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华南沿海几个晚更新世地层剖面进行~(14)C年龄测定和讨论,这对该区第四纪地层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进一步对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2年(第 1卷) S 一0发刊词纪念海洋生物学家张苦所长…………………………………………………………齐钟彦、谢玉坎(1)有关中国断块构造的几个问题………………,………………………………………………··张文佑(5)中国珊瑚礁的溶岩特征…………………………………………………………………………黄金森(二2)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海岸升降………………………………………………··,·。……·杨树康(21)海南岛鹿回头软珊瑚骨针灰岩的初步研究………………………………朱袁智、钟晋梁、聂宝符(35)南海东北部海区介形虫的分布………二…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海面变化及其在海岸地貌上的反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美锷 《海洋与湖沼》1965,7(3):295-305
第四纪时,世界海面曾有多次升降,早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我国沿海阶地,常企图作世界性的对比,并用海面变化来说明其原因。第四纪海面变化和海岸变迁的研究不但是海洋地质-地貌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在国民经济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例如海岸的近期沉降速度和淤长速度对海港的基本建设和使用远景有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3年7月在华南沿海12个砂质海滩所取得的76个沉积物样品(其中次表层样品36个,不计入研究范围),就该区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展开论述。为了便于分析其沉积物粒度特征,我们把华南沿海12条海滩剖面根据岸滩形态和成因将华南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型砂质海岸、沙坝-渴湖型砂质海岸和夷直型砂质海岸三大类。阐述了不同类型海滩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分布以及粒度的沿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闽南沿海前湖剖面及其第四纪地质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云 《台湾海峡》1997,16(2):117-127
前湖剖面第四系出露比较完整,层次清晰,发育有炭质层、铁盘、重矿砂砾石层、“老红砂”层和玄武岩等特殊地层,是一个研究闽南沿海第四纪地质问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表露头剖面。本文通过对前湖剖面中系列样品进行测年、微古、孢粉、矿物、粒度等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闽南沿海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动、“老红砂”的形成年代及成因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华南海岸带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具有热带特色,其自然区划分为亚热带、热带与赤道带等3个自然带和5个自然地带。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差异,进一步划分12个自然环境区。 1963年华南地学界对原广东省(含今广西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作出了综合自然区划。笔者在该项成果并结合华南海岸带自然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7.
由周慕林研究员主持编著的“中国地层”第14册——“中国的第四系”;已在近期出版发行.它是在全国地质系统对各省区进行地层表编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精炼、提高,首次对全国第四系划分进行的系统总结.应该说,此书是全国各系统、各部门广大的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成果的反映.书中绝大部分章节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室编写.书中总结了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第四系划分原则及方案,西北、青藏、华北、华南、东南地层区的第四系划分与对比;初步总结了我国第四纪古脊椎动物群、孢粉学的研究状况,介形类、有孔虫、陆相腹足类及硅藻的地层学意义;同时,亦总结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火山及火山岩、第四纪矿产、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探讨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对不同地理岸段不同地貌形态的8 个沙滩剖面于冬、夏季进行现场重复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据此,通过对华南海岸带地质构造、地貌和现代海岸动力环境地域变化的分析,将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岸、沙坝-潟湖岸和夷直岸三种基本海岸地貌类型,并且从滩面倾向、海岸动力环境影响、季节冲淤变化趋势和滩面沉积物粒径、坡度的动力响应等方面探讨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得出其受制于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背景和海平面变化为大尺度的砂质海岸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而全新世海侵海平面相对稳定后,海岸动力条件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浪潮作用指数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9.
华南沿海构造下沉或海面上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某些地质现象的误断,华南沿海长期被认为是典型的上升海岸,新的调查资料表明自中新世以来,华南沿海以区域构造下沉为主要趋势.本文在列举了构造下沉的证据之后,用板块构造的观点解释了该区海岸构造下沉的热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江苏东部沿海平原区第四纪环境变迁,查明第四纪期间的海侵、海退过程,寻求海面变动与湖面变动间的关系,并试图以地磁地层学的方法对当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对江苏盐城孔、弶港孔、启东孔和位于长江南岸的嘉定孔(上海市)地层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微体化石群的定性分析(有孔虫、海陆相介形类)、软体动物群鉴定、古地磁系统测量和少量样品的C~(14)测年.为配合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平原第四纪磁性地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江苏沿海平原7个钻孔的第四纪磁性地层进行了划分。黄海近岸部分的钻孔,布容时沉积速度较大,松山时较慢或近于缺失;平原中部的钻孔,布容时地层均不发育,松山时则较厚,这表明它们所处的构造单元、地质基础和沉积环境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关于福建海岸升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东濒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漫长曲折。前人对我省海岸升降做了很多工作。德国人李希霍芬1912年提出中国海岸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是上升的,以南是下降的。林观得认为福建海岸是上升的。还有许多人认为华南海岸以上升为主,有升有降。作者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我省海岸大致以福清龙江为界,龙江以北的福鼎—长乐海岸,以下降为主。龙江以南的福消—诏安海岸,以上升为主,但也发生过较大幅度的下降;局部地段则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部湾中部和珠江中的外的工程地质钻孔为典型剖面,对第四纪地层进行祥细的划分与对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本区第四纪地层在纵向和横向的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第四纪地层厚度变化,并讨论了各统的底界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土高原中几个剖面的岩性、地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堆积的地层划分,以及与第三纪的界限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地层划分问题上许多人认为黄土地层剖面中第一层褐土型古土壤以上的黄土层为晚更新世堆积;并且认为黄土堆积最早始于距今100万年以前.多年来,我们在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对比了不同地点的黄土地层剖面,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层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利用三个典型地层剖面的综合研究资料(图1),对黄土高原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地层划分及其下限问题加以论述.这三个剖面分布于第四纪地质史上有不同发展特点的地貌区内.平凉附近的剖面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内容主要以新编制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图》为例,来阐明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新进展.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第四纪研究室,曾将1982年以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所属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区调队以及砂矿队等单位所编制的各地区第四纪地层序列进行综合整理,编成《中国地层——第四系》一书在国外出版,据国外某些学者反映,此书第四纪地层划分基本属于传统的经典地层划分方法,并推荐了国际间近年来采用以深海岩芯所反映的气候冷暖旋回来划分地层的方法希予重视和采用.又认为中国第四纪地层已自成一套体系,没有必要和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恭兹、民德、利斯、武木冰期序列来对比,因上述序列在年代学上尚有许多矛盾未解决,与其对比易生误解.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目前有些第四纪地层的建组、命名、划分和对比以及某些地层术语的使用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应进一步推敲和落实.上述意见显然对于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四纪地层科研成果的整理和提高有益.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工农经济区,对其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对于了解该区水文工程地质、河口海岸演变和土地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对该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年代地层学上的依据,我们先后对和桥、梅捻、正仪、祝塘、吴江、北坎、常州、江都八个地方钻孔的沉积岩芯进行了古地磁的研究,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初步建立了本区的古地磁极性变化年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第四纪海进、海退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部第四纪海进、海退问题的研究,在近二十余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北起辽东湾、鸭绿江口,南至广东、海南岛,通过对海相地层、贝壳堤、珊瑚礁、牡蛎礁、海滩岩、泥炭层等进行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学、地貌学、沉积学、年代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确定了各时期的海进、海退的规模和范围,并进而划分了地层,确定了海平面的变化.应该说,海进、海退是沿海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阻碍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东部沿海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认识第四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情况、海侵海退过程,以及中国浅海的形成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东部沿海第四纪沉积矿产和地下水的评价、开发等,均有着直接的意义。1974年,国家地质总局石油研究大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密切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西岸第四纪有孔虫与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台湾海峡西岸的第四纪地质工作,解放前,只是在地质矿产调查,土壤调查时涉及到一些。而第四纪有孔虫的研究工作更是空白。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钻孔和地表资料,出现了系统地研究第四纪地质的新局面。1977—1980年,我们与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协作,对福建沿海一些钻孔中的有孔虫等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根据五个钻孔(图1)岩心中的有孔虫、硅藻等化石群特征,参考有关资料,就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州盆地、闽江口和厦门筼筜港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的划分、第四纪海侵层的沉积环境和第四纪地层发育史,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上升对华南沿海工程设计波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代华南沿海海平面上升情况,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设计波要素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