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耿国帅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65-1373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本文利用R型因子分析对岷县寨上-马坞调查区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因子得分,圈定因子得分异常图,并与区内的各种地质作用相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R-Q型因子分析对寨上及附近的原生晕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矿体及构造带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矿化类型;通过对地层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地层并得出各地层的特征组合元素。因此利用因子分析可以为地球化学数据解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申 《地质与勘探》2018,54(3):574-583
文章简单介绍了数学分析方法中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算法原理,并利用该方法对嘎拉勒外围和躬琼左波两条剖面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对样品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并对样本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所测结果结合矿物学相关知识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与前人对该矿床的认识进行拟合。从而得出R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矿床成因可做某种程度的解释,Q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深部岩体预测具有部分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毅恒  夏立显  李景朝 《地质论评》2000,46(Z1):367-378
对应分析是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相类似的方法,它们都不包含响应变量,特别适用于定性数据或频率数据.这类方法的变量选择和样品选择的问题相当重要,针对矿产资源预测中模型单元的变量和预测单元的变量不平衡性,本文提出了"逐步对应分析"方法,解决了一类不含响应变量统计模型的变量和样品的选择问题,并讨论了样品和变量的最佳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因子分析与地统计学在化探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陵矿集区土壤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实例,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了地球化学数据中的多个主因子信息,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开展了各主因子的空间变异分析和插值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因子分析得到的各主因子对应于不同的成矿信息,将因子分析与地统计学分析和插值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展现各主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趋势以及与已知成矿信息的关联程度,进而服务于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绍平  郭建华 《矿物岩石》1996,16(4):117-121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对新疆达木斯石炭系剖面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研究,根据R型因子分析的结果,探讨岩石化学组分的共生组合关系,找出本区石炭系岩石化学组分中的典型变量,运用Q型因子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岩石类型,为地层和沉积相的划分提供了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6.
R型因子分析在青海省治多杂多地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子分析是研究元素共生组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的每一个因子都表示一种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的研究对于成矿预测有很大的帮助。这里对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地球化学数据中的十七种元素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出了五个因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将各个因子所对应的因子得分绘制成等值线图,与实际地质背景相结合进行成矿有利分析,可为成矿预测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滇东24个剖面的渔户村组中谊村段的各种单因素(包括岩段厚度、组成岩段的岩石薄片单因素——白云质、硅质、泥质、磷质、陆屑及盆屑,和岩段的24种光谱元素)的统计资料,采用趋势面分析、因子分析、非线性映射及对应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处理,获得各种岩相古地理方面的定量化信息,使滇东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者相古地理的相区分类、划界以及各类相区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定量的合理解释,提高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程度。同时这也是岩相古地理定量研究方法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余翔宇  徐义贤 《地球科学》2015,40(3):419-424
地质采样信息不足是制约深部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因素, 深部物性探测数据由于其易于获取而能够有效形成可视化模型.结合这一特点, 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种基于物性探测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它首先利用岩石样品物性测量实验数据提取出物性参数及其对应地质属性的映射关系, 然后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所获取到的物性数据进行综合建模并解释, 最后将解释后的可视化模型转换为地质三维模型.实践证明, 该方法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项目中的一些深部地质三维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应分析方法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来研究秦皇岛上庄坨地区地下水化学成份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成因,从而确定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份的主导成份和主控因素,以极大地浓缩或简化地下水化学资料中包含的信息,为近一步地评价或管理地下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对应分析方法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将R型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并把R型与Q型分析结果用相同的因子轴表示出来,同时研究地下水样品与其中变量(水化学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能够把不同化学成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不同类型的样品特征联系起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paper is largely an exposition of the work of the French geostatistian G. Matheron and his school in English and at a simpler mathematical level. The probability theory on which it is based is essentially all contained in the references cited, most of which will be unfamiliar to mathematical geologists. The important method of ‘universal kriging” is explained intuitively. The genuine statistical problems, which have yet to be overcome,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largely an exposition of the work of the French geostatistian G. Matheron and his school in English and at a simpler mathematical level. The probability theory on which it is based is essentially all contained in the references cited, most of which will be unfamiliar to mathematical geologists. The important method of universal kriging is explained intuitively. The genuine statistical problems, which have yet to be overcome, are pointed out.Research supported by the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under contract NONR 4010(09) awarded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 whole or in part may be reproduced for any purp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4.
测斜仪在边坡深部位移监测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其监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已有测斜仪监测误差研究多是针对系统误差进行,缺少针对测斜仪监测数据计算原理引起的误差进行的研究。基于测斜仪监测数据计算方法原理与数值分析中常微分方程Euler解法的一致性,讨论了造成测斜仪监测误差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测斜仪监测误差与测斜仪监测初始值、测量分段长度和位移变形曲线形状有关;测斜仪监测初始值变化将给监测带来误差;测斜仪测量段长与监测误差呈线性关系,误差随测量段长减小而变小;当位移变形曲线为直线时,误差为0;当位移变形曲线为单-凸曲线或凹曲线时,监测误差随曲线变形程度和孔口变形位移增大而变大;测斜仪位移变形监测误差为累积误差,孔口误差大于孔底误差。在使用测斜仪监测时,为了减少监测误差,建议将每次监测初始值设为固定值,并尽可能减少测量段长。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the inverse analysis of an excavation problem. Two techniques are used during two successive stages. First, a genetic algorithm inverse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dentify soil parameters from in situ measurements (i.e. first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a given tolerable error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able to generate a statistical set of soil parameters, which may then serve as input data to a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second analysis allows predicting a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final behaviour of the geotechnical structure (i.e. second stage of the project). The tool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have already been presented in previous papers, but the originality herein consists of coupling them. To illustrate this method, a synthetic excavation problem with a very simple geometry is used.  相似文献   

18.
Lin  Lin  Wu  Zening  Liang  Qiuhua 《Natural Hazards》2019,97(2):455-475
Natural Hazards - Pluvial flooding is a common type of natural hazard caused by rainfall events with high intensity and short duration, which may lead to substantial property damages,...  相似文献   

19.
高彦斌  崔玉军 《岩土力学》2009,30(2):433-439
随气候条件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数值分析的一个难题。介绍了农业学中的土与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中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和微气候能量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气界面的边界状态,分析了法国鲁昂试验路堤的路堤填土与大气在2005年1月的能量交换,以及在此期间填土内的温度、含水率和吸力的变化,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学中所采用的能量平衡以及能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非饱和土的数值分析中,解决随气候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