种,它广泛存在于水生、陆生植物中,对其生产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相对于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生长素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藻类中的植物生长素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