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桂北元宝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主要属于钙碱性和拉斑岩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在原始地慢标准化曲线上显示右倾特征,Sr,Hf元素中等亏损。元素的稀土配分曲线亦显示右倾,具有Yb正异常特征,这是弧火山岩的明显特征。从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岩石的构造环境并不单一,其成因可能与小型洋中脊闭合有关,即板块会聚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地慢柱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是位于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和胶莱凹陷的交接部的断陷盆地,团岛——薛家岛海底隧道开挖段有大量火成岩出露。本文对采集于海底隧道的8件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按岩性将其分为偏基性岩类和偏酸性岩类两类。其中除样品F4-5(辉绿岩)外,偏基性岩类均落入岛弧型钙碱性玄武岩区域内;而偏酸性样品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显示其原岩起源于同一种火山弧的环境。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表明,其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较明显,其LREE/HREE也显示样品的分异作用较强。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证明,研究区域的玄武质岩体为遭受地壳混染的岛弧型性玄武岩,应为在燕山晚期花岗质脉岩沿着青山群中构造薄弱带侵入,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青岛崂山碱性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青岛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了崂山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并依此讨论了崂山碱性花岗岩的成因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西沙群岛东岛的2件浮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样品全岩化学组成落入粗面岩区域,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呈右倾,具Eu负异常,富集不相容元素,微量元素标准化曲线特征与中下地壳相似。斜长石及辉石斑晶矿物具有中心熔蚀结构,橄榄石呈熔蚀状。认为研究区浮岩是由西沙地块中地壳减压熔融产生粗面质岩浆后经历短暂的岩浆房冷凝时期,由于板块继续拉张形成东岛西侧的狭窄海槽,而引起岩浆通道突发性张裂,导致压力的突然释放,岩浆沿拉张裂谷急速上升,在浅水中猛烈喷出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栖霞牙山地区地处华北地台东部,对该区的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体所作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岩石为钙碱性偏铝质岩石;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Y;K/Rb比值为295.34~388.88,Rb/Sr比值为0.21~0.29;稀土元素蛛网图表现为较平滑的具微弱负Eu异常向右陡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LREE/∑HREE为9.14~12.22,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好。结合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牙山花岗闪长岩体为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诱发的地幔柱活动,造成地幔底辟,引起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壳幔混合岩浆并进一步侵入形成。  相似文献   

6.
7.
近年,在江南地层区奥陶系宁国组下段陆续发现了多处透镜状灰岩及菱铁矿等碳酸盐岩夹层,前人对其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形成与热水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Σ(CaO+MgO+LOI)为95.67%~89.89%,分布范围较窄,反映了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对青岛劈石口含地幔橄榄岩包体的超基性煌斑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劈石口煌斑岩贫硅(SiO_2=33.72%~36.70%),富碱,富TiO_2(2.08%~2.57%),Mg#=25.23~37.32,SI=21.53~30.14,FL=30.25~40.64,DI=16.4~31.1,均显示煌斑岩岩浆演化程度不高,与玄武安山岩类相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和比值指示煌斑岩与OIB相似,具有明显的Cr、Ni负异常而Eu负异常不明显,Nb*值大于1,Nb/U=30.32~41.04,说明煌斑岩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岩浆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的陆壳物质的混染,主要进行了以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劈石口煌斑岩富集地幔源区的形成可能与中生代中国东部软流圈的上涌有关,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拉张减薄,形成造山后期拉张环境是引起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和煌斑岩岩浆侵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中南部广泛分布一套浮岩类岩石,其中以灰白色酸性浮岩为主,化学组成相当于英安流纹岩,深灰色中基性浮岩零星出露,化学组成与玄武安山岩相当.研究表明本区浮岩属造山带地区火山岩,形成于强烈构造活动构造背景,稀土元素标准化模式相似,均表现为负铕异常,表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并经历过不同程度不同的斜长石分异作用.除Sr和中部浮岩的Yb有明显亏损以外,其它微量元素均表现为明显富集,尤其是Ba、Rb、Th、La和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现为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10.
闽北近岸岛屿(大嵛山岛、浮鹰岛及东台山岛)晚中生代火山岩以凝灰岩、流纹岩类为主,偶见中基性安山岩类。大嵛山岛西北部火山岩定年结果为(100.2±1.7) Ma,可对应闽东上火山岩系石帽山群黄坑组,西部及东部火山岩定年结果为(116.7±1.5) Ma和(111.4±2.0) Ma,可对应闽东下火山岩系小溪组。主量元素结果显示该岛屿以酸性(SiO_2含量65%)火山岩为主,钾含量较高,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稀土元素配分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出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HFS),Eu负异常,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两阶段Nd模式年龄(T_(2DM))为1 401~1 327 Ma,表明岩浆可能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陆壳物质。Pb同位素特征显示与富集地幔EMⅡ存在亲缘关系,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岩浆可能主要来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大陆地壳物质。小溪组和黄坑组火山岩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分别为0.710 13~0.711 10和0.722 82,~(143)Nd/~(144)Nd值分别为0.512 208~0.512 214和0.512 267,ξNd(t)值分别为-6.1~-6.0和-5.2,表明两组火山岩岩浆来源存在差异,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幔源物质混合作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研究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具有板内及火山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岛马山地区安山玢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马山地区安山玢岩为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具有中性向酸性过渡特征。通过岩石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可知岩石富集K、Ba、Th、LREE和Pb,亏损Hf。元素的化学指数显示岩石的分异结晶程度较高,岩石属于安山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有火山弧钙碱性火山岩的一般特征,其构造环境可能属于大陆边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研究了巢北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推断了栖霞组形成的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栖霞组主要形成于正常外台地海的浅水环境,沉积期间陆源物质供应较少;期间气候波动较小,海平面相对较高,主要处于贫氧环境中,海侵范围较大,总体上来说经历了一个大的波动式海侵-海退旋回,可分为4个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沉积环境质量总体尚属良好,但局部海域,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已受到有机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化合物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安徽巢湖地区孤峰组地层为一套层状硅质岩与泥质岩交互沉积岩系,对其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以及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和SiO2-Al2O3,SiO2-MgO双变量图解中都落到生物成因的硅质岩范围内。δCe具有正异常,轻稀土富集,这些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属海水生物沉积成因。硅质岩的ΣREE值在22.62~209.03μg/g之间,平均值为88.58μg/g;Ceanom值的范围在0.20~2.78,平均值为1.70;(La/Yb)N值在0.39~2.80之间,平均值为1.01,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本区硅质岩形成于深水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广西近岸海域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计算值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采用主要分潮组合输入,模拟了研究海域的平均潮潮流场。模拟结果表明:涨急时,潮流向为东北方向,最大涨潮流速为74cm/s左右;落急时,潮流向为西南方向,最大落潮流速约100cm/s,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近岸区域潮流为往复流,离岸边越远潮流越接近旋转流。  相似文献   

16.
1992 - 1 996年 ,对广西近海水深浅于 2 0 m的整个海域 ,利用 2 8个锚碇浮标和 2 3个周日连续观测站 ,对水位和海流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结果 ,对该海域的潮汐性质 ,潮流特征和余流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对潮汐与潮流性质差异的动因和影响余流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广西近海的潮汐性质属于正规日潮。潮流性质大部分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或不正规日潮。余流主要由潮余流和风海流组成。潮流大小潮变化和风的变化是导致余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潮流绕海角运动 ,流速增强 ,并能诱导经向离岸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阶湍流闭合模型计算涡动粘性系数的 POM三维水动力模型 ,选用 0 .5′× 0 .5′细网格 ,采用动边界方法 ,把作为强迫力的潮汐和风力统一在一个模型中 ,并考虑径流作用 ,诊断计算广西近海的潮汐和海流。用 8个潮汐观测站和 2 6个锚碇浮标资料 ,对计算出的潮汐和潮流调和常数进行检验 ,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 :广西近海的潮汐性质基本属于正规全日潮 ;潮流性质绝大多数海区属于不正规全日潮或正规全日潮。 O1,K1和 M2 分潮最大流速均出现在钦州湾的龙门水道 ,表层分别为 5 0 ,6 0 ,40 cm/s。冬季表层存在较强的西偏南向沿岸流。铁山港外海存在一较强的逆时针环流。钦州湾龙门以北和以南分别存在半封闭逆时针环流和半封闭顺时针环流。廉州湾口存在西向风海流横向输运。冠头岭沿岸存在北偏西向补偿流。底层余流与表层的大致相同 ,但流速较小 ,沿岸流为西偏北向 ,具有补偿流性质。夏季余流与冬季相比 ,流向大致相反 ,但流速明显小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海洋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和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潮流沙脊与潮沟、埋藏古陡坡、软弱土层及可能的砂土液化层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Dinoflagellate cysts in recent marine sediment from Guangxi,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tal of 33 species of dinoflagellate cysts were discovered from surface sediment in the searegion of Guangxi, among them 12 cyst types (Diplopsalopsis sp.1, D. sp. 2, D. sp. 3, Cochlodinium sp., Protoperidinium sp. 1, P. sp. 2, P. compressum , Scrippsiella sp. 1, S. sp. 2, Alexandrium sp. 1, A. sp. 2, A. sp. 3) were first repor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one cyst type (Cochlodinium sp.) was first reported in the world.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is area, accounting for 45% of all the cysts. There are 2 cysts of 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tamarensis and Gymnodinium catenatum). But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cyst number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