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7月19日影响北京地区的暴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毕宝贵  李晓莉  李泽椿 《气象》2004,30(6):18-23
针对在实际业务预报中经常遇到的北京地区降水的两种特殊性(明显天气系统移来时,北京地区降水明显比周围偏多或偏少),选取一个实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对降水比周围偏多情况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天气过程及其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凝结潜热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地形在天气过程中也起着主要作用,低层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储备和输送是暴雨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3.
对“96.7.3”暴雨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北槽南涡系统影响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北抬、充沛的水汽条件,西南急流的引导和低空强烈的辐合上升是产生强降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5.
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形势和湿度分布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此次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为以后短时预报的制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环流形势,不稳定能量场,物理量诊断和红外云图4个方面分析了1996年8月3 ̄4日由于台风低压和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在焦作地区产生的大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健 《辽宁气象》2000,(3):17-19
针对1998年7月大连一次全区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运用有关资料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主要是蒙古低涡底部的西风急流和副高后部低空西南急流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在引导低涡东移的同时携带冷空气下沉。为暴雨的产生起到启动作用;而低空急流的建立在抬升的同时输送大量的水汽、能量等。  相似文献   

8.
对7月5日暖锋强雷暴单站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地面流场,单站要素演变,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不稳定能量的贮存的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得出对强对流天气成因的综合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7月21—22日赤峰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的特征。结果表明:高空西伯利亚高压脊发展北伸,与前期的贝加尔湖冷涡持续稳定,不断有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南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空气在赤峰地区交汇;地面配合华北地区有中尺度气旋北上,在赤峰南部低层形成暖湿切变线,致使赤峰地区南部出现了大范围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因此,高低空系统密切配合且持续稳定,近地面层的风场辐合作用是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隆冬季节暴雨及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1月份广东省冬季暴雨过程的高低层环流形势的配置特点:200hPa西太平洋反气旋的西北侧和江南西南急流入口区南侧是强辐散场;500hPa副热带高压东移,西风槽逼近,槽前西南风增强;850hPa西南风和东南风两支气流汇合我省,增强低层辐合,中低层水汽量骤增;锋面再次过境。并且对2000年1月23-25日的暴雨过程从天气图、卫星云图、物理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96年7月18-21日大-暴雨天 气过程中,高潜能场的形成及能量的释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旋 《吉林气象》2004,(3):27-28
区域性暴雨常因降雨范围大而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针对2003年8月6日的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从大的环流背景出发,分析了高空区域天气图表和各种物理量,结合日本传真图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本次暴雨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本次暴雨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1997年6月26日,位于天山山脉最东端的伊吾县发生了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日总降水量为39.3mm。本文从环流形势、动力分析和云图演变等方面来揭示暴雨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到预报此类暴雨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对同一类型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高空资料及郑州局研制的“郑州降水4级动态相似预报系统”所计算出的各物理场数据,对2001年10月25日新密市暴雨剖析和诊断,指出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和要对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2004年7月30日抚顺区域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7月30日抚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副热带、西风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促使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发展,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分条件,揭示了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吴士昌  黄萍 《广西气象》2000,21(4):27-28
应用道尔顿蒸发公式的思路,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又对突发性暴雨进行中期预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