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沙中部海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沙中部海域发育了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上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根据David.A.Wood(1988)所提出的TTI值和计算方法及R0值的关系,确定研究区生油、气门限,并分析了有面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在研究区发育有古新世-晚中新世砂岩、晚渐新世-中新世(或上新世)碳酸盐岩两大类型的储集层,在南部、中部西南侧、西北部均具有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并发现有断块、断背斜、断鼻、背斜、台地生物礁(礁隆)等地层圈闭类型,因此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南沙海域西南部具有上始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属ⅡB-Ⅲ干酪根。根据DavidA.Wood(1988)计算不同地层的777值和R0值,确定了研究区的生油门限深度,万安盆地南部为1700-3500m,曾母盆地西北部为1500-3500m,并分析了有机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研究区发育有三类储集层:渐新世-晚中新世砂岩、中-晚中新世台地灰岩或礁灰岩和前第三纪裂  相似文献   

3.
当阳复向斜上组合存在志留系、二叠系及下三叠统三套烃源层,以碳酸盐岩及泥质岩为主。以志留系底部厚约50m的黑色页岩生油条件最好,在王家湾剖面有机碳含量平均达3.77%;次为二叠系碳酸盐岩,全区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36%。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和扫描电特征均显示该区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利用“二维源岩评价系统”软件进行了盆地模拟,三套烃源层的累积生烃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对南祁连盆地热水-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有机母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该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为前三角洲和湖沼相的泥质岩沉积,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和混合型,主要处于成熟阶段,有机母质主要为高等植物和一定数量的藻菌类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其中一些层段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兰坪坳陷油气组群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坪坳陷的油气主要见于金顶矿区的下含矿层,储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的灰岩和角砾状灰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有机母源输入是多源的,沉积成烃水体介质以还原性占优势.具有较高盐度,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一高成熟阶段.生物降解改造较为强烈。根据原油的母源贡献、生物降解、环境介质条件等特征,将兰坪坳陷原油划分为3类组群。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边缘东部海域中生界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邱燕  温宁 《地质通报》2004,23(2):142-146
华南大陆南缘和台湾地区发育的中生代海相地层揭示,该区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曾遭受2次海侵。从海水入侵方向分析,南海北缘东部的海区也相应地发育2套中生代海相沉积岩系。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证实,本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发育巨厚的中生界,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以暗色页岩为主,代表水体宽阔、环境稳定的深海相沉积;下白垩统岩性以砂页岩为主,代表环境变化较大的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条件以及油气生成、聚集和保存条件,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莺-琼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及高温高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总体低于1.0%,但其规模大且存在TOC1.5%的较高丰度段,故亦具有较大的生气能力。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莺歌海盆地裂后热沉降形成的中央坳陷,其有机质丰度横向变化比较大,位于中央坳陷带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大多在0.40%~2.97%之间,有机质以气型干酪根为主。盆地的高地温为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热流体活动使浅层有机质超前熟化,但地层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盆地模拟结果显示,莺-琼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大量生气时间较晚,与圈闭形成期的时空配置好,有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8.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可溶有机质特征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上石炭统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26%,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和Ⅱ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为0.24%,有机质类型较好,为Ⅱ和Ⅰ型;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后期-高成熟早期,有的还处在大量生烃阶段,表明上石炭统烃源岩达到中等—好生油岩级别。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形成于较强还原条件下的咸水环境,具有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母质输入。运用地球化学指标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各构造带原油系统对比研究,表明石炭系烃源岩对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原油没有实质性的贡献。马北构造带个别原油样品中表现出存在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源,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烃源岩是不可忽视的又一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整体为南北走向、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划分为7大构造单元。以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滑脱层,盆地沉积盖层分为盐上、盐下两大构造层。盐上层系挤压变形强烈,盐下层系构造相对宽缓。盆地经历了裂谷、坳陷和碰撞挤压三个阶段。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白垩系泥岩和碳酸盐岩、始新统海相泥岩是盆地的三套主力烃源岩;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古新统生物灰岩以及白垩系、古近系砂岩是良好的储集层;上侏罗统膏盐岩是盐下层系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第三系发育泥岩、泥灰岩盖层。盐上层系勘探程度较高,圈闭以逆冲挤压背斜和断背斜为主,幅度大、规模小;盐下层系生储盖组合发育,圈闭以构造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规模较大,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西南吉萨尔隆起、卡菲尔尼甘隆起、奥比加尔姆隆起是盐下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海域曾母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母盆地是位于南海南部的一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面积大、沉积速率快、沉积厚度大的特点。国内外油气勘探和研究表明,曾母盆地具有十分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主要发育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页岩、煤层、海相泥岩和下—中中新统海相泥岩两大套烃源岩,以及渐新统—中新统砂岩和中—上中新统灰岩或礁灰岩两大套储层。康西坳陷和东巴林坚坳陷为盆地两个主要生烃区。纵向上,油气主要赋存于下中新统砂岩和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前者以含油为主,后者以含气为主;横向上,曾母盆地具有南油北气的特征,气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南康台地上和西部斜坡上,油田主要赋存在巴林坚地区。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主要与盆地不同构造单元构造和沉积作用的差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乌干达Albertine地堑含沥青砂岩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bertine地堑是乌干达共和国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新生代断陷,通过野外考察及对采集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及综合研究,对该地堑的油气潜力有了一些初步认识,油-油对比表明,Paraa和Kibiro油苗具有相似的生烃源岩,而且烃源岩母质类型较好,含丰富的淡水灌类,Kivuku油苗母质类型较差,以陆生高等植物输入为主;油苗应源自5白垩系或下敏感系地层中的某一套烃源岩;2块含沥青砂岩具有相同的有机质来源,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且明显不同于油苗,可能来自上敏感系地层本身,即该地堑至少存在两套成熟烃源岩,成熟度分析表明,Paraa和Kibiro油苗成熟度较高,为烃源岩在生烃高峰期的产物;Kibuku油苗成熟度稍低,为烃源岩在生烃高峰前的产物;含沥青砂岩成熟度低于油苗;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地暂沉积环境变化较大,特别是沉积水体的咸度变化较大,油苗的原始母质为淡水湖相沉积,Kibiro地区的生烃凹陷水体较深,淡水藻类发育;Kibuku地区生烃册陷水体较浅,陆生植物繁盛,含沥青砂岩的原始母质为咸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储层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第四第七个泉组是重要的储集层,也是主要的产气层段。通过研究储层的沉积特征以及气藏形成条件认为:()储集层的岩石粒度普遍较细,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滨浅湖沉积体系;(2)储集层成岩程度低,岩石结构松散,原生孔隙发育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3)在第四纪更新统湖盆总体上经历了扩张-稳定-收缩的变化过程,因而沉积相在垂向上表现为滨湖、浅湖、较深湖的相互交替;(4)研究区的气藏具有自生、自储、自盖的特点,产气层主要分布于K2-K10层段。  相似文献   

13.
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我国西部尚待进一步勘探与开发的最具前景的中、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发育有10套烃源层,其中主要烃源层有4套,即上侏罗统索瓦组(J3s)、夏里组(J2x)、布曲组(J2b)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T3x),除中央隆起带西部缺失外,在盆地其他地区有广泛分布,累积厚度大于3000m。主要烃源层由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两类岩性组成,J3s和T3x主要为碳酸盐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普遍不高,有机碳含量为0.15%。0.25%,多属差-中等烃源岩。J3x和T3x主要是泥质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6%。1.2%,属中等—好轻源层。此外,J2x和J3s还有一套油页岩烃源层,不仅有机碳含量特别高,而且可溶有机质也特别丰富,是盆地内最有价值的烃源层。4套主要烃源层均为海相沉积,有机物质以海相低等生物为主,形成以混合型(Ⅱ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具有较强的成烃能力。盆地中间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周边和中央隆起带附近处于高成熟阶段,再向外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推测,盆地中部为原油分布区,向外扩展为凝析油—湿气区,再向外为干气分布区。其中以索瓦组的原油分布范围最大,而自夏里组→布曲组→肖茶卡组,原油分布区的面积逐步缩小。盆地储集岩类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少量火山岩。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上三置统肖茶卡组三段、中侏罗统雀莫惜组(J2q)、上株罗统夏里组和雪山组(J3x)及古近系双湖组(E2s);岩石类型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砂岩和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肖茶卡组一、二段,布曲组和索瓦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灰岩、粒屑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和白云岩等,其中白云岩储层具有特殊的意义。火山岩分布于二叠系和上三叠统。盆地内白云岩储层分布较广,在乎面上分布与古隆起有关,已发现的白云岩中,以隆鄂尼布曲组的白云岩规模最大,并部分地区储有轻质原油。盆地内存在多层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质岩、蒸发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硅质岩和煤岩等,其中肋三种分布广泛,各层系均较发育,且封闭性能较好,是盆地内主要的益层岩石类型,尤以泥质岩和蒸发岩更为重要。羌塘盆地具备了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青藏地区最具油气希望的盆地,展现了美好的勘探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可可西里中新统五道梁群油页岩研究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一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腐殖腐泥型(Ⅱ,)为主。有机质的热演化以低成熟为主;总体上为较好的烃源岩,中新世时可可西里盆地为封闭、干热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盐湖盆地。封闭与还原性静水环境为有机质的堆积和转化形成油页岩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及双参1井钻探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双阳盆地下白垩统长安组湖相暗色泥岩分布广且厚度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好,是盆内好-最好烃源岩的有利烃源岩层位;此外,分布广泛的盆地基底中二叠统范家屯组暗色泥岩也有一定的生气能力。其与长安组发育的扇三角洲非常规致密储集层砂体及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安民组、金家屯组中酸性火山建造,形成了自生自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等有利生储盖组合;并与盆地中部的次级隆起共同构架了较为有利的中部油气聚集区带,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以河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要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来划分并确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深部以编为主,浅部以验证调查为主;总体上为网膜控制,灰度界线,其工作精度由下部至上部逐步提高。以河北平原为例,划分了4个层段:地表层段,为调查重点,作为综合成果的主体;全新统上段和全新统层段,分别以洛阳铲和浅钻验证调查为主;第四系层段,开发已有资料,以编为主。综合性调查成果的主图及图例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条件,镶图及辅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工程区划等,剖面图辅助揭示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特征的综合评价,指出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广泛分布以暗色泥页岩、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平面上,河西走廊东部中卫-靖远地区石炭系生烃条件最为有利,纵向上,靖远组和羊虎沟组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总之,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不乏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是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新层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特征的综合评价,指出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广泛分布以暗色泥页岩、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平面上,河西走廊东部中卫—靖远地区石炭系生烃条件最为有利,纵向上,靖远组和羊虎沟组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总之,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不乏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是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新层系。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但是勘查程度低,缺乏对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泥页岩埋藏深度适中,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野外调查、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和资料对比等手段,对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泥页岩进行了页岩油气成藏条件与保存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和储集条件,但有机质成熟度变化大,构造活动复杂,导致了区内不同地区油气保存和富集条件的差异。建议在重点地区开展页岩油气保存条件和埋藏演化史的精细研究,以寻求突破,力争带动整个下扬子地区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20.
详细分析并解释北港高区及其东缘之生油岩、储集岩、断层演化及构造封闭;就石油系统观点,评估其较具油气潜能之先中新统有关构造圈合,可提供探勘该地区先中新统标的之重要参考。北港-永光-朴子间先中新统生油岩以下部白垩系之上段较佳,但仍多为普通至少量级生油岩,以产气为主。万兴-北港南端B断层与E断层之间为较好生油岩区,其下部白垩系之上段有普通级与部分良好级产气凝结油之生油岩,目前之Ro为0.7%~1.0%,约于3Ma前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斗南-民雄间方可能有一古新统及下部白垩系上段之较好生油岩区。Ro为0.8%~1.2%,其生油岩大多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云林-嘉义大部分地区之侏罗系及白垩系底部生油岩于埔里运动时期(渐新世海退时期),即生成及排放油气并可能储聚于白垩系储集岩中。本区先中新统岩性复杂。砂岩中之次生孔隙普遍存在,主要是由溶蚀作用与裂缝作用产生,成岩作用受岩性影响较大,与深度之关系较不密切。认为本区先中新统各项储集特性,在MX-3井至YK-1井间之储集性质佳,可为该地区油气探勘之储集层。在震测解释中,以A层顶部、B层顶部及C层顶部(先中断统不整合面)为主,完成其时问顶部构造图,以探讨具潜能的可能储集油气之构造圈合或断层圈合。断层系统在北港附近主要为东西向,至大林区附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往古坑方面则以东西向及东北-西南向交叉显现。并伴有西北-东南向断层系统。指示其构造机制并不单纯。大林区之断层系统可能比解释之结果更为复杂。需对此区域再详加解释。本区先中新统油气潜能并不如原先之悲观,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探勘作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