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岩层填图新方法,将苍山变质岩划分为黄龙潭、石门关、龙泉峰、中和寺、茫涌溪和罗坪山6个岩组。据其变形、变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将黄龙潭、石门关岩组归并为古元古代沟头箐岩群(锆石U-Pb年龄2000Ma),龙泉峰、中和寺、茫涌溪岩组归并为中元古代苍山岩群(Sm-Nd模式年龄1000—1400Ma),罗坪山岩组则确定为晚元古代(Rb-Sr等时线年龄698Ma)。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3.
4.
滇西苍山变南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4,13(1):68-73
糜棱岩是韧性剪切带的重要岩石类型,但不是唯一类型。大型韧性剪切带剪切作用,包括机械作用和热作用。由于变形条件(包括围压、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所决定的变形阶段及原岩性质差异,韧性变形变质岩石可以划分为糜棱岩、千糜岩及片糜岩三个类型。糜棱岩和千糜岩同处于变形初期阶段,大致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但两者原岩性质不同,糜棱岩原岩主要为中粗粒长英质岩类;千糜岩原岩则为火山岩及泥砂质岩类。片糜岩是变形晚期阶段产物,是伴随有静态及动态重结晶作用的具有明显片状构造的变形变质岩石。滇西各韧性剪切带中三种岩石类型均相伴产出,均发育各种剪切变形。按照原岩性质、矿物成分、结构等特征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亚类和过渡类型。这样的分类将有利于韧性剪切带研究的深化和地质制图。  相似文献   

6.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 SM07-3-Kf)和斜长石(YJ-Pl)以及基质(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 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 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 (DCS-1-Kf, MSWD=2.9)、22.3±0.9Ma (SM07-1-Ms, MSWD=1.7)、21.9±0.7Ma (SM07-1-Bi, MSWD=1.3)、21.3±0.7Ma (SM07-3-Kf, MSWD=1.2)、22.7±0.8Ma (SM07-3-Bi, MSWD=2.4)、19.8±1.6Ma (YJ-ma, MSWD=19)和21.57±0.38Ma (YJ-Pl, 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7.
环大西洋显生宙造山带前中生代地体的增生历史可以大致分成: (1)位于非洲北部、中欧或西欧、不列颠岛南部、阿帕拉契亚山脉东南及南美北部的地体,是在泛非-卡多姆造山作用期间,在晚元古代-寒武纪增生而成的。 (2)位于阿帕拉契亚山脉、格陵兰、Svalbar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不列颠群岛的加里东造山带和中欧或西欧及非洲北部的华力西构造带的地体,主要是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在泥盆-石炭纪(主要是华力西构造带)也有几次增生事件。 (3)位于阿尔卑斯及安第斯山造山带的地体,许多仍然保留晚古生代叠覆层序的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造山带前陆盆地的叠加褶皱及其变形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东昆仑造山带的三叠纪洪水川群复理石岩系中,发育着两组斜歪-倒转褶皱:一组轴迹方向为北西向,与造山带主体构造线近一致;另一组为新发现的北东向,与造山带主体构造线近垂直,形成叠加褶皱.每一组褶皱均是压扁、纯剪切、纯剪切+简单剪切三种变形机制的产物.北西向褶皱轴面的南西倒和北东向褶皱轴面的北西倒,与国内外典型的前陆盆地中的褶皱形态不尽相同,反映了动力基础是板块碰撞之后的近于垂直的北东及北西方向挤压应力相继作用下形成的叠加褶皱.北东向褶皱的发现,揭示了造山带中构造应力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造山带前陆盆地的叠加褶皱及其变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光久  拜永山 《地球科学》1999,24(2):125-128
在东昆仑造山带的叠纪洪水群复理石岩系中,发育着两组斜歪-倒转褶皱一 轴 方向为北西向,与造山眩本构造经近一致;另一组为发现的北东向,与造山带主体构造经近垂直,形成叠加褶皱每一组褶皱均压扁、纯剪切、纯剪切+简单剪切三种变形机制的产物,北西 褶皱轴面的南西倒和北东向褶皱轴面的北西倒,与国内外典型的前陆盆地中的褶皱形态不尽相同,反映了动力基础是板块碰撞之后的近于垂直的北东及北西方向抗日挤压应力相继作用下  相似文献   

10.
胶南造山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胶南造山带范围指安丘-莒县断裂以东、五莲-桃村断裂东南-嘉山-响水河断裂以北狭长隆起区,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剖分。十多年来该区开展的区调笔专题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果表明该造山带主要由晚元古代晋宁期及震旦期变质形侵入岩组成,别有少量中元古代四堡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分布。  相似文献   

11.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的年代学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中广泛分布经历不同程度变质的变质岩,这些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变质年龄的研究对反演大别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大别造山带中不同构造带中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给出初步的变质岩的年代学格局。  相似文献   

12.
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的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李再会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岩石学报》2012,28(5):1529-1541
被认为是腾冲-梁河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其原岩及变质时代长期争论不休。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表明,组成高黎贡山群的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的原岩均为岩浆岩。首次对这些变质岩进行原位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97.8±7.2Ma~500±14Ma、83.5±0.9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459±5Ma、55.2±1.1Ma的变质年龄。结合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区域对比分析,认为腾冲-梁河地块高黎贡山群中以石英片岩、石英岩为主体的原始沉积岩系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应与拉萨地块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早古生代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并发生变质作用;在新特提斯俯冲过程中,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弧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又经历了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走滑剪切形成糜棱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滇西雪山河变质岩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对滇西雪山河变质岩群的岩性组合、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岩群具有Cu,LREE富集和Ce亏损的特点,且为区内铜(金)矿(床)点的主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14.
阴家润  夏遵义 《现代地质》2000,14(3):342-347
西藏南部拉弄拉地区的侏罗纪菊石资料研究表明 ,该地有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最完整的侏罗纪菊石层序 ,据此可与西北欧标准菊石带以及其他地区菊石层序对比。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碎屑组分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滇西时代不明变质岩系是两个时代不同的构造岩片,分别相当于中元古界崇山群和二叠系吉东龙组,二者是喜山期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山群在晚元古时期(727~956Ma)发生区域性的动热变质作用,加里东时期(397Ma)又叠加了一次变质作用。吉东龙组中有喜山期(32Ma)变质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16.
滇西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何科昭  何浩生 《地质论评》1996,42(2):97-106
本文以我国云南西部(红河-金沙江以西)新生代陆内造山带(滇西造山带)为例,探讨陆内新生代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提出:滇西造山带是经过挤压对冲、夷平、隆升与裂解作用的过程才完成的;在我国现有的造山带中,包括天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太行山和燕山等,绝大多数是新生代的造山带,其形成与演化的过程是滇西造山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胶南造山带变质岩系中角闪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春 《山东地质》1998,14(4):25-30
本文对胶南造山带变质岩系中角闪石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不同地质单元中角闪石的类型、赋存状态、矿物组合等矿物学特点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角闪石主要属钙质角闪石亚类。其形成的温压范围是:温度545-806.5℃,压力主要在0.25-1.2GPa之间。  相似文献   

19.
位于南苏鲁超高压带东海地区的ZK703钻孔具有558m的深度,钻过的岩石有典型的超高压榴辉岩和各种非基性岩石,其中包括石榴子石橄榄岩、片麻岩、片岩和石英岩。它们的原岩相当于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火成岩以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双桥山群单调岩性和沉积构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流水波痕,对条带状层理和复理石进行了细分,它们对识别环境变化、地层划分和对比、旋回沉积作用以及大地构造演化都具重要作用;系统提出了赣北双桥山群是个不断向上变厚、变粗的向海方进积的浊积扇体,反映其构造作用和海平面变化是比较剧烈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对造山带地区应更加强调构造与沉积学的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