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壤剖面元素分布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土壤垂直剖面上物化性质,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成土母质,成壤演化作用的重要信息,识别人类活动叠加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调查,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地球化学灾害的监控与预菟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根据广东珠江三角洲,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盆地部分土壤剖面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土壤化学组成的剖面变化与成土母质类型及组成,土壤成熟度和污染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与环境指示意义,判断分析了土壤受到的污染叠加作用及其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宁  窦磊  游远航 《现代地质》2014,28(5):928-934
通过对台山地区岩石、土壤、农作物等样品的系统采集,准确测定了它们的硒含量,研究该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土壤富硒来源,查明当地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台山地区岩石均含有硒,但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及形成的时代密切相关,而在各时代形成的岩石中,上寒武统浅变质水石组岩石含硒量最高。不同岩性含硒量的分布规律为浅变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花岗岩。台山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但不同成土母质土壤剖面的硒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浅变质泥岩母质类剖面硒分布以底部聚积形式显现,砂岩母质类呈表聚现象,花岗岩母质类则以中部淀积层富集为特征。岩浆活动的硒源提供、区域浅变质作用的活化富集及粘土矿物的吸附保留,它们共同作用造成了台山地区土壤丰富的硒含量。在不加入外源硒及未经土壤改良的情况下,台山地区超过40%的农作物硒含量已达到现有的富硒农产品含量标准要求,具有广阔的开发富硒农产品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清廉 《西北地质》1992,13(4):33-35
地质矿产与农业关系十分密切。积极开发地质矿产资源,为大农业服务,十分重要。 1 积极开展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众所周知,庄稼生长在土壤中,而土壤的母体是岩石。不同地质构造环境和地质背景下的岩石和岩石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因而土壤的成分、结构也有差异。因此,研究地质构造背景特征,查明农作物生长的地质环境,以及农作物所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农业地质的首要问题。如某些地球化学元素不足和过剩,往往对农作物产生重要影响。在缺钙镁的地区会使水稻、小麦、玉米及经济作物减产;缺锌易使豆类、苹果、梨等落花落果,易使水稻坐蔸;缺硼常使蔬菜烂心等等。如花岗岩形成的土壤一般缺钙呈酸性,基性、超基性岩等风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2):326-329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通过了解和分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在岩石—成土母质—土壤及农作物中分布、分配、转化、迁移、富集(贫化)的规律。评价成果应用于耕地分等定级、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治和农业生产活动。笔者研究以地球化学方法评价耕地质量,这对种植作物的调整、农业产出的提高、农业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通过了解和分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在岩石—成土母质—土壤及农作物中分布、分配、转化、迁移、富集(贫化)的规律.评价成果应用于耕地分等定级、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治和农业生产活动.笔者研究以地球化学方法评价耕地质量,这对种植作物的调整、农业产出的提高、农业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  相似文献   

6.
成土母岩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其岩石建造类型为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供重要约束。针对新安江流域各类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以小流域为调查单元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系统开展了不同地质背景下不同层位的土壤及相应母岩的对比研究,获取了该流域主要岩石建造土壤层、成土母质层以及成土母岩等介质中的主量元素、养分元素、重金属元素及其他有益元素的分布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元素在同一土壤-成土母质-成土母岩体系中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一致性,除部分主量元素及pH值在不同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中存在较小差异外,大部分元素在新安江流域土壤中的组成及分布显著受其成土母岩的岩石建造类型控制。其中,黑色岩系及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与全区背景差异最大,显著富集Cd、Cu、Se、Mo等亲硫元素,存在一定的环境质量风险;红层发育的土壤普遍缺乏N、P、有机质等养分元素,火山岩与侵入岩发育的土壤普遍富K元素,碎屑岩与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流域背景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土壤常量元素来源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华东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区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常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关系,以及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常量元素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该地区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常量元素存在显著相关性,质量分数比值为0.75~1.04,说明该区域表层土壤常量元素与深层土壤属于同一物质来源,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常量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区土壤质量分数的高低及变异系数的大小除了成土母质原因,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元素之间相关性及因子分析很好地区分出了在该地区成土过程中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即CaO-MgO-Na2O、Al2O3-TFe2O3-K2O、SiO23个组合。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该地区表层土壤常量元素对成土母质有良好继承性,因此能够利用表层土壤元素组合特征和质量分数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辨别该地区土壤的成土母质岩性、来源和土壤机械组成。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结构和成分,茶园土壤结构和对应岩石结构存在依存关系,茶叶、土壤和岩石中无机元素含量间也有一定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对比分析发现:优质信阳毛尖主产区的成土母质结构较粗、硅铝钾含量高而钙钠含量低;优质茶园土壤要求成土母质粒状矿物多、硅铝钾高而钙钠低,符合这些特点的所有岩石都适合作为茶园成土母质,但s型和A型花岗岩更为优越,开辟新的茶园应该循此规则。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高山区土壤及成土母质理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系统性总结了该地区的地质建造背景,并在基于地质建造背景划分的成土母质类型基础上,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含水率、pH值、高程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同种土壤的数据分析及营养元素含量评价,我们认为地质建造背景直接制约了成土母质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营养元素在成土母质—土壤之间的迁移存在继承性。本文研究成果为中高山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土母质单元划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紫阳地区微量元素特征及富硒作物开发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紫阳地区区调工作中基岩定量光谱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微量元素化学地层划分,并讨论了基岩、土壤、农作物中硒食量关系,同时对开发该区富硒经济作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成土母岩、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均具有深刻的影响。母岩(母质)类型不同,土壤类型、质地、pH值,尤其是土壤地球化学成分就会具有很大的差异,钾、硅、铝和酸性土壤有利于茶叶生长发育,钙、镁、钠和碱性土壤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茶叶硒、锌含量高,其生化成分与土壤中钾、钼、锰、硫、磷的有效态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发展白茶基地应在安吉中部、东部低山丘陵区,选择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风化残坡积物为母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七星洞滴水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9个滴水点进行厂为期1年的动态临测,结果显示滴水的物质组成直接源自于洞穴环境,即土壤和岩石。而大气降雨携带的物质成分较少。洞穴滴水的化学组成中元素含量变化主要由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导致的岩石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所控制。QXD-1#、QXD-2#、QXD-6#、QXD-7#、QXD-8#由于水运移过程中经过的土壤较薄。水-岩作用对滴水化学特性的贡献略大。稀释作用发生在干旱条件下的QXD-2#滴水点,活塞作用在雨季对QXD-7#、QXD-9#滴水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季节,QXD-1#、QXD-3#、QXD-8#滴水点的滴率产生跳跃式变化。这些作用均受控于水的来源差异。所有这些过程对滴水点水化学产生影响但其效果较弱。滴水的Mg/Ca指示了大气降雨的变化,其值受控于洞穴顶板内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即岩石的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及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等。  相似文献   

14.
滑坡体水-岩(土)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影响坡体的稳定性,但关于目前水-岩(土)相互作用对地质灾害发生方面的影响研究仍较为薄弱。以贵州省鸡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滑坡区岩土体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区域内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的成分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鸡场滑坡水-岩(土)作用过程,并分析水岩演化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滑体内玄武岩的风化过程是一种机械破碎-矿物蚀变耦合的水-岩相互作用,发生在“微观-细观-宏观”3种尺度上;(2)选取前3个因子Z1、Z2、Z3(分别占总方差的49.365%、27.135%、15.092%)分析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主因子Z1反映了玄武岩原生矿物的溶蚀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主因子Z2反映了地下水的蒸发作用与SiO2溶解度随pH变化的矿物沉淀作用,主因子Z3反映了地下水与岩(土)体间存在离子交换作用且主参与离子为Mg2+和K+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以在中国不同景观条件下采集的154件土壤组合样的准确测试为基础,参考已发表的资料,综合提出了我国土壤79种元素和成分的丰度,初步研究了原岩和表生地球化学条件对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发育完整的灰岩风化壳及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于碳酸盐岩土覆土壤成因、尽管碳酸盐岩风化残积成土说被多数学者认同,但由于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含量极低,在风化成土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缩小变化,原岩结构和半风化带无法保留,从而缺失了探索上覆土壤物质来源的重要中间环节,使得这种观点缺乏野外宏观证据的支持。最近,我们在贵州、湖南等地发现了数个以泥质灰岩和泥质白云岩为基岩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尚保留有较好的原岩结构,具有明显的风化壳分带和过渡现象。这些风化壳剖面的发现为深入研究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场所。本文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吉首泥灰岩风化壳剖面,从矿物学地球化学的角度来探讨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形成过程和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该风化壳既遵循非碳酸盐岩(主要是结晶岩类)风化壳的发育特征,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风化壳总体特点受碳酸盐中的酸不溶物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甚至控制,风化非碳酸盐风壳相似的发育特征。吉首泥灰岩风化壳剖面的发育特征和作者早先提出 的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是一致的,即以碳酸盐矿物大量淋失、酸不溶物逐渐堆积或残积为特征的早期阶段和残积物进一步风化成土的阶段,后一阶段的演化类似非碳酸盐岩类的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莆田枇杷产区土壤-枇杷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徽 《物探与化探》2008,32(5):564-566,570
通过对福建莆田枇杷产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影响土壤-枇杷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光照、温度、湿度、地势等等,对枇杷的长势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土壤的母岩类型、枇杷的不同品种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包括pH值、有机质、交换性盐基离子等)等因素都对土壤-枇杷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各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在侵蚀度相同时 ,成土母质决定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程度 ;母质与微地形地貌共同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组合的地域分布 ;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植物营养元素的流失强度和土壤退化特征 ;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农业生态特征决定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中—新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的玄武岩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都有一定的差别。这项研究对揭示源区特征和了解中国东部沿海大陆火山岩带深部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特色经济作物品质与生态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查明山区地球关键带基岩-风化壳-土壤-作物BRSPC系统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对农业种植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承德冀北山区仁用杏产区为研究区,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采用多种化学风化指数、元素化学损耗分数CDF、质量迁移系数法、生物富集系数BCF法分碎屑岩建造区和火山岩建造区定量评价BRSPC体系中元素迁聚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TK和TFe2O3含量丰富,Se元素含量适量,Cu和Ge含量中等-较丰富,TP、S和B元素含量较缺乏.区内基岩-土壤总体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阶段,火山岩建造区土壤风化程度总体高于碎屑岩区.土壤S、B、Se、Ti、MgO和Fe2O3含量在基岩风化过程相对富集,基岩风化过程中Se、S、B、Ni和V为质量迁移强活动元素.全区85.71%的杏果肉样品Se含量达到富硒标准,25%杏仁达到含硒-富硒标准;碎屑岩区杏果实Se含量高于火山岩区.基岩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富集亏损特征与土壤-作物吸收过程中的元素迁聚密切相关,BRSPC系统元素传导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土壤Cu、Zn、TP、Se、B、CaO和TFe2O3含量是制约研究区杏果实品质的主要地化因素,火山岩基岩风化过程中Cu和Zn元素淋滤流失程度大于碎屑岩区,碎屑岩区土壤TP、Se、B、CaO和TFe2O3含量高于火山岩建造区,相对更适宜于仁用杏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