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BAO所致急性梗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MRI平扫及3D-TOF MRA资料。重点分析3D-TOF显示的BAO处的CT平扫征象、MRI T1WI、T2WI及T2FLAIR征象。结果:本组BAO均由MRA明确显示,责任供血区的急性梗死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CT平扫上18例显示BAO处高密度动脉征,6例显示BAO处较大范围钙化征。MRI T1WI显示BAO处高信号血管征20例,T2WI及FLAIR流空现象消失26例。结论:BAO及其所致的急性梗死可由MRA及MRI明确诊断,CT及MRI影像学上基底动脉血管征有较高的显示率,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CT及MR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CT平扫示鞍区偏右侧呈稍低密度影,增强欠均匀强化,并累及邻近颅骨;MRI示T1WI呈低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略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病灶较明显强化,边缘较光整,邻近蝶鞍后床突可见骨质破坏。结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罕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HRCT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1月10日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异常的患者584例,男359例、女225例,年龄范围60~99岁,平均年龄(76±9)岁。其中合并糖尿病225例,非糖尿病359例;比较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HRCT与非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HRCT表现不同;定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7d为急性期,363例入组患者,分析急性期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HRCT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感染与非糖尿病患者COVID-19胸部感染两组肺内病变在发病部位、分布、形态及伴随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变在密度(细网格、病变密度不均匀)及病变边缘(病变边缘模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糖尿病组的肺部影像网格、不均匀和模糊征象显著高于有糖尿病组。其中细网格影:糖尿病组54例(24%),非糖尿病组127例(35.38%);密度不均匀:糖尿病组181例(80.44%),非糖尿病组313例(87.19%);边缘模糊: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出血后多发再生结节梗死的CT和MRI表现。方法:共收集21例诊断为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出血后多发再生结节梗死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3例,女8例,检查采用3.0T MR扫描仪或256排螺旋CT,所有病例均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变的强化模式、信号强度、形状、数量、大小、边缘、位置和分布。结果:在CT或MRI成像中,3例患者病灶在10个及以下,19例患者病灶在10个以上;肝脏病灶直径3~26 mm;大部分病灶为圆形结节、呈簇状聚集分布;病灶主要分布于肝包膜下区域;CT和MRI动态增强后,大部分结节未见明显强化;少数可以有边缘强化;在T1WI所有病灶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大部分病变为边界限清晰的高信号;CT和MRI随访13例患者病灶消失,8例患者病灶缩小或明显减少。结论:CT和MRI可显示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后再生结节梗死的影像特征,通过影像随访、临床病史、肿瘤指标可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发现25例室管膜下钙化,2例实质内钙化,1例合并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及梗阻性脑积水。MRI发现3例室管膜下未钙化结节。B超发现2例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1例同时有肝血管瘤。结论室管膜下和/或皮质钙化、未钙化结节及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非常重要的诊断结节性硬化的征象,结合临床三联征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2WI特征,联合ADC值与Ki-67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至2019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青年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3例(≤35岁)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MRI平扫序列中病灶组织的T2加权信号特征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选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算出Ki-67(增殖细胞的活性)的百分比值。结果: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ADC值范围为(0.78±0.08)10-3/mm2,所检测的Ki-67的阳性表达率约为92%。在病灶组织中,T2WI呈现稍高信号,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ADC值与Ki-67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结论: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检查中T2WI序列信号特征多表现为稍高信号(84%)或等信号(16%);伴随有ADC值下降至一定范围(<1×10-3/mm2),Ki-67呈现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T2WI信号特征联合ADC值对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定量指标对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收治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根据患者的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及CT定量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112例COVID-19患者,年龄26~95岁,平均(70.4±14.4)岁,女性占比44.6%(50/112例)。在临床方面,糖尿病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在定量指标方面,糖尿病组患者的全肺及左肺病灶数目、病灶体积、病灶占比更大,糖尿病组的纵隔淋巴结数目更多;此外,糖尿病组患者的磨玻璃病灶及实性病灶体积更大,其磨玻璃实性病灶体积比更小。在影像学征象方面,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灶形态呈大片状、束带状比例更高,其存在晕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气潴留征、马赛克灌注及胸膜下黑带的比例更高。结论: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肺部病变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基于深度学习的CT定量指标显示糖尿病组的COVID-19患者肺部受累的病变范围更大、程度更重,其实性病...  相似文献   

8.
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与MR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CT征象和MR及DWI表现.结果常规CT平扫28位患者显示豆状核密度降低24例;局限性脑肿胀11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6例.MR T1WI显示脑肿胀18例;全部病例DWI均显示信号异常.结论常规CT平扫所示的豆状核密度降低,灰白质分界模糊和局部脑肿胀等征象对超急性梗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不同时期胸部CT磨玻璃影的表现,探讨其对于COVID-19患者分期诊断、疾病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66例本土性和64例境外输入性COVID-19确诊病例的胸部CT图像,分析、对比早期和恢复期磨玻璃影及其伴随征象的影像特征。结果:77.3%本土组COVID-19患者(51例)在疾病早期具有磨玻璃影表现,63.7%本土组COVID-19患者(42例)在恢复期也具有磨玻璃影表现。不同时期的磨玻璃影及其伴随征象具有显著差异,早期磨玻璃影的平均CT值(-329.14±143.66) HU明显高于恢复期磨玻璃影(-616.71±89.82) HU。与恢复期磨玻璃影相比,多数早期磨玻璃影边缘清晰(43例,84.31%vs. 5例,11.90%)、多伴随铺路石征(32例,62.75%vs. 8例,19.05%);血管增粗(33例,64.71%vs. 4例,9.52%)和支气管充气征(19例,37.25%vs. 4例,9.52%)。恢复期较早期更多伴随条索的形成(35例,83.33%vs. 8例,15.69%)。伴随小叶间隔增厚的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常规MRI对胆囊增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29例胆囊增大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每一例患者在术前行MRCP和常规轴面T1WI与T2WI联合检查,将影像诊断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评价术前MRCP和MRI对胆囊增大病因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本组增大胆囊的长径范围为8.01~18.13cm(平均11.93cm±3.20),横径范围为4.12~7.05cm(平均4.59cm±0.91);②29例胆囊增大的病因诊断如下:与胆道结石相关的良性病变17例(胆总管结石7例、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4例、胆囊腺肌瘤病和Mirizzi综合征各3例),低张力胆囊1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83.33%(15/18),特异度为72.22%(13/18);由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胆囊增大11例(胆囊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胆总管癌5例及壶腹周围癌4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0.90%(10/11),特异度为81.81%(9/11)。结论:胆囊增大可由良、恶性胆囊疾病与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引起,MRCP和常规MRI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的优化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胸痛三联征的69例患者,行急诊128层螺旋CTA检查,对所有病例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分别对胸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不同角度成像分析。结果:69例急性胸痛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胸主动脉和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CT值≥ 200 HU);同时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占63.7.0%(44/69),良占30.4%(21/69),差占5.8%(4/69)。结论:128层螺旋CTA三联扫描CTA检查对冠脉综合征诊断特异性为94.7%(36/38),准确性为95.8%(69/72);对肺动脉和主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非常高。通过这一研究结果可初步断定128层螺旋CT三联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脏多房环形强化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肝脓肿、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脏病变表现为多房环形强化的影像学特征,其中肝脓肿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7例,肝转移瘤9例。13例行上腹部 CT 平扫和三期增强检查,7例行 MRI 平扫及 LAVA 多期增强检查,11例同时行 CT 和 MRI 检查。结果:3种病变在环壁及分隔的强化征象有差异。肝脓肿环壁及分隔均匀、完整(P <0.05),可见病灶缩小征(P <0.05)。胆管细胞癌环形强化呈向心性充填(P <0.05),或出现肝包膜回缩(P <0.05)和扩张胆管壁的局限性增厚。环壁不规则中断或见强化的壁结节,是诊断转移瘤较有价值的征象。结论:肝脓肿、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 3种病变各有其影像特点,CT 及 MR 检查对三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和管理T2DM患者冠脉易损斑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冠脉斑块的CT血管造影(CTA)数据,并以是否存在易损斑块分组,探讨T2DM患者冠脉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甘油三脂(TG)为T2DM患者出现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95%CI 1.02~2.18);范围内时间(TIR)(OR=0.95,95%CI 0.92~0.97)和高密度脂蛋白(HDL)(OR=0.32,95%CI 0.13~0.78)为独立保护因素。TIR、TG、HD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1、0.69、0.65。联合预测的AUC为0.76,95%CI:0.68~0.83,灵敏度75%,特异度70%。结论:T2DM患者TIR及HDL减低、TG升高时,临床应警惕合并冠脉易损斑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癌患者53例。MRI序列包括常规TSE-T1WI、-T2WI、弥散成像(DWI)及反转恢复频率饱和成像(SPIR)序列。全部患者均行多方位增强扫描,而且保证有一个方位必须垂直肿块所在平面的肠管长轴,将增强扫描前后同方位图像进行减影处理,由两名高年资专家读片,并作术前TN分期。病理参考标准以Dukes分期为标准,并用Kappa方法检验MRI减影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9.0。结果:53例直肠癌患者中,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对直肠癌检出率为100%,正确T分期49例,过低分期1例,过高分期3例,准确率为92.5%(49/5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按照MRI术前提示,手术切除淋巴结283枚,53例患者术后病检伴有淋巴结转移者36例,转移性淋巴结184枚,DWI结合常规序列术前评价淋巴结转移可靠性大。结论:MRI减影技术结合DWI方便、快捷,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TN分期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高b值DWI和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5个结节,根据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肝细胞癌共22个,另3个结节诊断肝硬化RN或DN结节;高b值DWI成像诊断肝癌20个,另5个为良性病变;Gd-EOB-DTPA增强MRI扫描诊断肝癌为25个。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高b值DWI成像、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0%和1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显示,Gd-EOB-DTPA增强MRI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要明显高于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高b值DWI单独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曲线下面积(P <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能提高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平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感染科诊断为COVID-19的13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肺部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合并糖尿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重症组(45.8%)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25.5%);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病变数量、对称性分布、周围为主分布、弥漫分布、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以及煎蛋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的病灶数量> 10个、弥漫分布、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铺路石征、拱廊征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而非重症组的周围为主分布、边缘模糊以及煎蛋征的发生率高于重症组。结论:胸部薄层CT平扫能够明确新冠患者肺部异常影像学表现,评估病变的数量、分布范围及形态特点,合并基础病、病变数量、分布特点、边缘模糊、大片状、束带状、血管束增厚及铺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e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9例软组织Morel—Lavallee损伤的0.35TMRI资料。结果:29例35个病变,主要累及部位(例数):膝关节周围(n=12),盆部及大腿上段(n=i0),小腿(n=4),上臂(n=2)及前臂(n=1)。位于皮下深层脂肪与深筋膜之间。病灶(个数,n=35)可呈椭圆形(n=5)、梭形(n=11)或新月形(n=19),可无包膜(n=21)、有部分包膜(n=i0)或完整包膜(n=4),部分可见分隔(n=9)。由于病灶内部纤维组织和(或)血液等成分及含量的不同,病灶表现为多种信号特征: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n=3)多以血性成分为主(MRI呈T1WI及T2WI高信号为主),慢性期(n=26)以液性信号为主(MRI呈T1W1低及T2WI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部可见条状、小结节状、条片状脂肪信号影(n=23),部分可见液液平及脂液平(n=10)。结论:MRI是评价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6e损伤重要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确诊的重型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 d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 d和≥7 d)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结果:52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年龄范围约53~97岁,中位年龄为80岁,男34例,女18例,且33例(63.5%)合并基础疾病,其中肺部疾病2例(3.8%),糖尿病6例(11.5%)、高血压18例(34.6%)、冠心病16例(30.8%)、脑血管疾病7例(13.5%)、恶性肿瘤4例(7.7%)、免疫疾病4例(7.7%);患者主要症状有发热44例(84.6%)、咳嗽43例(82.7%)、肌痛2例(3.8%)、咽痛19例(36.5%)、胸闷9例(17.3%)、腹泻2例(3.8%)、纳差3例(5.8%)。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累及部位、病变大小等CT表现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椎骨髓逆转换MR表现及其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唐山人民医院行腰椎MR检查并出现骨髓逆转换征象住院患者14名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其中腰椎转移瘤6例,多发骨髓瘤2例,骨髓纤维化1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例。结果5例腰椎椎体表现为于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于T2WI呈均匀一致高信号。9例于T1WI表现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低信号,于T2WI呈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高信号,数目不等,散在分布。其中3例附件受累,1例椎旁形成肿块,1例硬膜外形成肿块。结论腰椎转移瘤、多发骨髓瘤、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化疗后腰椎等疾病均可发生骨髓逆转换,其MR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24例TBP和47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72.3%,χ2=9.695,P〈0.05)。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光滑增厚、肠系膜污垢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不规则、结节、块样增厚为主。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改变CT征象进行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