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政府机构改革部署,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针对以往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内容调整,在明确目的原则、完善治理制度、优化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以及严格责任承担等方面有显著体现。文章综合评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旨在为我国完善海洋治理体系提供具体建议,并力图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海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其开发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海洋氢能起步晚,目前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政策支撑较少、法律配套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同时存在海域管辖权竞合、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国际合作开发难等问题。关于海洋氢能开发法律规制问题,在国际法层面,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基本法构建海洋氢能国际合作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BBNJ协定》为基础进一步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出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层面,通过现有能源领域法律法规可知,《可再生能源法》填补海洋氢能开发法律空白;在海洋环境领域,我国法律法规对海洋氢能开发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综上所述,海洋氢能开发利用应当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海洋氢能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促成国际开发与合作。这些完善建议旨在为海洋氢能开发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同时保护海洋环境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受到全球高度重视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为海商法提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的推动力。环境时代的海商法在法律生态化理念的引领下,更新立法指导思想,将生态保护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海商海事法律制度中,确保海商法、海事行政执法的各项制度、措施不违背海洋生态环境的原理,容纳和满足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海商法朝着与环境友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但当前我国对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尚未确立,尤其在制度领域尚不健全,因此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完善现有法律制度,构建制度视阁下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开展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行动,文章在明确海洋塑料垃圾研究历程、特征以及总结颁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专门法律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存在的法律困境,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具有数量多、来源广、危害大等特征;目前我国存在缺乏专门针对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相关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国际治理体系不尽完善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顺利开展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行动提供法律保障,应出台专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设立调解委员会,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污染者负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经营者责任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庚 《海洋信息》2013,(3):47-51,64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可以将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来考虑,从早期的北海、东北大西洋、波罗的海,再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动的区域海洋项目,在不同的法律模式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制度和手段,这些特点使得区域海洋的环境保护成为国际海洋环境保护中最先进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海洋法律的实施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海洋法律的宗旨和意图,即海洋法律的主体将海洋法律所制定的规范正确地贯彻应用到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的全部活动中,使书面的法律变成现实的海洋活动秩序,从而实现其立法宗旨和社会价值。“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静止的社会规范,不能自动对社会关系起调节作用,只有将法律作为管理社会的机器,运用到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时,法律才能由静态变为动态。法律的制定并不等于法律及其法律制度的形成,必须要经过法的实施,让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实现,其法律精神才能真正在社会中…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家调整人们在使用海洋环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它既是国家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海洋法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于1983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该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实施十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保的领导和投人,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随着海洋经济的繁荣日益增多,在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危害海洋环境的可能性,过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加重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我国虽在立法上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专门条例为海洋工程污染防治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海洋工程污染防治并未引起法学界的过多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我国海洋工程污染防治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程序及责任设定问题、海洋工程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度不足、海洋工程环境高风险领域责任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公民对海洋工程污染防治知情权的缺失等。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及原因分析,对相关条例、法律及政策进行总结评析,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听证制度相关规定,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提升对海洋工程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明确公民知情权等方式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为海洋工程污染防治提供更多的法律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