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地表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建筑物震害调查方法,结合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地震烈度图,初步探讨了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在NW走向的石窝断裂和NE走向的新丰断裂交汇部位,发震构造为石窝断裂;石窝断裂露头平均产状222°∠81°,最新活动性质为具有正断分量的左行走滑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新丰断裂最新运动性质为逆断,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在现今N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石窝断裂发生破裂,发生M_S 5.2地震,同震运动方式以右行走滑为主,余震震中呈NW向分布。极震区建筑物震害调查得出的运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显示的同震运动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3.
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及前兆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s≥3.0地震主要中在新泰-莒县之间的三角地震,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尼山断裂的ML≥3 相似文献
4.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发生MS5.2地震,通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结合主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等资料,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推断出震区NE向的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此次地震的主余震、地震烈度Ⅵ度线都围绕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分布;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与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的逆断性质相符;NE向的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被NW向的黑水河断裂和归春河断裂围限,受这两条断裂的影响和控制,黑水河断裂和归春河断裂可能为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5.
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讨论了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是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拿色果—嘎尔波果拉分盆地内部张剪切断层与盆地南西侧新活动幅度大的次级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震区的地球物理场有明显的异常特征。这表明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的发生不仅受浅层构造控制,而且也有深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7.
8.
1988年耿马7.2级地震形成长约18km的地震断层。本文阐述了该地震断层带几何特征、位移分布及力学性质,并讨论了其形成机制与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根据两次地震的宏观考察结果、地震学有关参数以及最新的有关人工地震勘探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了两次绵竹5级地震和1994年江油4.7级地震、1993年郫县4.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龙门山断裂及山前隐伏断裂均属浅表出露深部错动型(即滑脱型)地震断裂,并对有关强震的发震构造与构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地调查初步认为,1995年11月12日广东丰顺ML4.7级地震以震级较低但破坏显著,具有双极震区;震源深度大;宏观影响场分布与东西向为裂关系密切为其特征。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和北东向并推断有北西向断裂穿越的地区。五华-丰良东西向断理解及河源=丰顺东西中断裂的东段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月20日山东省苍山5·2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概述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序列具有应变能和频度呈正常衰减、衰减系数h值高、b值正常波动等特征;阐述了震后早期在现场判断其为主震—余震型序列的基本依据,探讨了孕震环境机制和地震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实地调查初步认为,1995年11月12日广东丰顺ML4.7级地震以震级较低但破坏显著;具双极震区;震源深度大;宏观影响场分布与东西向断裂关系密切为其特征。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并推断有北西向断裂穿越的地区。五华-丰良东西向断裂及河源-丰顺东西向断裂的东段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4.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5.9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仪器震中为39.8°N,973°E;宏观震中为397°N,973°E。震中区烈度为Ⅷ度,极震区呈长椭圆形,长轴走向N65°W,长度为15km;短轴走向N25°E,长度为12km。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内的次级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地震为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98年7月28日拜城发生5.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秋立塔格断裂。在拜城农贸市场发现,地震在人工改造地形条件下,有选择性破坏现象。拜城地震迁移与伽师地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DISCUSSION ON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2016 MENYUAN M6.4 EARTHQUAKE IN MENYUAN,QINGHAI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 January 21, 2016, a M6.4 earthquake occurred in Menyu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Its epi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Qilian-Hexi Zoulang tectonic zone, which records several moderate-larg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Previous studies on this event are based on geology,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lacking analysis on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 In order to study seismogenic fault plane and seismoteconic style of the earthquake, this work uses data of seismic intensity, aftershocks, and geology to address this issue. Furthermore, we calcula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mposed by the 1927 Gulang M8 and 1986 Menyuan M6.4 earthquake on the fault plane of the 2016 Menyuan M6.4 earthquak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arly two events have posed distinct impacts on two nodal planes:loading or triggering on nodal plane Ⅰ, and unloading or delay on Ⅱ. In some cases such triggering stress is approaching or up to the threshold value of 0.01 MPa. Combining isoseismals,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forementioned, the nodal plane Ⅱ of the source model is considered the seismogenic feature. In conjunction with geophysical data, we establish the seismogenic model of the Menyuan earthquake, which is a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 in a profile, gentle in the upper and steep in the lower, characterized by thrusting in a strike slipping fault system. This is a possible model for thrusting earthquakes generated by strike-slip faults in a compressional tectonic regime.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