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文剑  何立富 《气象》2013,39(8):1083-1088
2013年5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强度较常年偏强2~4 dagpm,东亚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其中新西伯利亚地区有一切断低涡,造成了新疆北部的降温天气;南支波动较常年同期活跃,南海季风爆发较常年同期偏早,副热带高压逐步西伸北抬.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9℃,较常年同期(16.2℃)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5.5 mm,较常年同期(69.5 mm)偏多23.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月内,我国主要天气特点是:南方暴雨频发,20个省市遭受风雹袭击,北方地区出现一次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2.
2015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芬芬  孙军 《气象》2015,41(6):786-792
2015年3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位置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南,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小,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70°E附近;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位置偏西.3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1.8mm,较常年同期(29.5mm)偏少26.1%.全国平均气温为5.8℃,较常年同期(4.1℃)偏高1.7℃.月内,我国出现5次主要的冷空气过程和5次主要的降水过程.江南等地多阴雨天气,我国东部出现3次轻到中度雾-霾天气,北方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星  李勇 《气象》2010,36(8):111-115
2010年5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偶极型,强度偏弱。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五波型分布,东亚大槽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脊线较常年偏北,副高西脊点西伸至印度洋一带。2010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0℃,较常年偏高0.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0.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3.4 mm。月内出现三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和三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利强  孙谨 《气象》2012,38(6):751-757
2012年3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强;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中低纬地区南支槽略偏强,有利西南暖湿空气向我国的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3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5℃,比常年同期(3.8℃)略偏低0.3℃。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1.4 mm,较常年同期(28.9 mm)偏多8.7%。月内我国出现了3次主要的冷空气过程,北方出现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5.
2016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然  张涛 《气象》2016,42(8):1026-1032
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极涡主体分别位于格陵兰岛以西以及贝加尔湖北部附近,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特征,长波槽分别位于北美西部、格陵兰岛东部、里海西部和贝加尔湖北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面积明显偏大,588 dagpm等高线东西伸展经度跨度很大,接近环绕全球。5月全国平均气温16.3℃,较常年同期(16.2℃)偏高0.1℃;全国平均降水量82.8 mm,较常年同期(69.5 mm)偏多19.1%。月内我国主要天气特点是:南海夏季风5月下旬爆发;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南暴雨过程频发;强对流过程影响范围广、过程强度大、雷暴大风和冰雹灾害较多。  相似文献   

6.
李晓兰  何立富 《气象》2019,45(5):738-744
2019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较常年同期偏强,中心偏向东半球,位置偏北;欧亚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环流经向度总体较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较常年偏弱、偏西。2月,我国冷空气活动较弱,仅出现一次大范围强冷空气和一次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全国平均气温为-1.3℃,较常年同期偏高0.4℃;东北地区北部气温异常偏高。月内,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3.2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3.3%;南方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青藏高原降雪明显偏多,青海东南部出现雪灾。另外,下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雾 霾天气。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利强 《气象》2010,36(7):174-179
2010年4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分布成偶极型,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呈四波型分布,四个大槽的强度偏弱,南支槽接近多年平均位置,但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于常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9.1℃,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6.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2.3 mm。月内,西南旱区多次出现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旱情缓解;此外我国共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部分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8.
2013年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林昌  张芳华 《气象》2013,39(5):659-664
2013年2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强;中高纬度环流呈3波型分布,中低纬地区南支槽位置偏西,不利于西南暖湿空气向我国内陆的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略偏强。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1 mm,较常年同期(17.4 mm)偏少19.0%。月内我国出现了2次全国性冷空气过程,雾霾天气频繁,西藏南部出现特大暴雪,西南地区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9.
2017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继康  桂海林  马学款 《气象》2018,44(3):463-468
2017年1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南支槽位于70°E 附近,较常年同期偏西,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不利于水汽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9 mm,比常年同期(10.8 mm)偏少44.8%,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8成。全国平均气温-2.2℃,较常年同期(-3.2℃)偏高1℃;受偏强东北低涡影响,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中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月内,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强度较弱,出现5次一般强度冷空气过程。受频繁冷空气影响,雾 霾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少,仅28—30日出现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雾 霾天气。  相似文献   

10.
黄威 《气象》2013,39(2):259-264
2012年11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性分布,中心位于加拿大北部地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大;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且东移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1.7 mm,比常年同期(18.8 mm)偏多68.6%.全国平均气温为2.0℃,比常年同期(2.9℃)偏低0.9℃.月内,出现4次全国范围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和3次暴雨过程;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和降温天气,其中华北大部地区出现今年冬半年首场降雪天气,京津地区、河北、内蒙古等地均出现极端降水;江南、华南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500hPa环流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45年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方差累积贡献率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差异型和西南—东北差异型。第1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2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的趋势,且存在2~4年、8~14年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的时段。应用逐日20:00500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1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12.
尹洁 《气象》2005,31(11):74-77
通过分析2004年6月副高、阻高系统的特征,并将其与历史少雨年和多雨年差值场做对比得出:2004年6月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鄂霍次克海阻高偏弱是江西降雨偏少的重要原因;6月500hPa高度距平场沿东亚沿岸呈“- + -”分布有利江西少雨.利用OLR资料分析ITCZ与江西6月降水以及与副高的关系得出:ITCZ偏强有利江西少雨和有利副高脊线偏北.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61-2013年湖南82个台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数据,采取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3 a湖南高温(最高气温≥35℃)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夏季多年平均高温日数、高温均值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湘东偏南及湘中偏北的部分地区。全省区域平均的多年平均高温站次及高温值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7月中旬到8月上旬高温站次出现相对较多,7月8日起高温均值达到36℃以上并一直维持到8月末。高温最大持续日数总体呈现从湘中衡阳、株洲等地市向四周递减的分布趋势,极端持续高温日数阈值与高温最大持续日数空间分布较相似,但极端持续高温事件发生次数较多的台站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东南及湘西南。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22年四川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四川持续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四川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73%的站点出现重旱及以上旱情,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高温伏旱天气气候事件。南压高压北跳东进,异常偏强偏北,500 hPa青藏高压发展东移,或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北抬,与南压高压叠加,形成稳定正压结构控制四川,是造成高温干旱主要原因。亚洲中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伊朗高压、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打通形成高压带,盛行下沉辐散气流,阻挡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和低纬暖湿气流北上,导致四川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是高温干旱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郑祚芳  王迎春 《气象》2005,31(10):16-19
应用1996~2000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北京地区近5年夏季出现的11个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总结了高温过程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探讨了河套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北京高温天气的联系。最后,给出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的一个可能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结合MICAPS2.0平台提供的数值产品和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信息,对2008年6月中下旬东北地区一次阻塞形势下的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大陆强盛暖空气持续北上,形成稳定的东亚阻塞高压是东北地区这次初夏持续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鄂霍次克海阻高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解释了当鄂霍次克海阻高活跃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缓慢的原因。具体如下(1)通过对鄂霍次克海阻高指数和500hPa高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夏季东亚附近容易出现一个类似偶板子的遥相关类型;(2)这个遥相关类型与鄂霍次克海阻高发展时产生的从鄂霍次克海经日本东部海面到副热带方面传播的波列紧密相关;(3)伴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发展,此波列的传播形成一个以日本东部海面为中心的气旋式环流,起着削弱副高北缘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1998年夏季副高会非常偏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鄂霍次克海阻高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解释了当鄂霍次克海阻高活跃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缓慢的原因。具体如下(1)通过对鄂霍次克海阻高指数和500 hPa高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夏季东亚附近容易出现一个类似偶极子的遥相关类型;(2)这个遥相关类型与鄂霍次克海阻高发展时产生的从鄂霍次克海经日本东部海面到副热带方面传播的波列紧密相关;(3)伴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发展,此波列的传播形成一个以日本东部海面为中心的气旋式环流,起着削弱副高北缘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1998年夏季副高会非常偏南。  相似文献   

19.
郑州极端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贺哲  李平  乔春贵  王蕊  梁钰  谷秀杰 《气象》2007,33(3):68-75
采用NCEP/NCAR1°×1°格点资料对2005年6月22—23日郑州出现的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套高压是初夏导致郑州乃至黄淮地区西部出现极端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河套高压的形成与高低层暖平流存在着联系。同时高温的产生也与副热带急流有关,河套高压东南侧的强下沉气流是热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结果,即当河套高压东南部处于高层副热带急流入口区左侧时,动力辐合机制使得此区域的下沉气流极为强盛,由此所产生的晴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使得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成为可能。另外,地形所产生的焚风效应对高温的形成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天气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热流量方程,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2010年7月下旬张家口地区高温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指出:高温是在大陆高压持续稳定控制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平流因子对高温所起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的,非绝热条件才是高温日出现的关键;地面温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也为7月29日最高气温创下历史新极值做出了一定贡献;对高温日最高气温与当日14:00 850hPa温度做了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相差9℃可以作为高温日最高气温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