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群及生物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华北地台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的全面系统研究,认为全区腕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具有一致性和阶段性,可清楚地分为5个阶段,即田师傅期(C13-C21)、本溪期(C22)、太原期早期(C23)、太原期晚期(P11)和山西期(P1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内外同期腕足动物群的对比和腕足动物生物古地理分析,确立了华北地台东北部田师傅期腕足动物的生物地理归属,命名为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同时阐明了研究区内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区划特征。  相似文献   

2.
内蒙哲斯腕足动物群混生类型及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虎  任雅静 《世界地质》2000,19(2):112-116
根据早二叠世中国腕足动物地理分区和哲斯组腕足动物群中各属在世界的分布,筛选出一些典型冷暖属.据其地层产出特点确定了这个动物群的混生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哲斯期的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4.
腕足动物是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末期生物群中重要分子之一。早在1932年,黄汲清就曾报道长兴灰岩的腕足动物化石6属11种,并以Oldhamina为标准化石。但由于当时材料比较局限,未能概括动物群的完整面貌。经多年的实践,证明Oldhamina的地质历程  相似文献   

5.
四川岳池龙潭期地层及腕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地层学杂志》1996,20(1):35-39
首次系统地报道了四川华蓥山地区岳池县李子垭剖面中的龙潭组地层及其腕足动物群,并对该腕足动物群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时,与国内其它有关地区的同期的腕足动物群进行对比、讨论,指出该动物群为华南区晚二叠世早期比较典型的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6.
在藏北双湖地区发现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13属19种。建立了Aalenian至早Bajocian期Ptyctorhynchia duogecoensis-Tubithyris tibetica和中、晚Bajocian期Cymatorhynchia densecosta-Monsardithyris ventricosa两个腕足动物组合。认为特提斯北支的演化发展及两侧板块活动是控制青藏高原北部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决定了腕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湖南中部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组合及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湘中下石炭统腕足动物群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地区的腕足动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6个组合带;1.“plicatifera” tenuiplicaia Hou Ass.(Lower Toumaisian),2.Unispiri-fer tournaicensis(Kon.)—Eochoristites alatus(Ching)Ass.(Middle Tournaisian); 3.Finosp-irifer shaoyangensis(Ozaki)—Marginatia vaughani(Muir--Wood)Ass.(Upper Tournasian);4.(?)itiliproductus groberi(Kren.)——Pugilis hunanensis(Ozaki)Ass.(Lower Visean);5.Para-kansuella subrhomboidea Sp·nov.——Kansuella——Gigantoproductus maximus (M’coy)Ass.(UpperVisean);6.Latiproductus latissimus(Sow.)—Gigantoproductus edelburgensis(Phillips)Ass.(Lower Namurian or Serpukhovian).这些腕足动物大部分是特提斯区广泛分布的属种,能够与西欧,苏联等地的同时期动物群进行很好的对比.对邵东组腕足动物的研究表明,该组的地质时代属晚泥盆世末期.其所产腕足动物能很好地与西欧及苏联同期地层的腕足动物比较.研究表明,在湘中杜内与维宪阶的生物地层界线,根据腕足动物,应置于Finospirifer-marginatia动物群和Delepinea subcarinata—Megachonetes zimmermanni组合带之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Eochoristives—Martiniella动  相似文献   

9.
新疆东昆仑山阿其克库勒地区下二叠统下部碧云山组,上部喀尔瓦组,两组均含珊瑚、(竹蜓)及腕足化石.对其中的四射珊瑚化石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该区早二叠世的珊瑚动物群属暖水型的Iranophyllum动物群.推测碧云山组相当栖霞组,喀尔瓦组相当茅口组.  相似文献   

10.
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姜建军(地质矿产部国际合作司)本文研究了滇西保山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笔者根据腕足动物纵向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三个腕足类组合,它们分别是岩关阶渔洞组Unispiriferstriatoconvolutus-Ma...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地区的早二叠世早期沉积按岩性分两个组:下部称梁山组,假整合于含Yunnanella、Cyrtospirifer的上泥盆统之上;上部惯称栖霞组,与其上产Cryptos-pirifer、Chusenella的茅口组为连续沉积。栖霞组的生物化石相当丰富,以腕足、珊瑚和(蜓)为主,其中尤以腕足动物最为繁盛。梁山组以植物化石为主,仅顶部产腕足。本文涉及的腕足采自七个地点(图1),其中包括1个新属和5个新种。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张雄华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2017,36(10):1683-1690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甜水井-青山一带双堡塘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神螺滩双堡塘组生物地层的研究、对比,神螺滩双堡塘组中所产菊石Uraloceras是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的特征分子,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上石炭统—下、中二叠统;腕足Neospirifer ravana,Schizodus subquadratus,S.cf.elongatas,Parallelodon olseni,Pseudomonotis mongoliensis,Streblochondria?sp.,Palaeolima sp.,Myalinella cf.falcata等均见于内蒙古中部的早、中二叠世哲斯组。神螺滩双堡塘组的化石中没有发现典型的晚二叠世的特征分子。这一化石组合面貌显示神螺滩双堡塘组的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而不是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紫云猴场早二叠世晚期生物礁主体部位逐一分层,发现在28m内具有14种生物,可按岩性组合、生物组合划分三个对称旋回,它们均属高水位沉积体系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北部兴安县高尚镇金子山剖面下石炭统鹿寨组底部,新发现了长身贝类腕足化石,包括1新种、1个相似种、6个未定种和2个属种未定类型。这些长身贝类以Productellidae和Productidae科的分子为主,另有少量Echinoconchidae和Monticuliferidae科的分子。这些长身贝类全部属于生活在静水环境中的薄壳类型,无一与华南同期地层中已知类型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条件对腕足动物群属种的控制。在鹿寨组底部发现的长身贝类以及近年在桂林南边村和黔南睦化剖面腕足动物群的发现显示出华南台缘斜坡―盆地相区杜内阶中的腕足动物群具有极高的属种分异度,不但有大量见于世界其他地方同期动物群中的分子,也包含有不少原本认为只在维宪阶或更高层位出现的类型或全新的类型,说明华南台缘斜坡―盆地相区不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腕足动物群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物地理区系联系,而且华南台缘斜坡―盆地相区是杜内期腕足动物起源和辐射演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许多属种可能是在这里起源,并迁移扩散到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8.
方润森 《云南地质》1995,14(2):134-152
腾冲大硐厂早二叠世早期的地层称为观音山组。观音山组的Costiferina-Waagenites腕足动物群含腕足类:Orthotichia indica (Waagen),O.incisive(Waagen),Orthotetes picta Fang Derbyia grandis waagen Lissochonetes ambiensis (Waagen),Chonetinella teng  相似文献   

19.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文 《吉林地质》1994,13(1):14-23
本文详细研究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辅之以、双壳和植物等资料,确定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的三个古生物地理大区(realm):冈瓦纳大区;古地中海大区;北极大区。指出冈瓦纳和北极大区为凉水型腕足动物大区,古地中海大区为暖水型的腕足动物大区。将古地中海大区进一步划分为区(province),小区(subprovince),并指出了北美北部阿舍尔期古生物地理的变化。筛选出了各大区、区及小区的腕足动物特征属,简要叙述各大区、区及小区腕足动物群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海洋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5个不同时间带的腕足动物群的多维统计分析成果,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叠纪海相生物地理分区性受古气候带和古地理两大因素的明显控制,早二叠世早期和晚二叠世晚期,生物地理分区界线明显,易于识别,但“中二叠世”(相当于栖霞期和茅口期)由于南北出现了两个过渡生物省,即北边的中蒙生物省和南边的基墨利生物省(Cimmerian)生物区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中蒙生物省的出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