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rgentian mercurian gold,golden-yellow in colour,is a variety of native gold containing Ag and Hg,coccurring as hexagonal and tetragonal crystals in hairy,milk-droplet or irregular forms.Its microhardness Hv=91kg/mm^2,equivalent to 3.04on Mons‘scale,and the reflectance is 70.35%(589nm).Chemical analysis gave:Au 56.05-67.33,Ag18.29-31.06 and Hg 10-14.82%,as well as minor Cu.In a few samples Bi or Fe was also detected.The simplified formula is (Au0.52Ag0.36Hg0.09Cu0.02)0.99.X-ray analysis suggests the mineral is of isometric system,with space group=Oh^5-Fm3m,a0=0.40803nm,V=0.06739nm^3,and Z=4.Argentian mercurian gold occurs in a Ag-multimetal deposit at Xiacun,Baiyu County,Sichuan Province,As observed in the mining district,the mineral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fissures of the main metallic minerals pyrite,tetrahedrite,chalcopyrite,arsenopyrite,galena,sphalerite,etc.,or in the sulfide veinlets developed in the.fissures of these minerals.Also found in the mineral deposit are native gold,argentite,sulvanite,bournonite,boulangrite,etc.  相似文献   

2.
3.
自然界中ZnS-CdS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认为在自然界中的Cd只能有限替代ZnS中的Zn。但是,近几年笔者在研究贵州牛角塘镉锌矿床时,经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多种方法的研究,发现锌硫化物中的Cd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其含量可从0.8%增至37.93%;镉硫化物中的Zn同样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其含量为2.43%~38.64%。锌硫化物与镉硫化物成渐变的过渡关系,并且Zn与Cd成很好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形成ZnS-CdS的完全类质同象系列。这一发现无论在矿物学,还是在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床中镉的分布及赋存状态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霖  刘铁庚 《矿物学报》2001,21(1):115-118
对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的研究发现该矿床高度富集镉 ,矿石中镉含量一般为 2 2 84× 1 0 -6~ 9850× 1 0 -6,最高为 1 3 4 0 0× 1 0 -6,比地壳克拉克值 ( 0 .2× 1 0 -6)高 5~ 6个数量级 ,比工业品位高n× 1 0~n×1 0 2 倍 ,且其储量达到大型矿床的规模 ,在世界上十分罕见。镉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中 ,少量镉以硫镉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矿床的氧化带 ,是风化淋滤过程中形成的镉的次生矿物。  相似文献   

5.
麒麟厂铅锌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静纯 《矿物学报》2001,21(3):531-533
笔者应用微区测试研究、粒度统计分析及物相分析等,对云南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床6号矿体铅锌特富矿石中银的工艺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银以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两种状态存在,发现了11种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最佳回收指标为93.52%-99.20%。  相似文献   

6.
磷铁锂矿与磷锰锂矿是一完全类质同象系列中两个端员矿物。磷锰锂矿在我国新疆伟晶岩中已有大量发现。笔者于1984年在福建南平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发现了典型的磷铁锂矿。此外,早在1980年笔者还在新疆青河富铍伟晶岩中发现了成分介于该类质同象系列中间的磷锰铁锂矿。对后两个产状的矿物进行了较详细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研究。结合前人的资料,文中系统地讨论了国内所发现的六个产状的磷铁锂矿-磷锰锂矿系列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化学成分与光学性质、物理性质、晶胞参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系统地引用了大量国外资料作对比。讨论了矿物中Mg、Ca等含量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另外,笔者还研究了该系列矿物成分与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指出矿物的红外吸收谱带频率与铁锰比值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给出了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铜矿床中的伴生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矿物颗粒细小,往往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因此难以被发现和获得利用,进而导致无法系统地对其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本文以"里伍式"铜矿床中的矿石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散射图像、二次电子像观察以及X射线光谱点、线与面分析技术的相互佐证,获得铜矿床伴生元素矿物物相、形貌特征、赋存状态、定性/定量及分布规律等信息。实验中选取扫描电镜的加速电压20kV、发射电流10μA、能谱脉冲处理活时间100s,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析铜矿床中有关伴生元素的能谱-扫描电镜(EDX-SEM)微区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查明四川里伍铜矿床中金、银、钴、铋、硒等元素的赋存状态,这些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或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在其他矿物中。通过对这些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为矿物工业价值的认定、矿床资源评价、伴生元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微观依据,为矿山的开采、选矿以及冶炼工艺过程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幼铜矿族矿物的EPM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闪锌矿中的Cd主要类质同象置换Fe而不是Zn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闪锌矿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金属矿物,经常含微量的Fe、Cd等杂质元素,并认为Cd和Fe以类质同象方式取代了Zn。但是作者注意到,闪锌矿中的Cd与Zn基本都呈正相关关系,而与Fe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依照类质同象的定义,类质同象替换的二个元素应该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闪锌矿中的Cd主要不是类质同象替换Zn,而是取代了Fe。闪锌矿中的铁主要是Fe2+。Fe2+与Cd2+地球化学性质相似,FeS与CdS的键长和晶格能相近,因此,Cd完全可以类质同象置换闪锌矿中的Fe2+。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世代的10个天然黑钨矿和1个人工合成的黑钨矿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粉晶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溶矿物相试验及电子扫描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黑钨矿中含有较多的Nb、Ta、Sc、Y、Yb和Fe~(3+)等微量元素,它们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呈三种方式替代Mn、Fe~(2+)和W_(6+)离子,并分别占据在Fe(Mn)O_6八面体和歪曲度大的WO_6畸变八面体中;因此,黑钨矿结构中的W不是以WO_4四面体状态存在,而是形成Fe(Mn)O_6与WO_6以角顶相连的复杂链状氧化物结构体。  相似文献   

11.
黑色电气石矿物组成与红外辐射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产自云南马关-麻粟坡矿带、广西钟山八步矿区的黑色电气石进行了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分析测试。实验表明,不同矿点黑色电气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化学成分对红外辐射特性存在一定影响,氧化镁含量较高的镁电气石具有高的红外法向比辐射率。论文对电气石的化学成分与成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为合理选矿,有效利用黑色电气石资源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类型,产出特征以及矿物命名的问题,详细描述了黝铜矿族,浓红银矿,脆银矿,自然银以及含银的铅-铋(锑)硫盐类矿物等主要银矿物的产出状态和化学成分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形成条件,同时指出本区银矿物主要形成于两个矿化阶段,即:早期黄铜矿-黄铁矿阶段,主要形成了黝铜矿族的含银矿物以及辉锑银矿,硫锑铜银矿等含铜的硫盐类矿物,晚期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形成的银矿物种类较为繁杂,除形成黝铜矿族矿物外,多数含铅,铋的硫盐矿物以及自然银、硫化物和浓红银矿、脆银矿等无铜的简单硫盐等均是在这一阶段形成。  相似文献   

13.
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赋存形式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电子探针手段分析了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的赋存方式,发现硒的赋存形式为:①独立硒矿物:硒铜蓝、蓝硒铜矿、方硒铜矿、自然硒等;②类质同象方式: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黑钨矿类质同象系列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测试结果表明在中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某些吸收谱带,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与黑钨矿中两端员组份FeWO_4和MnWO_4的相对含量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文中给出了频率变化的相关方程和相关图,并讨论了频率位移和强度变化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俊所  吴雅先 《矿物学报》1990,10(3):221-226
本文报道了我国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蒙山矿的一些研究成果。作者在该区采集的蒙山矿与锶钛铁矿-镧铀钛铁矿族(Crichtonite-davite group)矿物等结构和成分介于钡蒙山矿(lindsleyite)与蒙山矿(mathiasite)之间,其BaO含量为2.13—2.89wt%,K_2O含量为0.75—1.27wt%,K/Ba原子比为0.898—1.938;特别富Cr_2O_3、ZrO_2和LREE_2O_3。本文还阐述了山东蒙山矿的类质同象和晶体结构特点,讨论其对地幔交代作用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董京娱  黄凡  王登红 《岩石学报》2023,39(7):2153-2166

绿柱石是稀有金属铍最重要的载体矿物, 开展绿柱石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查明铍成矿条件和机制从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子探针、LA-ICP-MS等技术手段, 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铍矿床中的绿柱石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主要成分BeO、Al2O3、SiO2含量基本相当, 还含碱金属元素Na、Li、Cs、Rb和铁镁质元素Fe、Mg、Ca等, 两种绿柱石中MgO和Cr2O3含量差异较大。伟晶岩型绿柱石的Al位类质同象置换程度低于岩浆热液型绿柱石, 其组分差异与成矿温度、压力和结晶介质等因素有关, 伟晶岩型绿柱石结晶于黏度高的熔体, 高温高压使Al2O3活度增强, 岩浆的固相线温度降低, 使得Be以络合物的稳定形式迁移并沉淀, 不易携带外来元素; 浆热液型绿柱石结晶于粘度低、流动性更好的热液流体中, 温度和压力较低不足以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导致体系中元素分散, 且热液对成矿元素的溶解度更高, 易于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反应产生元素置换。绿柱石中离子类质同象置换产生的Fe、Cr、V和Mg导致绿柱石呈现不同色调和亮度的绿色, 其中Mg可能是致翠绿色的原因之一; 伟晶岩型铍矿床中更可能形成富铬型绿柱石, 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更可能形成富钒型绿柱石, 也可能形成富铬型绿柱石, 推测是由于岩浆热液易于与围岩发生蚀变反应, 使基性岩-超基性岩中的Cr, 或变沉积岩中的V进入绿柱石结晶介质而形成祖母绿。本文提供了两种区分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绿柱石的指标, 即绿柱石Na/Li值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伟晶岩型绿柱石小于岩浆热液型的特征; Rb-Cs图解中由两条趋势线(岩浆热液型K1=1.257, 伟晶岩型K2=0.015)限定的I区(K≥1.257)多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 Ⅲ区(K≤0.015)多为伟晶岩型绿柱石。绿柱石的Mg-Cr组分多受到碳酸盐组的影响, 翠绿色绿柱石多形成于碳酸盐岩赋矿或含碳酸盐矿物的矿脉中。本次研究的伟晶岩绿柱石样品所处矿床多赋存于变泥质岩中, 形成环境缺乏碳酸盐类矿物, 今后应注意在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伟晶岩脉中寻找祖母绿。

  相似文献   

18.
河南水洞岭—桑树坪铜锌矿区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永平 《矿产与地质》1996,10(5):325-329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区域北景值、矿区构造、海相火岩及含矿物、矿体及成矿元素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水洞岭-桑树坪地区细碧角斑岩系火山岩发育,分异演化较好,含矿岩性为无长石带的石英角斑凝灰岩及热水沉积的硅质岩,重晶石岩、铜矿化显示向深部有变富的趋势。因此具有铜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The new type of copper deposits concerned with in this paper are vein copper deposits found in the Lanping-Simao Rift Basin, Yunnan,China. As is indicated by H,O,C,S,Pb and Sr isotopes, water and mineralizer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erived from heated meteoric water and mantle, respectively.The metallic elements(Cu,Ag,Pb,Zn,As,Sb,Fe,REE,etc.)are characterized by a mixed source from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20.
德尔尼Cu—Co—Zn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探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经绥  郑新华 《地学前缘》1999,6(1):179-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