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8月以来,世界各地连续出现气候反常现象,如厄瓜多尔、秘鲁几十年罕见的暴雨;澳大利亚、印尼和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的持续特大干旱……。美国国家气象中心于1982年9月、10月和1983年2月出版了三期特殊气候诊断分析公报,认为这些自然灾害与“厄尼诺”现象有关。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同志要求我国的气象工作者注意“厄尼诺”现象与我国天气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次厄尼诺”事件正在形成! 众所周知,“厄尼诺”事件对全球范围内出现气候异常有着明显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厄尼诺”事件已经成了令人瞩目的话题,那么它对广西的天气气候有些什么影响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厄尼诺”年广西的天气气候作了调查,现整理出来以抛砖引玉,敬请行家批评指正。 王绍武等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解放以来出现的“厄尼诺”年有:1957~1958年,1963年,1965年,1969年,1972年、1976年,1982~1983年、一共有七年,而1986  相似文献   

3.
1982年8月—1983年7月,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拉萨、那曲、改则、甘孜等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观测。观测资料的整编工作业已完成。预计在1987年出版一本《1982—1983年青藏高原辐射平衡观测资料》。该资料集包括了各测点辐射平衡各个分量的实际观测资料。预计16开本800页左右。如有需要者,请速与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六研究室联系预订,以便统计印数,尽早出版。  相似文献   

4.
厄尼诺(ENSO)现象与玉林倒春寒天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远超 《广西气象》1998,19(1):15-16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6.
吴敬之  李丁华 《高原气象》1990,9(1):110-112
1、地面热源强度资料及其计算 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为 B=P+LE+H(1)其中B为净辐射值,P为感热,LE为潜热(或蒸发凝结热),H为土壤热通量。 或 B-H=D+LE(2)B-H即为地面热源强度或地面加热强度。其中B-H>0,地面为热源;B-H<0,地面为冷源。依据相似理论,用通量廓线关系计算了拉萨、那曲、改则三站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值,辐射平衡用实测值,地表热通量则用5cm,10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外推得到。从而由(2)式可得到上述三站的地面热源强度。具体计算方法及其计算误差详见[2]。  相似文献   

7.
经统计分析发现,厄尼诺现象对我区降雨影响有一定规律。正、负SST于对降水影响基本上呈反相关;它与我区降雨关系较密切的天气系统,如副高脊线纬度变化和西脊点的经度变化,孟加拉湾低压糟强弱变化及副高强度变化等,关系也很好。  相似文献   

8.
9.
1982—1983年是我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小麦生产的第二个年头,麦田施肥足作务普遍细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较82年小麦产量有所降低,原因是八二年冬前的高温及八三年小麦后期的低温,阴雨,少日照,对全区小麦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NMC客观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1976-77年及1982-83年这两次ElNino事件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70年代末赤道西风异常背景场、SST背景场及其准4年周期振荡均存在年代际变化;SST背景场冷(暖)、80°W-0°E赤道区域850hPa纬向风异常西(东)风以及赤道太平洋SSTA准4年周期振荡东传型(西传型)共同决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强度与类型的差异,即1976/77年事件为较弱的东部型EINino事件,而1982/83年事件表现为很强的西部型EINino事件。  相似文献   

11.
1982—1983年冬季厄尔尼诺期间大气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正贤  李崇银 《热带气象》1990,6(3):253-264
  相似文献   

12.
1982—1983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这个现象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热带海洋大气通讯(Tropical Ocean-Atmosphere Newsletter,缩写TO-AN)1983年2月及10月分别出版了两期专刊(No.16,No.21)。这份杂志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与海洋联合研究所(JISAO)在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赤道太平洋气候研究(EPOCS)规划支持下于1980年创刊的。目的是及时交流热带大气与海洋的研究成果。这是一份双月刊,每逢单月出版。在这两期专刊上共发表了40篇文章,介绍1982—1983年的ENSO,所谓ENSO即厄·尼诺(El Nino)与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的联合缩写。下面对其主要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丁华  兰继龙 《高原气象》1992,11(1):102-106
本文所用资料为1982年11月1日至1983年2月28日青藏高原热源考察资料,改则、拉萨、那曲,甘孜四站的地面热源各分量进行最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地面热源各分量有准两周和准一周周期,由夏至冬地面热源各分量的周期转长。  相似文献   

14.
姚兰昌 《气象学报》1991,49(3):343-353
本文用月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强厄尔尼诺时期(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全年是一个范围大、强度强的热源区,而上述热源区北、南两侧的副热带则为大范围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一个较强的热源区。赤道热源带的南移和加强是厄尔尼诺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2)各月大气加热场的分布特征可分为冬春和夏秋两类;(3)总加热率的月际变化明显,且有2次显著的增热过程。  相似文献   

15.
骆继宾 《气象》1982,8(3):27-28
气象卫星开创了气象观测的新纪元 从1960年4月1日第一颗气象卫星上天以来,已经22年了。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卫星、遥感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气象卫星有了很大的发展。极轨型(又称太阳同步)卫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从单纯提供低分辨率云图照片,到高分辨率云图照片,进而能定量地观测多种气象要素和大气特征;准静止型(又称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象卫星已从单纯的观测天气,发展到能收集和传递大量的气象情报、资料,在气象通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2—1983年冬季亚澳地区季风环流的低频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82年11月16日—1983年3月15日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格点资料及向外长波辐射资料(OLR),考察了冬季亚澳季风区季风环流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冬季亚澳季风盛期的月平均流场;对澳大利亚季风活跃与中断的几个不同时期流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冬季亚澳地区季风环流的演变具有准40天低频振荡特征。主要表现是局地哈得莱环流的准40天强弱变化,澳大利亚季风槽的东西进退,以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摆动。   相似文献   

17.
1982—1983年冬季东亚气候距平的主要特征是有三个距平带和热干、冷湿两种距平状态。作者发现,在厄尼诺现象盛行时,副高明显加强,这是15°N 以南出现热干气候的直接原因。我国新疆地区偏暖,华南、西南地区偏冷也同厄尼诺有一定的遥相关关系。15°—30°N 的强大降水正距平则同东亚南支急流加强和南移有密切关系,南支急流加强则是其南侧的副高加强和其北侧青藏高原气温的强大负距平与雪盖扩大的结果。从降水带与高空急流的关系看,该冬季15°—30°N 地带的降水增多是一种季风雨的加强,同夏季梅雨加强的环流特点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NMC客观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1976/1977年及1982/1983年两次ElNino事件发生,发展的显著差异。1976/1977年事件前期东亚为弱冬季风,而1982/1983年事件前期东亚为强冬季风。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根据已经得到的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在东太平洋赤道洋面上已出现了强大的厄尼诺(El Nio)现象,有可能是近些年来一次较强的厄尼诺现象。在秘鲁北部的皮乌拉等地,接连不断的暴雨造成水灾;在厄瓜多尔沿岸地区予1982年10—11月也连降大雨,致使巴巴奥约河、卡拉科尔河和圣保罗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