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着眼于预测能力及稳定性的因子普查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善贤 《气象》1991,17(9):40-43
本文提出用系数r_P来衡量因子预测能力的方法。当r_P≤0时,表明因子无预测能力;当r_P>0时,其值越大表明因子的预测能力越强。通过杭州市蔬菜产量预报因子普查表明,该方法不但能较好反映因子的预测能力,而且使选取的因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张福娟  石磊  江姗 《黑龙江气象》2011,28(2):20-20,25
1多因子相关相似判别思路 多因子相关相似判别就是利用因子和预报量距平值(+、-)相同的个数作为相似标准,从而做出预报。(1)根据距平相关概率的大小选择因子所谓"距平相关概率"是指因子正(负)距平符号与预报量距平符号相同的概率。(2)计算因子间的协相关率,计算方法与上面相关率一样,只是表示因子间的相关度。(3)计算预报因子和历史年各因子的相似情况分析单因子相关(见表1).  相似文献   

3.
用自然正交展开的方法,求出各个样本的时间权重系数,并把它作为组合因子来建立逐步回归方程.这样建立起来的方程中所引入的预报因子——时间权重系数,是一个携有全部参加自然正交展开的前期因子信号的组合因子.由这样因子构成的逐步回归方程,可以期望较一般因子或人为组合因子所构成的逐步回归方程有更客观、更理想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
HLAFS资料在短期降水、气温MOS预报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HLAFS资料建立的5~9月夏半年气温、降水方程中所选的因子进行统计整理,找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因子。气温方程中所选的因子,24 h气温预报方程中以24 h前的因子多;而48 h预报方程中多选24 h后的因子,实况因子选中的几率大,与预报员的思路一致。降水方程中,因子辐散风选中的最多,其次为Q矢量散度和涡度。利用“1999.7.4”庆阳大到暴雨个例,对方程中使用最多因子的实时场和预报场进行了分析,所选因子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为以后MOS预报降水因子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双一 《气象》1987,13(7):42-44
在气象统计预报中,时常涉及到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一般说来,因子与预报对象之间的相关性越好,则因子对预报对象的指示性也越好。然而,由于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还有一个相关稳定性的问题,所以,只有在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6.
主因子即备选因子集中与预报对象相关性最好的因子。对与主因子相关性较好而与预报对象相关性较差因子对回归方程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并讨论了各部分因子集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苏省冬小麦多点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采用阶乘模式的方法,考虑到生物学因子,气象因子,土壤肥力因子和农业技术因子,按照冬小麦分蘖的生育过程,分阶段模拟小麦单株茎蘖动态。  相似文献   

8.
周洪祥 《浙江气象》2001,22(2):7-9,13
通常在研究预报问题时,只考虑预报因子,而没有考虑预报的克星因子.本文以夏天高温为例,来说明它的克星因子,克星因子在预报问题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因子评估和多因子综合评估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西重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发生趋势总体上是减弱的.单从出现冰冻日数因子和极端最低气温因子等单因子分析看,各次过程评价排序不一致.多因子综合评估技术得出的重大低温雨雪过程评价比单因子评价更为全面、科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历史样本的实际预测效果探讨了因子的可预报性,并从因子场与预报量场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着手,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来提取因子信息,用求得的典型变量作为新的预报因子。经试用表明:新因子的可预报性比原因子有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1.
神经网络方法在广西日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广西前汛期5、6月区域平均日降水量作为预报对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对T213预报因子进行自然正交分解,有效浓缩数值预报产品因子的预报信息,并结合日本降水预报模式因子建立广西3个不同区域的逐日降水神经网络释用预报模型。运用与实际业务预报相同的方法对2004年5、6月进行逐日的实际预报试验,并与T213的降水预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3个区域日平均降水量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在预报性能上明显优于同期的T213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专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9210传输的气象资料,通过计算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间的相关系数,挑选预报因子,建立多因子权重回归方程,用于气象要素、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城镇火险气象等级、空气环境质量等级预报。此外,根据调查指标和实践经验,建立了医疗气象、储运气象、商业气象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13.
胡迪 《河南气象》2006,(2):29-30
利用极值剔除法,选取了预报武汉天河机场夏季强雷雨天气的5个因子。经检验发现,采用这些预报因子进行预报,可减少强雷雨天气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4.
许炳南 《高原气象》2002,21(6):628-631
对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用东亚大槽和北美东岸大槽的异常配置建立的夏季旱涝预测信号等5个预测因子,并依据这些预测指标建立了贵州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1997-2000年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暴雨预报因子及其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建明  李法然  杨育强 《气象》1998,24(11):36-39
介绍了一个利用高空资料对暴雨预报环境场因子进行组合的方法,并经过统计分析,提炼了一批既有明确物理意义,又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暴雨预报备选因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值预报及上级指导产品的本地气温MOS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恩施基准站2008—2011年地面实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上级台站指导产品,采用M(数值模式预报)、E(天气学经验)、D(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MED),从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大气稳定度、温度平流、水汽条件等设计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或根据需要进行因子的组合叠加利用,并将指导产品直接作为预报因子。利用常规统计预报方法(逐步回归),将高、低温实况作为预报对象来建立地方气温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将天空状况进行分型后建立地方气温MOS预报模型,并对应高低温一般出现时间段来选取数值预报产品因子进行预报,对本地气温预报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模型建立过程中,综合采用了MED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了数值预报再加工因子,考虑了天气系统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增强了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能力;参考客观数值模式产品、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产品相结合的综合MOS预报方法,建立地方气温MOS预报是提高本地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效尝试。检验结果也表明,本地气温MOS预报效果较好,明显高于指导预报,已较好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考虑环流特征的MOS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一种可以考虑天气环流形势场特征的MOS预报因子处理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的处理,以T106L19模式的预报产品为基础建立云南省32个基本站点的降水和气温预报方程,并与不考虑天气形势场的因子所建立的MOS方程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S预报的结果对预报因子的变化很敏感,在考虑天气形势后的MOS预报对云南各站点的降水和气温的预报效果均有显著的改进,说明MOS预报因子的处理方法和选取对改进MOS预报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19.
不确定性理论集对分析在预报模型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根元  王国强 《气象学报》2003,61(5):592-599
文中应用集对分析原理 ,在模型每次作出预报结论之前先对各预报因子的预报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 ,对一些预报能力不强 ,甚至可能干扰预报模型作出正确预报结论的所谓弱势因子 ,进行抑制、甚至消除其影响 ,而让其他预报能力较强的因子来决定预报结论。在每次预报中 ,模型中哪个因子为弱势是不固定的 ,而是随着预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 ,随着环境的变化 ,会有不同因子的作用被抑制或取消 ,从而实现预报模型的因子结构动态优化 ,增强了模型预报机制的合理性 ,提高了模型的预报能力。大量的试验、多年的业务试用以及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中的应用例子表明 ,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广东沿海强东北季风的概率预报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79~1999年共21年资料分析了全球越赤道气流的空间分布,并初步讨论了东半球低层主要通道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越赤道气流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对称性,即通道分布的高低层不对称性和沿纬圈不对称。低层通道窄而多,高层通道宽而少;东半球低层通道数目远较西半球多,且强度更强。无论高、低层,夏季越赤道气流总和都强于冬季。这也反映了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交换的时空分布的不对称性,即空气质量的交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东半球。 东半球低层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主要受TBO(2~3年周期)和ENSO(4~7年周期)的周期振荡影响,尤其是北半球夏季85 oE弱的越赤道气流年份基本上都与ENSO年相对应。这说明85 oE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不仅决定于南北半球环流,还与热带纬向环流有关。而冬季105 oE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不仅受TBO的影响,同时还受ENSO的影响。东半球各不同通道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必将对亚洲季风及降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