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广西东南部严重春旱的划分标准
每年2~3月是广西东南部由旱季转入雨季的过渡季节,同时是水稻育秧、插秧的大忙季节,此时期降雨量的多少,将影响早稻生产进度。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规定2至3月总降雨量距平〈50%为严重春早年。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伏、秋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农业干旱不仅与降雨量大小有关,而且和雨量时间分布有关。本文通过不均匀降水的“模型”,规定了单站干旱指标,再结合干旱面积和强度,确定大范围干旱标准。据此得出较符合实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预报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广西东南部严重春旱的划分标准每年2~3月是广西东南部由旱季转入雨季的过渡季节,同时是水稻育秧、插秧的大忙季节,此时期降雨量的多少,将影响早稻生产进度。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规定2至3月总降雨量距平<50%为严重春旱年。(2)广西东南部严重春旱年同期环流形势在严重春旱年同期500hPa合成距平图上发现:亚欧中高纬地区是负距平区,负距平区中心分别位于北欧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负距平区的南限在内35°N以北。而正距平区位于北纬35°N以南,在乌山南部到青藏高原、孟加拉湾到南海、太平洋中部以东地区分别有三个正距平中心。乌山地区为一低压槽区,雅库次克有弱阻高存在;东亚大槽位于125°E附近,比平均位置偏东、偏弱,槽底较浅,槽线南端偏北;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脊线偏北;孟加拉湾低槽没有出现,有时虽有,但很浅,且位置偏北。在此形势下,冷空气活动强度弱,路径偏东、偏北,很难到达桂档南地区。同时中东至孟加拉湾一带,很难有低压槽活动,有时有,但也很弱,而且位置偏北,从而切断或减少了水汽向桂东南地区上空的输送辐合,从而不利于降水形成。这种环流形势使广西东南部长时间维持少雨,易出现春旱现象。(3)广西东南部严重春旱年前期环流形势特征1春季副高活跃与前期低纬大气环流变化有密切关系10~12月南海至中南半岛一带500hPa环流场持续正距平,副高强度偏强,次年春季副高将易出现持续偏强,桂东南易出现春旱。2与南支西风急流建立早晚呈反相关,建立早,次年春季冷空气比较弱,桂东南易出现春旱。3与南亚季风环流变换有密切的关系。印度西南季风撤退早,东北季风来得早,孟加拉湾槽活跃,稳定维持低槽区,次年孟加拉湾槽比较弱,桂东南易出现春旱。(4)广西东南部春旱的预测模型根据春旱年的典型环流形势和各系统的前期特征,前期(10~12月)关系密切的环流特征量:副高强度、高原高度、西南季风撤退时间作为预报因子,制作春旱年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突发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吉林省54个气象站1960-1992年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定义突发性暴雨过程,并从时空分布及地形影响等方面对各种突发性暴雨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之间在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为此类天气分析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1951-2005年吉林省50个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分析吉林省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发现:(1)吉林省雷暴日数总体年平均32.034d/a,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最多,6月其次;(2)全省逐年平均雷暴日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白城东部、松原地区、白山东部以及延边东北部递减尤为明显;(3)5-9月大于10站次雷暴日数、平均雷暴日数、大于10个站次雷暴日数平均趋势、雷暴日数变化趋势等参数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相似,呈东西向两头少,中间多;(4)对比5-9月逐年平均雷暴日数和大于10站次逐年平均雷暴日数的趋势系数,5、6月均为增多的趋势,8、9月均为较少的趋势;而前者7月为减少的趋势,后者7月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气现象飑的统计分析,揭示飑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地域分布特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分析触发飑暴的物理机制,对飑暴及飑中系统的准确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吉林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1990~2003年4~10月吉林省9个市(州)51个气象站冰雹天气的降雹日数、年分布、年变化、日变化和降雹的主要路径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把近14年与过去30年吉林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相比较,除冰雹年变化和日变化无差异外,降雹日数年分布和主要冰雹路径有所不同。分析表明,近14年降雹线共9条,大部分大致呈NW-SE走向,其中有2条SW-NE向降雹线穿过全省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了1961—2004年辽宁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冬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南高北低、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呈线性递增趋势,递增率为0.56 ℃/10 a,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辽宁冬季气温存在3—5 a和24 a的周期,于1986 a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突变,突变前气温呈下降趋势,且以5 a左右的短周期波动为主,突变后开始显著的增温变化,并以10 a以上的长周期变化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辽宁冬季气温异常的物理因子,建立了辽宁冬季冷暖的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986~2007年四川省157个站22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雾日数最多的主要在四川盆地;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春、夏季年均雾日数较少,分布范围较小,秋、冬季年均雾日数较多,分布较广;雾大多开始于晚上20时~次日早上8时,结束于8~12时;其中持续0~3小时的大雾所占比例最大。近22年雾日年际变化趋势:约40%的观测站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分布集中在四川盆地,有少数的站点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取广东分布较为均匀的48个气象观测站5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公式算得广东春季水资源量,用主分量分析计算它的主分量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利用滑动平均、气候变率、趋势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较详细分析了该水资源场的前4个主分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用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对其分布做预测。结果表明:广东春季水资源的平均分布出现3个丰盛中心和2个缺乏中心。它含有4种基本分布类型,即全广东丰盛(缺乏)型,东缺乏(丰盛)西丰盛(缺乏)型,从北到南丰盛(缺乏)、缺乏(丰盛)相间型以及北部到中部丰盛(缺乏)型,东南部和西南部缺乏(丰盛)型。它们的气候变率不明显,第1主分量含有3阶时间幂函数变化趋势,揭示出广东春季水资源1950年代~1960年代初较为缺乏,1970年代初~1990年代中较为丰盛,以后又呈减少趋势。场的时间平均及第1~4主分量没有明显的突变事件存在。功率谱分析表明,第1、3、4主分量存在2.0~5.0a振荡周期。对2004~2006年广东春季水资源的类型和分布预测表明:2004年为Ib型,其分布为全省水资源严重缺乏型态,类型和分布的预测都与实测结果完全一致。预测2005年为丰、缺相间的Ⅲb型,分布形势为南北向丰、缺相间的带状,实测也是Ⅲb型,但具体的丰、缺分布区域与预测的分布区域没有对应。预测2006年为Id型和分布为全省严重缺乏型态,实测是西部缺乏东部丰盛,显然东部的预测是不正确的。后两年预测失败的原因可能与海温的春季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1年辽宁春旱与气候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2001年4月春季大旱气候为背景,重点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和500,100hPa 3层不同高度环流特征,并综合分析太阳黑子活动、ENSO循环等多种物理因子,初步得出了辽宁2001年春季气候异常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成都及周边地区(包括眉山、广汉、绵阳、德阳)1980~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多种统计方法对该地区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霾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近5年。霾日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且夏、秋和冬三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春季反之。霾日的月变化十分显著,大体呈"V"字型,最多出现在12月,最少出现在6月。(2)年平均霾日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南部以及东部的金堂、广汉、德阳、绵阳,低值区分布在成都北部。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延安市2011—2020年13个国家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各县区防雹作业点收集的冰雹资料,对延安市冰雹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2011—2020年每年均有冰雹出现,年均冰雹日23.2 d;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冰雹日数的75%,7月最多;15—18时为一日中出现冰雹的高峰时段;冰雹直径主要在10 mm以下,最大冰雹直径为60 mm;冰雹落区离散性强,单个冰雹日主要以影响1~2个县区为主,占总冰雹日数的63%。1日内影响范围涉及11个县区的仅有1次;冰雹日以出现1 d为主,2016年连续11 d出现冰雹天气过程,期间有10 d造成雹灾,属历史罕见。宝塔区、黄龙县、洛川县、富县、延长县、宜川县为冰雹多发地带,也是雹灾多发区。全市冰雹成灾率为50.0%;4—10月均有冰雹灾害发生,9月成灾率最高;10 a间因冰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0余亿元。 相似文献
19.
20.
对洛阳市1961-2005年10个站逐日雨量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洛阳暴雨集中在7-9月,且7-8月单站暴雨较多。有2个暴雨多发区域中心,一个在北部的丘陵区,另一个在南部山区。年区域暴雨出现≥4次时,有准3 a的周期变化规律;≤3次时,有准5 a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