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已由需要短期天气预报,发展到需要更细,更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报。为适应这种需要,从1996年始,围绕延长预报时效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学习和总结用主要天气系统的变化周期,进行分型预报基础上,应用“大气运动的多时态特征[1],引导气流和大气长波”原理,对北半球500hPa,大型槽脊的时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与本地天气的相关关系,并归纳成预报指标和判据,用于作旬月降水预报。通过预报检验,效果较好。1北半球500hPa大尺度的槽脊活动在重力场和地球旋转力的作用下,中层的长波槽脊演变更明显的表现为自…  相似文献   

2.
制作各种天气预报仍然是今天气象学的主要任务。人类社会要求天气预报的时效越来越长,精度越来越高。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天气预报的现状以及气象部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一、短期预报的现状在过去25年里,天气预报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使短期天气预报已经变成了一门科学。正好25年前,在瑞典制做了第一个常规数值预报。短期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是1948年 Charney提出准地转理论以后建立起来的。要想检验这个理论,还必须具备另外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足够快速的计算机,正好 Neumann 等人已经研制出第一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7,(2):24-25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气候研究室长期天气预报组1976年3月在“从宇宙-地球物理因素研究天气气候和长期天气预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内容要点有:一、宇宙-地球物理因素在天气气候上的反映1.地极移动振幅的6—7年周期在气候上有明显的反映。如近年来发现贵州地区极移振幅高值年的降水量以正常或多雨为主,云南水旱有7年周期,豫东平原旱情有7年周期,华北降水也有7年周期,汉口、  相似文献   

4.
张先恭 《气象》1980,6(9):11-13
(一) 什么是气候预报?目前并没有统一规定。我国气象业务部门,习惯上把15天以上到一年的预报叫长期天气预报,而一年以上10年、20年的预报叫超长期天气预报。长期和超长期天气预报在国外都叫气候预报。严格地说,气候预报就是估计未来某一指定时间内,某一具体气候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气候状态就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委员会长期预报组与“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于1993年4月23—28日在南京气象学院联合召开了“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总结了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长期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召开的随机动力气候分析、模拟与预报学术会议和国家气象局动力统计长期数值预报课题的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市联合举行。  相似文献   

7.
农七师气象站1993年3~8月春夏季长期天气预报,获得总分980分,共14项,平均达到70分;1993年9月~1994年1月秋冬季预报获得920分,共12项,平均77分。(各项目得分见春夏季、秋冬季评分表)。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能达到70%以上准确性,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性进展。农七师气象站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有以下几点:1长期坚持做长期天气预报,必须坚持年年做、月月做。这样,才能不断总结出好经验好方法来,知道那些方法预报准确性高,又有什么弊端,那些方法反映预报准确性差,或根本不能用。再就是,对各种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背景在1982年以前,在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内,所有有关天气预报的工作,是由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负责的。在1982年2月,在墨尔本召开的第8次大气科学委员会上,考虑到人类活动和生产对长期天气预报的日益需要,和近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为了在最近10年内建立起1个月以上的数值预报业务,决定单独成立长期预报研究工作组。紧接着,在当年12月份,由大气科学委员会和联合科学委员会(JSC)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召开了“长期预报专家会议”;回顾了长期预报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报告了有关方面的论文,并讨论了从物理基础、预报模式到观测资料等问题。会后,还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不但有以万年计算的地质时代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也有几千年来历史时期的变化。但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周期为几十年到百年左右的气候振动。对于几年到十几年时间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称为气候变动。这种气候变动往往是长期气候振动的一个片断,因此从气候振动角度来研究气候变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多数气象台站是在解放后建立的,一般只有二十几年的资料,因此就要求我们从较长时期的气候振动来了解这二十几年的气候特点,这样才能正确运用二十几年的资料,来作长期预报和超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解放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增加。但并不是随年份直线上升,而是有波动的,年际变幅很大。在这波动上升过程中,那一年是增产年,那一年是减产年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以贵县的资料作如下分析和预报。一、甘蔗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甘蔗产量预报与天气预报有所不同。目前不少产量预报方法,直接用前期气象因子与后期产量关系作出预报;也有用间接方法,即第一步预报后期与产量有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第二步由预报的气候条件估算产量。本文认为后一种方法较为客观。知道了影响作物产量的气候条件,就可以作出产量估算。这样的产量预报,就需要首先了解历年甘蔗产量高低与那些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冬季降水无论对地面的生产生活还是对高空飞机航行都可能造成严重灾害,降水相态预报的准确性决定了冬季降水预报的成功,该文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降水相态预报取得的成果.降水相态预报方法大致分为3类:第1类是基于观测或数值天气预报建立的指标以及回归方程,其中某些方法高度依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准确率;第2类是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微物...  相似文献   

13.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14.
用方差分析法预测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15.
史宝山 《贵州气象》1999,23(4):11-12
该预报指标是继《贵州气象》1997年第4期发表的“长期天气预报的两条预报指标”之后的又一条预报指标,它不仅是温度预报指标,而且与前两条预报指标相关关连,相互制约 。  相似文献   

16.
一、起因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周期变化的现象.天气、气候的变化也不例外. 天气、气候变化周期往往是不固定的,很可能是几种不同的周期相迭加的结果.故在预报中,特别是长期天气预报中,普遍采用周期迭加法,以消除单一周期的缺陷.实践证明,其效果较好.据我们所见,各种周期迭加法均是用来作年、季、月的气温、降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5,(6):43-44
辽宁省锦州市气象台章国材认为目前天气预报中对预报对象的选择问题考虑较少,而是先验地把某量(例如高度场、降水量、温度等)的年量、季量、月量、旬量等当然地作预报对象。作者认为由于天气长期变化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以年为周期的周期变化,年是“实在的”而“非臆造”的天气  相似文献   

18.
夏凡  陈静 《气象》2012,38(12):1492-1501
本文基于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资料,借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极端天气预报指数的数学处理方案,在分析T213模式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T213集合预报系统极端天气预报指数的数学处理方法,建立了适合T213集合预报模式的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对2008年1月极端低温天气进行了预报试验和评估检验,分析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生成方法对极端天气预报指数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确定了利用T213集合预报系统所有预报成员生成的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计算极端天气预报指数;(2)利用TS评分确定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发布极端低温预警信号的阈值为-0.3并进行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极端低温天气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提前3-5天发出极端低温预警信号。利用相对作用特征曲线对极端天气预报指数识别极端天气的技巧进行评估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T213集合预报生成的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极端低温的预报存在正的识别技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识别技巧逐渐降低。(3)评估不同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对极端天气预报指数识别极端低温天气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生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的模式数据误差一致性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德明  张隐君 《气象》1981,7(10):11-13
一、天气预报评分及问题 1.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计算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最简单的评分法。 设预报次数为n,预报正确次数为m,则预报准确率为 P=m/n×100% (1) 预报准确率的高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报水平,但由于预报对象的气候机率的差异,相同的预报准确率所反映的预报水平却是不一样的。 例如,东北一些地区有“十年九春旱”的气候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十年来成都中心气象台发布的长期天气预报进行系统的评分检验,以求通过评定达到了解长期天气业务预报水平,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四川长期天气预报工作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