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加里东运动的典型地区,志留纪末的造山运动使早泥盆世莲花山组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但是,实际上莲花山组只分布于广西中部的大明山-大瑶山地区和东北部扬子地块边缘,并且,它不具备同造山期磨拉石沉积特征,而是古陆剥蚀面上新海侵序列底部的滨海相沉积。广西西部的晚古生代台地相区,泥盆系底部为泥岩或粉砂岩,超覆于寒武系台地相沉积层之上。滇东南和越南北部邻区情况类似。推测在早古生代时它们属于一个地块,可称为“桂滇-北越地块”。早奥陶世云开地块和桂滇-北越地块、扬子地块的会聚和挤压,形成了大明山-大瑶山地体寒武系东西向的线形褶皱带。这是广西加里东运动的主幕。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碰撞带在广西仅限于它的东北部,表现为震旦系-下志留统近南北向的线形褶皱带。志留纪末并无造山运动的证据。早泥盆世开始,可能由于地幔柱活动而使桂滇-北越地块裂解,形成北越地块、靖西台地和其他更小的块体。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生物和古地理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迈平  郭佩霞 《江苏地质》1996,20(3):156-165
根据下扬子区三叠系生物化石和沉积相的研究,该区三叠纪古地理环境先后经历陆表海,萨布哈潮坪-泻湖,下三角洲平原滨海河口湾及三角洲平原河,湖和沼泽一系列变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扬子板块从赤道以南附近持续向北进行跨气候带漂移抵达北回归线以北附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吉黑造山带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吉黑同山带夹持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对该构域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规律的研究,是恢复板块间碰撞拼合及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史的关键。在早古生代期间,华北板块与西伯业板块间通过古亚洲洋板块相接。  相似文献   

5.
浦口期沉积范围遍及下扬子区。岩性组合南北分带:南部残留层薄且颗粒粗,北部残留层厚且颗粒细。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滨湖相、浅湖相、深湖相。改造该区沉积盆地外貌的是南象运动和燕山运动的Ⅰ幕、Ⅳ幕和Ⅴ幕。古地理演化以库拉-太平洋板块向NNW向消减作用为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6.
下扬子区三叠纪海洋风暴沉积与古地理演变钱迈平,郭佩霞地质科学院南京地矿所,南京,210014关键词:风暴沉积,古地理演变,下扬子区,三叠纪.中国东部。PaleogeographicEvolutionandMarineStormDepositsPres...  相似文献   

7.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天”“合”构造格局及加里东运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近年在古生物对比、古地磁对比、火山岩岩石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早古生代秦岭造山带的历史是岩石圈 经历小“开”小“合”的历史。“开”阶段的古地理格局是多岛小海盆,“合”的最终表现是出现加里东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地层,沉积岩相古地理及古地磁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中国东北区古生代存在着额尔古纳-兴安、松嫩、佳木斯-兴凯等中,小板块群。其中,松嫩微板块和佳木斯-兴凯微板块于早古生代末沿牡丹江断裂拼合;额尔古纳-兴安微板块和松嫩-佳木斯-兴凯微板块于中晚泥盆世沿多宝山伊尔施一线拼合,至此形成统一的黑龙江板块。石炭二叠纪在黑龙江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为古亚洲洋的南支,中晚二叠世南北陆-陆对接,而陆内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9.
晚古生代-三叠纪南盘江海的构造古地理问题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三叠纪,滇黔桂三省区和越南北部有南盘江海长期发育。地质构造上,北面为扬子地块,东南有云开地块和大明山微陆块,西南有越北地块。南盘江海内部有北部的田林海盆,中部的八布洋盆和南部的钦防海盆。中间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海下台地,最大的是大明山台地,其次是靖西台地和西畴台地。早泥盆世晚期南盘江海的张开,可能是冈瓦纳板块反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北移,使其间滇桂-越北地块裂解的结果。进一步的海底扩张导致早石炭世时八布海盆出现洋壳,南盘江海成为南北超过20个纬度的小洋盆。古地理再造表明,八布海盆的扩张脊可能连接西面哀牢山海的洋脊。晚二叠世云开地块北移,与大明山微陆块碰撞。早三叠世印支地块北移,和越北地块会聚。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南盘江海南缘出现活动陆缘。晚三叠世印支-越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会聚,南盘江海闭合。南盘江海和哀牢山海及昌宁-孟连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基本同步,可能属古特提斯同一洋脊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陆块寒武纪——三叠纪主要经历了从东冈瓦纳大陆西北缘裂解、到向劳亚大陆聚合的演化过程,北部长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南部主要为裂谷、持续裂解以及漂移过程中陆块地体增生拼合,主要为弧后前陆盆地或隆起。塔里木盆地一级层序地层、区域不整合事件、次级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等,与板块边界上构造活动及其板块运动轨迹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板块边界上的挤压造山活动,造成盆地隆升以及盆地岩相古地理格局的剧烈变化。引发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活动,垂向上也造成石炭系穹隆状剥蚀抬升。塔里木叠合盆地的形成是小陆块上不同时期不同盆地类型复合的产物,而在世界其他大板块上,它们在横向上可能处于不同位置,不会发生垂向叠合,而以不同时代的不同盆地出现。塔里木陆块较全球典型克拉通盆地规模小,在与周边陆块碰撞汇聚时受改造强烈,构造变形程度大并由陆块边缘向陆块内扩展,南、北两侧陆块边界上的强烈构造作用易于对整个盆地产生强烈影响,发育挤压期盆地隆起和前陆盆地等。  相似文献   

11.
Apart from previously reported Small Shelly Fossils (SSFs), a macroscopic fossil assemblage, comprising abundant algae, cone-shaped tubular fossil forms, and probable impressions of a megascopic metazoan, come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Yanjiahe Formation in the Yangtze Gorges area of western Hubei Province, south China. The visible fossils are preserved in thin-laminated siltstone or muddy siltstone intercalated between 8–15 mm-thick carbonate deposits, probably representing sedimentary settings of a constrained local depression in the shallow water carbonate platform during the Early Cambrian Meishucunian Stage. The macroscopic fossil association provides significant fossil evidence about the evolution of life from the late Precambrian to the ‘Cambrian explosion’ interval.  相似文献   

12.
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探讨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发育与分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系统收集与整理了扬子陆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大量数据,选取贵州省三都县渣拉沟及四川省筠连县昭104井两个典型剖面与井岩芯进行了系统观察与采样,对扬子陆块范围内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岩性与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早古生代以来,扬子陆块受被动大陆边缘扩张与陆缘造山挠曲坳陷两类成盆环境影响[1-2],牛蹄塘组页岩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环境,缘于上升洋流与缺氧事件复合沉积模式,富有机质页岩以扬子陆块东南缘深水陆棚-斜坡相区最为发育、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最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沉积于加里东期周缘前陆造山环境,缘于浅水陆棚-闭塞滞留海湾沉积模式,富有机质页岩以中上扬子陆块东南缘深水陆棚区最为发育、厚度最大、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台)东南缘,自江西乐平向北一直缺少上、下古生界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报道。本文通过新发现的一系列加里东期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下古生界中2期强烈褶皱的变形分析,论证了扬子东南缘北段(浙皖赣相邻区)存在加里东期褶皱。  相似文献   

14.
15.
皖浙交界的宁国、于潜一带,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厚度巨大且具有浊流沉积的特征,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加里东期大地构造背景的不同认识。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在震旦纪一下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大量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形迹和数处不整合接触关系,表明本区加里东运动强烈,华南地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运动已经强烈地影响到扬子板块的南缘。这些发现为研究本区加里东期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特点、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赣南南迳盆地加里东期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帅  巫建华  丁辉  黄美化 《地质通报》2018,37(10):1905-1919
赣南南迳盆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中西部,盆地内火山岩组合常因风化强烈,出露不好,长期被认为属于中生代火山岩系的一部分。该火山岩组合与下伏晚奥陶世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中泥盆世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应为早古生代火山岩组合,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对南迳盆地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Sr-Nd-O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安山岩和英安岩SHRIPM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2.1±3.9Ma和439.9±3.7Ma,表明一次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的岩浆事件。微量元素分析显示,Rb、K和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Zr、Hf、Ti元素亏损,Nb/U、Nb/Th、Ti/Yb值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负Eu异常,主量元素贫钛、富铝。研究认为,南迳盆地火山岩是早古生代时期,随着南华洋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地壳加厚、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EMI型富集地幔与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下扬子地区从晚奥陶世开始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浅海相转变为三角洲相沉积.这一沉积特征转变与早古生代晚期经历的强烈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沉积序列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时空演化过程,探讨沉积盆地发育与造山带隆升剥蚀之间的关系.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沉积学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岩性由岩屑砂岩变为石英砂岩,粒度由粗粒变为细粒;沉积厚度等值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东南等值线密,且沉积厚度大;往西北等值线稀疏,且沉积厚度小;沉积中心呈狭长带状分布,并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具有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上奥陶统到中志留统的碎屑锆石以900~720Ma的年龄为主,指示物源以下伏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层序为主;从早志留世高家边组开始,450~420Ma碎屑锆石年龄出现并逐渐增多,表明同造山岩浆岩被剥露地表并开始提供物源;碎屑锆石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代表华夏地块基底1.9~1.7Ga的特征年龄峰值,表明华夏地块不是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下扬子地区前陆盆地从晚奥陶世开始沉降,晚奥陶世的构造沉降速率超过了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前渊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相泥岩夹粉砂岩和砂岩;晚奥陶世末造山带持续隆升并向西北方向扩展,沉积速率加快,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沉积相也由浅海相转变成三角洲前缘相;早志留世开始埋深较大的同造山岩浆岩开始遭受剥蚀,导致前陆盆地中450~420 Ma的碎屑锆石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选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Z2-O3、C-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即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和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阶段.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等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