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岸带地质工作中陆海统筹的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海统筹是我国海岸带地质工作的重要方向,但以往的海岸带地质工作通常按陆区和海区分别开展,对如何实现陆海统筹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上海作为我国率先开展海岸带地质工作的地区之一,在陆海统筹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基于这些实践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海岸带地质工作现状,对海岸带地质工作中陆海统筹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海岸带地质工作中陆海统筹应包含陆海成果一体化和以水体为媒介实现陆海联动的两个基本要求。研究认为: 在外业工作部署上,应发挥陆区河流和海区海岛的中介作用,着眼于区域性而非局部地区的地质成果编制; 在地质环境监测上,以海堤或岸线为纽带对陆区和海区进行同步监测; 在成果图件编制上,为实现陆海成果的有机整合,统一陆海数据标准是关键,在保存数据科学信息的前提下适当简化数据等级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正>为配合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的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从今年开始发行《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动态》内部材料,从全球视角关注海岸带地质工作,推动泥质海岸带地质研究的进展。目前,已经编发两期,其中3篇文章内容涉及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海岸带现状、前景,一篇是关于美国地球关键带与海岸带地质的参访材料。每篇文章均图文并茂,编译者又补充了相关照片及文字解释,希望能对从事海岸带和全球变化地质研究的读者有所帮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和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优势突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重要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包括:1.2×10~4km~2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可适度开发,以缓解海岸带建设用地紧张局面;2.8×10~4km~2绿色富硒土地和4.1×10~5km~2绿色渔场,适宜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和建设海洋牧场;浅层地温能和地热水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2×10~8t,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作用;5.8×10~4km~2滨海湿地和134处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90%的陆域适宜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较好,为海岸带地质安全提供了保障。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海岸带局部存在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岸侵蚀淤积、风暴潮等重大地质问题,对部分城市与重要基础设施形成威胁,局部地区水、土污染及海水入侵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加大海岸带多学科综合地质调查,构建多要素、多圈层、多维度地质模型,查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是位于海陆结合部的复杂环境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000km,涉及沿海11个省,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海岸带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面临海岸带资源无序开发、水土污染、滨海湿地退化、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灾害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中国持续加大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政策措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主导的海岸带损害评估及修复计划已实施了近30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的损害评估和修复程序、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等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建议加快完善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修复的技术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序开展海岸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演化和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并构建统一的海岸带基础调查数据库、建立海岸带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是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凡能够致灾的地质作用、地质现象或地质体,可统称“灾害地质因素”。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脆弱且南北海岸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沿海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地质灾害呈明显增强的趋势,其中人类活动也开始成为重要的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总地来看,我国海岸带地质灾害因素多达8类51种,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海岸带环境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论文是在编制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图(1/200万)基础上撰写的。主要从类型及分布特点对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因素发育规律进行了总结。文章介绍了海岸带环境的地质背景、灾害地质因素类型与发育特征,并重点论述了以人工地质作用为主的灾害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富强  徐小连 《江苏地质》2019,43(1):129-135
海岸带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对全球变化反映最敏感的地带,为了提高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服务质量,开展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与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海岸带方面的资料以及珠海海岸带1∶5万填图试点工作,了解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论述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技术方法,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研究小组)自1998年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以来,以滨海新区及渤海湾西岸海岸带为主要研究基地所取得的基本成果:(1)确立了泥质海岸带(沿海低地-潮间带-浅海区)地质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a)晚更新世以来-"小冰期"、(b)"小冰期"结束-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质调查局立足于地球系统科学专长,于1994年起领导并实施了国家海岸带和海洋地质计划(CMGP),旨在为海岸带繁荣提供地球科学信息和解决方案。CMGP统筹海陆,在实践中形成了"整合科学"的研究模式,以及"全国统筹规划,聚焦区域需求,湾区河口先导"的空间发展格局。CMGP结合问题导向和兴趣导向调整工作重点,聚焦五项科学需求:整合科学、全国统筹、地质过程、变化及灾害、生态服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大研究方向。CMGP认为,海岸带问题的解决,需要向内陆扩展,向流域、山脉探寻地质作用根源,为此建立了"海岸省"的概念。借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经验,对中国海岸带地质研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科学分区,二是湾区先导,三是技术创新,四是支撑修复。  相似文献   

9.
滨海新区是天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随着新区内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及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灾害地质严重与否已成为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区内断裂、地震、沉降、软弱土、液化砂土等灾害特征进行归类,建立滨海新区海岸带灾害地质危险性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按照无危险度、较低危险度、中危险度、较高危险度、高危险度5个等级,对滨海新区灾害地质危险性进行量化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城市,海洋及海岸带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海洋及海岸带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内容涉及及建筑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问题,人工地基与深基基础工程地质问题,城市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海洋及海岸带工程地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进德  田磊 《城市地质》2010,5(3):28-31
本文论述了矿业城市的含义,阐述了我国矿业城市的概况,分析了矿业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对策。指出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应重点解决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两大方面的问题,逐步偿还矿山地质环境的历史欠账,杜绝再欠新帐。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地区工业用地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基于工业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的工业用地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区及较适宜区占研究区陆域总面积的59%,总体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杨小泊 《城市地质》2008,3(1):45-47
完善和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单位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保障设备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促进地质环境监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地质环境监测单位设备的特点、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淮安市基本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淮安城市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水污染、同体废弃物、地面变形、软土变形和液化土地基.最后在分析其地质和城市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城市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永高 《地质与资源》2011,20(5):391-395
以广西某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场地地形及工程活动特点,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矿山配套工程逐项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防治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长伟 《城市地质》2005,17(2):26-29
通过对北京西北部周边地质环境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开展北京乃至整个华北生态环境调查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定量评价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区域地质环境压力及其动态变化,是当前我国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效应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首先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1997~2006年,我国各省域地质环境压力均呈增加趋势,但增长速率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地质环境压力重心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东移,从中部的山西能源基地转移到了东部沿海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降低地质环境压力的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地质环境开发活动;二是控制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污染,而重点在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况顺达  杨胜元 《贵州地质》2006,23(4):296-301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对贵州全省因矿山开采而诱发或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岩溶石漠化的加剧、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是为了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省(区、市)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而开发的应用程序。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报表、图形数据组织、显示与管理、多媒体链接等。该系统界面清晰,操作简单,扩展性强,可作为省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的信息管理平台,也可以应用于矿山企业管理部门或矿山企业本身。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并以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