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怡之  王进英 《内陆地震》1992,6(2):143-150
根据历史强震与现代地震的资料,研究、分析了汾渭地震带强震及中、小地震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对该带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及汾渭地震带的发震概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韦布尔(Weibull)分布对陕西省及汾渭地震带的中强地震活动进行概率统计分析,得到所研究地区的中强地震平均复发周期和发震概率。通过陕西省及汾渭地震带的韦布尔概率模型可以获得任一预测时间内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4.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0,4(3):281-286
一、引言 现有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都是数理统计中所用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应用最广。然而,回归分析方法要求大样本量;样本要有较好的分布规律以及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等。 为克服以上诸多困难,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灰色系统理论。它认为,任何随机过程都是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即灰色过程。它将无规律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加强规律性,削弱随机性。利用较有规律的生成序列进行建模即GM(1,1)模型。该模型是以灰色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动态模型,追踪目标是过程的动态行为,并非是过程本身。本文是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选用北西地震带1970年至1990年21年地震资料,对所发生地震的模糊时间分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以二个月为一个单位和一年为一个单位计算了模糊时间维数Do并绘出以二个月Do随t变化和21年每年Do随t变化曲线。为了更好突出中强震选取了覆盖北西地震带6个面积相等小区,分别进行模糊时间分维计算,求出每年6个Do来,再(1/6)∑Do,计算出每年的平均Do来并绘出每一小区二个月Do随t变化和21年  相似文献   

6.
许俊奇 《地震研究》1993,16(3):246-251
本文依据震中迁移、累积频度变化曲线、震级频度关系等的计算方法,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汾渭地震带Ms≥5.5级的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由北向南自东向西的迁移特点。目前,汾渭地震带正处于第三活跃期的后期,总的地震活动趋势是加强的。今后5~20年内,Ms>5.5级的地震,由北区迁至南区的概率为:0.22~0.64。则中区可能发生Ms=5级左右的地震或震群,南区则有发生Ms≥5.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薛丁  王立巍  赵蒙生 《地震》2010,30(1):147-151
按照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活动地块和地震带的划分方案, 使用Mapsis软件选取了汾渭地震带1000年以来MS4.7以上地震, 这样的地震资料应具有地质单元的统一性。 使用数学中19阶多项式模型, 对地震资料进行最佳逼近拟合, 并递推未来1—2年时间尺度预测。 模型中的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 引用一种数学方法来描述汾渭地震带的地震趋势规律。  相似文献   

8.
综合历史地震、地质信息,汾渭地震带存在平均重现周期2000年左右的M≥7级的强震系列.该强震系的强震在时间上是非平稳分布,具有丛集发震的特征.其累计频度N与时间t有近似的指数函数关系:(N=Ae~(Bt)(其中A=0.863,b=0.0018).将强震系的N—t关系和震级—频度关系相结合预测,从1980年起,未来85年(置信度98%)或未来183年(置信度95%)不会发生M≥7级强震.由非齐次泊松概率模型,未来50—100年汾渭地震带发生M≥7级强震的概率为3-6%.这较均匀油松模型的概率低得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丛特征的分析、华北地震主体位置的研究,以及强震前震中区震前震的研究,与近百年汾酒带地震活动相比较,认为目前汾渭地震带处于调整区的可能性很大,近几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4,8(4):339-343
应用极值理论、马尔科夫过程、震级-频度关系等6种方法,分别对汾渭地震带地震发生的规律性进行了讨论,各种方法取得了比较一致的预测效果。经计算得到:汾渭地震带今后5年内,有可能发生Ms=5.0级左右的地震,发生Ms>5.5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Ms=5.0、5.5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分别为6年和25年左右;自1300年以来.其5.0级以上的地震活动存在着230±10年的卓越周期。  相似文献   

11.
在规定了选取无标度区和线性拟合的条件之后,对于四川4个主要地震带、中国大陆和四川西部地区,选取不同震级下限,以一定的时间窗和滑动步长,分别计算容量维D0和信息维D1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对强震前D0和D1值出现下降、先降后升和上升等多种变化特征,以及D0和D1值很接近等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容量维、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规定了选取无标度区和线性拟合的条件之后,对于四川4个主要地震带、中国大陆和四川西部地区,选取不同震级下限,以一定的时间窗和滑动步长,分别计算容量维D0和信息维D1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对强震前D0和D1值出现下降、先降后升和上升等多种变化特征,以及D0和D1值很接近等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序列时间分布特征,发现用“标度变换法”求时间容量维时,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无标度区,因而用“广义无标度区”的概念计算出一组“广义分维”。讨论了震级下限对“广义无标度区”及“广义分维”值的影响、实际地震分布与Poisson分布、随机Cantor集合的偏离等问题。对时间序列的“广义分维值”进行扫描发现,在强余震前个别标度区有降维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研究了一次地震发生后其继发地震的时空免疫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地震的免疫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它对进一步认识地震发生的时空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相邻两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d的临界直线关系为d∞τ(-1.0),其迁移速率v的关系为v∞τ(-2.0)。这也是齐夫(zipf)法则所约定的分维值,十分类似于1/f谱。我们形象的称d∞τ(-1.0)分布是“随机音乐”;v∞τ(-2.0)分布是“布朗音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几次大震及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留藏  蔡相展 《地震研究》1993,16(3):229-238
本文根据Mandellrot提出的分维理论,对我国三次大震及四次震群活动的时间分维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时间分维的总体特征:大震前分维较低,震后分维升高。2.时间分维的动态变化特征:火震前的分维呈现一总趋势的降维过程,且幅度较大;而震群的时间分维变化较平稳。3.对同一地震序列,起始震级愈低,计算出的分维值愈高;起始震级愈高,计算出的分维值愈低。笔者认为,地震序列起止时间的选取对计算时间分维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近期两次地震序列的时间信息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两次中强地震的余震序列为例,探讨地震序列不均勻时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对其信息维的测算表明,无标度区范围基本稳定,同一时间段内信息维数随震级下限的升高略有降低;而对相同震级下限的样本群而言,不同时段的信息维数具有一定的差异。通常是强余震活动结束之后的信息维数略高于强余震活动期间的信息维数。这一特点对大震后地震趋势的合理估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晓东 《内陆地震》1996,10(1):42-48
着重研究了龙羊峡水库地震的时间频次和时间强度分形的f(a)-α谱,以及D+∞、D-∞的变化特点。结果认为龙羊峡水库地震对周围强震的震前异常反应很好。需要指出的是,在周围强震发生前存在较为明显的f(α)-α谱的收缩现象Dq-q曲线也趋于平缓。这种由于水库蓄水而诱发地震并对周围强震有良好反应的现象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地球物理中地震剖面图象的分割,进行特征提取和计算的探讨.分析了纹理结构的自相似性特性,应用分形原理进行分形维数的估测,探索了用分形特征进行图象分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武孔春 《地震研究》1991,14(1):23-29
本文引入地震断层的自扩展破裂模式,用以解释地震序列的特征并计算地震断层的分维数。由自扩展破裂模式,本文导出地震断层的分维数为D=ln(1+Abln q/1+q)/ln q/1+q,其中q为余震区长度与主震的破裂尺度之比,A=2.1。在q≥1时,D=Ab,这与Aki的公式b=D/2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